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前,早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跟做买卖没啥区别

大家了解吴三桂,无非就是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引清兵入关,造就了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
第二件事,起兵反清,打了八年的内战,结果兵败而亡。
关于吴三桂此前的一些历史,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他为何会选择降清?这件事其实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吴三桂很早以前的部署。
在明末清初的那个年代,类似吴三桂这样手握数万大军的将领,哪个不是在为自己的前程考虑呢?效忠谁,那要看谁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图片
一、吴三桂的绝大多数亲戚,都投降了清朝。
吴三桂有个著名的舅舅,叫祖大寿。其实祖大寿不是吴三桂的亲舅舅,他的妹妹嫁给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做继室,这才有了这门亲戚。
祖大寿原本是积极抗清的,可是连续两次被皇太极给抓了,从此以后,祖大寿开始为清朝卖命,同时他的儿子们也选择跟着父亲降清。
吴三桂的亲哥哥吴三凤也投降了清朝,这对吴三桂的打击还是不小的,一度让吴三桂有点儿动摇,是不是降清也算是一条出路?
买卖人的心思终于起来了,吴三桂打算利用手里的5万关宁铁骑,好好做一笔大生意。即使不能裂土封王,至少也能够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除此以外,吴三桂的姨父裴国珍、表哥胡弘先先后都投降了清朝。还有他的好朋友张存仁、邓长春等人也跟着清朝混了。
可以说,吴三桂周围一堆亲朋好友,都跑到清朝去干活了。此外还有一件事让吴三桂有点动摇,那就是他老爹吴襄在大凌河战役中,临阵脱逃,被朝廷降职处理。
大环境摆在这里,吴三桂周围全都是叛徒,你说吴三桂自己心里该怎么想?当周围的人都开始放弃道德底线的时候,那么吴三桂必然也会考虑是否不需要再继续坚持对大明的忠诚了。
图片
二、松锦之战中,吴三桂降清的想法尤其强烈。
崇祯皇帝见洪承畴太牛了,把关内的农民军打得丢盔弃甲,基本解决了内部矛盾。因此他便让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而且催促他赶快组织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
这事儿洪承畴挺为难,为啥?因为当时洪承畴聚集了8大总兵,共计13万人马,这些人大多数都不是洪承畴的嫡系。
甚至可以说,他们这帮人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凑拢班子。分开来各干各的,或许还能发挥不错的作用,可联合在一起,谁听谁的?
洪承畴觉得应该过了磨合期再组织大战,可惜崇祯皇帝很着急,必须要求决战。结果大军到了前线以后,直接被清军给包围了。
皇太极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断了明军的粮道。这下完犊子了,当天晚上洪承畴组织大家开会,相约第二天早上突围。
图片
结果大同总兵王朴在开完会以后,立马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突围逃跑了。好家伙,吴三桂一看,王朴这家伙跑了,自己也连忙带着本部人马跑路。
这两位总兵及其手下,直接把13万大军搞得军心大乱,互相踩踏而死的人不计其数。最终松锦之战惨败,洪承畴兵败被俘。
而吴三桂倒是好端端地逃到了杏山,这个时候吴三桂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了。他写信给自己的舅舅祖大寿,很明显,这封信会落在皇太极手里。
所以祖大寿没有回信给吴三桂,是皇太极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吴三桂。由此可见,吴三桂此时已经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如果在明朝这儿混不下去了,那就果断投奔清朝。
好在崇祯皇帝并没有处罚他,反而更加重用他,这才让吴三桂放弃了在崇祯十六年就投降清朝。做买卖就得看准时机,很显然这个时候还没到抛售的好时候。
图片
三、勤王的速度慢得有点可怕。
当时清军组织了第五次偷袭京师的行动,吴三桂手握重兵,又靠着京城,自然是领命前来勤王。可惜他的速度太慢了,等到他来了,清军早就扫荡完回家了。
崇祯本该十分生气,可惜他现在能用的人已经不多了,他只好忍气吞声地继续重用吴三桂。甚至给了吴三桂尚方宝剑,让他坚守宁远城。
崇祯十七年,这是个关键点,当时大顺军已经直奔京城而来,崇祯立刻让吴三桂带兵前来勤王,这回是来真的了,因为李自成和清军不同。清军抢完东西就走了,李自成是真的要夺取天下。
三月五日,崇祯要求吴三桂前来勤王,并且加封他为平西伯。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的部队才到达山海关,这速度简直让崇祯哭瞎了。
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的部队刚走到了唐山玉田,这个时候他终于得到了崇祯自缢,明朝灭亡的消息。于是他立刻带兵返回了山海关。
原本只需要2天的时间,结果吴三桂走了半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为啥会这样?因为生意人吴三桂又在盘算新的问题了。
大顺军崛起,清军实力强大,在这两股势力中间,明军显然有点儿捉襟见肘了。在明朝灭亡之际,吴三桂是不是应该保证自己的实力,跟这帮人做一笔大买卖?
图片
四、投降谁,这要看谁给的筹码大了!
吴三桂撤回山海关以后,立刻开始各方联络,看看大顺和大清都能出什么样的价码。没有明确记载大顺军给吴三桂什么样的待遇,但肯定不会差,因为吴三桂手里的5万关宁铁骑,直接决定了大顺军能否夺取天下。
而且当时吴三桂的一家老小全部都在京城待着,此时已经被李自成掌握在手里了!吴三桂从这一点考虑,也要选择投降李自成。
因此吴三桂已经做好了投降李自成的准备,但是在交出山海关以后,吴三桂得知父亲吴襄被李自成打入死牢,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给抢了。吴三桂那叫一个气啊,直接杀回了山海关。
果真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你可就真的小看吴三桂了,吴三桂是从这件事中看出,李自成对招降自己没有任何诚意!还没投降就对自己的家人动手,等到投降了,还不知道会咋样呢!
这个时候多尔衮那边给出了新的价码,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这还需要选吗?李自成那条路断了,只有投靠清朝,吴三桂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了。
图片
总结:筹码决定价码。
吴三桂的筹码就是那5万关宁铁骑,没有这些人马,吴三桂一分钱也不值。但是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吴三桂已经把自己的人马给消耗得差不多了!
多尔衮迟迟不肯出兵,就是要吴三桂和李自成两败俱伤,在关键时刻他才出手胖揍李自成。那么为什么多尔衮还要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呢?
其实这就是多尔衮的高明之处,吴三桂为清朝立下大功,多尔衮希望树立一个不错的榜样,让更多明朝的守将们投降清朝。
很显然,吴三桂的投降,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大家觉得吴三桂太聪明啦!太会做生意啦!自己要学着点才是。于是明朝各路总兵喜迎清军入关,此后清朝夺取天下就顺利多了。
而吴三桂也得偿所愿,5万关宁铁骑基本消耗殆尽,他用这笔筹码,为自己赢得了平西王的爵位,这笔买卖在他看来很划算。至于忠于谁,在那个年代,就是个笑话。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