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镇馆之宝请回答|宁波保国寺,刻入大殿的《营造法式》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图片
《〈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宋代是中国建筑技术的成熟时期。北宋崇宁二年(1103)将作监李诫奉旨编修《营造法式》,刊行全国,成为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建筑技术著作,现代建筑学者梁思成称之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文法课本”。
图片
保国寺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文物推荐:宁波保国寺大殿
档案:大殿主体为北宋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人: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副院长 徐学敏
浙江宁波的保国寺,今天见到的大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故又称“祥符殿”),比《营造法式》诞生更早90年,到今天已经1000多年了。1961年,其与另两处宋代遗存(六和塔、岳飞墓)共同被列为浙江省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图片
保国寺。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保国寺始建于东汉,后公元880年由唐僖宗赐今名。北宋祥符年间僧德贤主持重建,世人称之“昂拱星斗,结构甚奇”。后来不断扩建了祖堂、朝元阁、净土池等建筑。今天能看到的大殿主体绝大部分均保留了北宋原构,是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
保国寺大殿保留了宋代的建筑结构风貌,比如厅堂式构架、藻井、四段合瓜棱柱等,整体不用铁钉加固,完全靠斗拱和榫卯衔接,与《营造法式》如出一辙,是宋代官式建筑的鲜活样本。
图片
宋徽宗《瑞鹤图》(局部),北宋末年,《营造法式》已多次刊印。
保国寺大殿与《营造法式》渊源深厚。《营造法式》是在浙江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喻皓是宋初活跃在开封中原一带的浙江工匠)。作为当时建筑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营造法式》汲取了不少江南工匠的经验。保国寺大殿属于厅堂式构架体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里面的柱子跟外面的柱子不一样高,里面的柱子升高了,而且跟上面的檩子在一起。这与《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厅堂式构架是一样的。此外,在保国寺大殿中,我们今天就可以看到《营造法式》记载的多种建筑技艺。
图片
顶部伞形构件,即为藻井。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比如“藻井”——这是一种遮蔽建筑内顶部的、呈伞盖形的建筑构件,由细密的斗拱承托,一般有绘画等装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藻井也叫绮井、覆海。
在后来的佛教建筑中,藻井通常放在主佛像的上方,象征头顶无限宇宙。在故宫太和殿,藻井在龙椅的上方,象征皇帝的尊贵。但在北宋建成的这座保国寺大殿,藻井位于前部空间正中位(主礼佛位)的上方。
图片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藻井作为建筑中最珍贵的装饰性构件,在技术完全没有难度的情况下,为何选择放在拜佛的人上方这个位置?
在宗教建筑物中,将放置佛偶像的空间与由人参与的礼佛空间,通过结构与装饰手法的不同而区别开来,这不仅具有技术上的或建筑空间处理上的意义,而且具有人文理念上的意义,即体现了“建筑应为人所用,人的活动空间在建筑中应得到充分的尊重”的人本思想。因此,这一空间特征与有宋一代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当有着某种关联。
除了藻井,《营造法式》中的“拼柱”也能在大殿中看到。
图片
拼柱。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宋代中期,建筑大兴,生态资源有压力。比如殿中大柱需要的粗壮木料附近没有,从福建甚至很远的地方远距离采购运输,其时间甚费,且成本大增。于是,工匠们发明了“拼柱”这种工艺。即用若干小材木料,以卯榫、楔等方式加工合成,外表加以装饰以从视觉上呈现整柱。《营造法式》中有“两段合”“三段合”“四段合”等方式。
拼柱工艺既满足了建筑需求,又节省建筑成本,充分利用了资源。在保国寺大殿中,能看到了拼柱工艺早期的运用,让1000年后的我们感受到宋代工匠的智慧和生态保护意识。
图片
木构建筑之美。
保国寺于宁波,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代,宁波港十分发达,是“山川异域”的日韩人士往来中国的交通枢纽。南宋时期,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等被官方列为“五山十刹”,这些著名的佛寺建筑(包括布局规制、营造技艺等),通过来华的日本僧人对日本佛寺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宋代的“五山十刹”已见不到当时的原构,而保国寺大殿虽在当时名声不显,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见证宋代这个伟大创造时代的建筑遗存。保国寺大殿,作为人们认识宋代建筑文化、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辐射作用,意义非凡。
图片
“小白礁1号”沉船打捞出青花瓷以及日本、越南钱币,展示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新华网资料图。
保国寺与天一阁是宁波两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两大“国宝”通过《营造法式》还勾稽了一段渊源。
距离保国寺10多公里的天一阁,保存了一本《营造法式》(影宋抄本),是明代人抄的。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天一阁范氏进呈了600多种书,其中就有《营造法式》。今天《四库全书》中的《营造法式》,就来自天一阁藏的《营造法式》。
图片
天一阁内一角。来自天一阁博物院官网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