刘丽晶把爱和知识的种子播撒到偏远地区的孩子心中

水母网9月2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9月8日,烟台市第五批赴重庆巫山支教团队启程。其中,福山区教体局教研员刘丽晶距离上次支教结束仅两个月。
三尺讲台,一片丹心。她用自己的小善,传递着大爱,把爱和知识的种子播撒到偏远地区的孩子心中,照亮他们的梦想。
图片
说走就走的支教
2020年10月,刘丽晶作为一名市派赴长岛支教教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支教。
尽管有多个选择,刘丽晶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条件最艰苦的长岛砣矶镇中心小学。她说:“哪里的孩子最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三个多小时的海上漂泊后,她终于登上砣矶岛。进岛第二天,刘丽晶像往常一样洗碗,一遍遍冲洗,旁边的阿姨心疼得不行:“你们太浪费水了。”原来,在这渤海中央的小岛上,又苦又咸的地下水像油一样珍贵。
天气也非常“任性”,大风说刮就刮,遇大雾就停航。从国庆节到元旦,她在岛上待了整整3个月。她最关心的是学校和学生。她惊呆了:全校只有20个学生,其中五年级10个、三年级6个、一年级4个。岛上有条件的家庭早就把孩子送出岛外读书。
她慢慢意识到,在这里,最可怕的不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而是海岛封闭的生活环境阻碍了孩子们对岛外精彩世界的认知。
播撒艺术的种子
对刘丽晶而言,如果说语文课是传播知识,那么国画课就是在播撒希望,给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进岛后,刘丽晶主动请缨,兼职教孩子们学国画。校长一听,脸上乐开了花:孩子们太需要这样的课堂了。
可海岛上哪有条件啊?刘丽晶用绳子将课桌固定起来当画案,在教室四周扯上铁丝当展台,接着在网上买了纸笔,一个简单的画室就完成了。“不在于孩子画得多好,重要的是给孩子播下艺术的种子,让他们懂得欣赏美。”刘丽晶说。
恰在此时,学校推荐她讲一节特色课。思来想去,她认认真真备课,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水墨花开”,深入浅出地讲笔墨、讲造型、讲意境,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一下子,让大家爱上了“枯燥困难”的国画。一笔一划,勾勒着新世界的轮廓。那是孩子们的审美和想象,更是对未来的期望。
刘丽晶还将国画当作一种激励,运用到语文课的奖励中。她承诺学生们,谁的语文考得最好、进步最大,就画一幅孩子的肖像画当奖励。学生们一个个像装了发动机似的,争先恐后地背古文、写作文,学习氛围格外浓厚。
初心不改再逐梦
转眼一年的支教已经结束。这一年里,她用脚步丈量了全岛八个村子,在极寒冬夜遭遇两次停电,经历了三次地震,也格外享受一支毛笔一幅画、一支粉笔两袖清风的清淡。离岛时,刘丽晶恋恋不舍:这里有她最爱的学生,有她奋斗的身影,也有她心血的烙印。
休整两个月后,她抖擞精神,再次启程,前往烟台对口支援的重庆巫山县,去大山里传经送宝。
为什么短短两个月后还要去支教?她坚定地说:“为了逐梦,为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