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快乐,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9月18日,湖南召开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年考答卷”。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长沙报道

时光荏苒,已是周年。一年前的今日(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并启动建设,实施范围119.76平方公里,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

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各界关注的是,一年下来,湖南交出了怎样的一份答卷?

9月18日,湖南召开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年考答卷”:这一年,湖南自贸试验区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其中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湖南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发展蓝图基本绘就,围绕《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制定《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321项具体落实举措;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10个方面推出55条具体支持措施,并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第一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97项,三片区蓬勃发展……

顶层设计助力生长,路线实现外贸“三分天下”

数字无言,重如千钧。

让我们沉浸式体验下湖南自贸试验区一年来的攀升高度:新设企业5934家,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新引进项目270个(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额2743.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460亿元,占到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30%以上,实现“三分天下”。

记者曾梳理过,以2017年为界,湖南外贸以年增千亿元的速度进入“四连飙”。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湖南进出口总值3705.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9.1%,依然好于全国整体状况。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加快推进,无疑助推了湖南对外开放,走出了具有湖南特色“不靠海”“不沿边”的改革开放新路径。

此时,简要回顾并致敬湖南申报自贸试验区的一个插曲,颇有必要。“湖南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其他省3-5个月时间的工作,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遇到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形成的成果是远超预期的。”一位参与申报全程的亲历者曾这样对记者说。

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湖南围绕“三高四新”战略,高起点启动、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探索。湖南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深改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靶标多次指向自贸试验区专题研究工作,审议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

其中,根据湖南自贸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的三大战略任务,编制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专项规划,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编制完成建设实施方案、产业发展规划,绘就建设时间表、路线图。

这一年,商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委与湖南省政府签署部省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全力支持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

围绕蓝图重践行,“涉改”项目实施率超八成

种种利好下,如何完成好湖南自贸试验区,这个冠以“中国”、代表国家的重要开放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创新是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底色。一年来,湖南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改革、外贸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

截至今年8月底,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97项,实施率80.2%;建设实施方案321项落实举措实施266项,实施率82.9%,并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药食同源产品进口便利通关,综保区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监管,区块链赋能知识产权保护等10余项改革成果全国首创;外籍专家管理和服务“三窗合一、三证合一”、对非易货贸易、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5G赋能提升长江航道等特色创新项目正加快推进。

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湖南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实行全链条放权赋能、全领域极简审批、全覆盖“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程建立“帮代办”机制,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审批时效提高50%;上线湖南自贸试验区“电子地图”,实现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深化投资改革方面,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执行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实现市场监管、商务、外汇年报“多报合一”。上线“湖南招商云平台”,加强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

对外贸易发展方面,简化综保区进出区管理,实现非保税包装材料快捷循环利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数据协同、简化和标准化。启用出口“提前申报”新模式,货物到港即放,实现“零等待”“抵港直装”,口岸通关时效进一步提升。

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加快推进长沙“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跨境电商收付汇制度,允许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企业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回款,按规定报告出口与收汇差额。按照“展业三原则”办理经常项目购付汇、收结汇及划转等手续。实施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行业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首日亮点”。去年9月24日,中国银行郴州分行为郴州片区企业提供的首笔跨境业务成功落地;工商银行湖南分行在岳阳片区实现了首单跨境业务的成功落地。

有了金融行业“输血加持”的实体产业,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根本所在,给了试验区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

产业、创新“链链不舍”,三片区各显神通

一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以三个片区为承接点,项目纷纷落地,花开飘香。

三个片区出台40多项配套政策,全方位支持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同时,今年底前出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长沙、岳阳、郴州片区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展功能持续增强。

其中,长沙片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等,引进重大项目53个,务实推进三一重卡、三一科学城、山河工业城、黄花数字贸易港等项目;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班列、国际货运航线运营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设。片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新增企业3747家。

岳阳片区发挥临港优势,引进中创空天、攀华集团等头部企业,加快发展航运物流、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强与上海、宁波等沿海港口口岸通关和国际物流合作,提高江海联运效率,恢复开通城陵矶至香港江海直航。推行自贸片区与新港区、综保区联动招商,成功引进项目109个,其中50—100亿元项目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

郴州片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正威新材料、湘南科创产业园等项目,合富共创、上海灵才科技、海润电子科技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企业相继落户,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链日益完善。片区新设企业1063家,同比增长187.4%;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71.6亿元,增长34.7%;完成进出口总额167.77亿元,增长27.1%;实际使用外资1.38亿美元;完成税收收入7.91亿元,增长144.89%;固定资产投资70.51亿元,增长24.56%。

三个片区的协作也必不可少:着力推动长沙片区与岳阳片区、郴州片区统筹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保税区以及空港、陆港、水港等“区港联动”,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省内重点园区联动发展,最大限度放大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和带动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时”阶段,开放不仅是经贸主管部门的事情,而是包括各个部门在内的系统性的安排。走好“国字号”开放平台之路,将是湖南的使命也是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