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榜样——森林消防指战员王树佳

王树佳,1993年12月出生,现任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二中队一班班长,2019年参加森林消防队伍首届“火焰蓝”比武斩获第一名荣获二等功1次、2020年先后参加森林消防局特种灾害救援技能和总队、支队尖子比武荣立三等功2次、2021年参加总队特种救援技能比武斩获第一名荣获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消防员”。
比武竞赛敢于亮剑,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图片
2019年,森林消防队伍首届“火焰蓝”大比武在昆明举行,他作为云南森林消防总队遴选的尖子参加。在来自全国60名精英消防员巅峰对决中,取得了2个单课目第一、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被森林消防局荣记二等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份荣誉离不开每一滴汗水的付出。在备战比武期间,王树佳给自己定下目标,就是要争夺消防员选手第一名。“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每个昼夜都在训练场和自己较劲,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加练的路上。为了强化训练效果,他每天至少完成20公里负重跑、500个俯卧撑、100个杠铃深蹲、5组100公斤轮胎提升力量,手脚磨出了血泡,刺破了第二天继续练,在技能科目训练中,一遍又一遍重复动作要领,从白天练到黑夜,一次次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一次次刷新体能和技能记录。
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森林消防局组织的“火焰蓝”比武中,王树佳以绝对的优势总分排名第一,荣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二等功。在比武竞赛单双杠科目中,他始终咬紧牙关,在3分钟之内,单杠卷身上完成了40次,双杠杠端臂屈伸完成了150次,双手磨出了血泡,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此项科目第一名。入职10年来,他从一名普通消防员逐步成长为一名救援尖兵,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久久为功不断摔打磨炼出来的,是凭着一股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拼劲砥砺出来的。
本职岗位敢为人先,笃实好学的“武教头”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他生动写照。队伍转制前,他曾在总队训练大队担任教练员。为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他勤学苦练,认真专研训练教材,编写教学教案,遇到训练的疑难问题,主动查阅相关书籍,并向专业教员学习。在外出学习时,就用手机录下教员的整套动作,每晚翻看研究,对照细节做笔记抠细节,并与自己的理论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四会”能力,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无论是在救援基础理论还是组训方式方法上,王树佳都能灵活熟练的运用,先后被森林消防局表彰为“优秀教练员”和“十大优秀士官”,被队友们亲切称为“金牌王教头”。
图片
2018年,队伍转制后,面对“一主两辅”任务,他总是琢磨一些训练方法,尽快提升队伍综合救援能力。在地震狭小空间救援中,由于空间小、风险高,井字格支撑是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在训练中不断思考探索,制作了像手型一样的抓手“神器”,能够安全、快捷将方木抓起,不仅速度快,更提高了安全系数,为快速救援创建稳固通道。在今年5月份参加应急管理部组织的“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提升在云南高山林区水泵灭火效能,他针对缓坡、陡坡等地形进行反复实验和总结,按架设距离、坡度、海拔等不同参数,设计了“232”金字塔形并串联、“342”倒金字塔形串并联等架设方法,解决了架设距离短、输水压力不够等问题,在今年“4·23”丽江灭火作战中,在坡度接近80度的陡坡上,同时架设了20台水泵,极大的提高了灭火效率。
此外,他还提出“移动供水站”办法,将水囊直接架设于皮卡车货箱,使水源可以移动,扩大了灭火半径。作为一名班长,他坚持严管与厚爱,用心育人、以情化人,在兵头将尾中散发“热能”。当班长5年中,先后有20余人立功授奖、3人考学提干,5人入党。
救援战场敢打必胜,人民至上的“急先锋”
王树佳曾经这样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的班长,面对奔涌而至的改革转制大潮,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党组织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干好本职的每一件事、灭好每一场火、抢好每一次险。”
入职10年,他先后参加扑救森林火灾110余次,各类应急救援任务15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驻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21年4月23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大火蔓延速度飞快,一处火情由于山崖陡峭,大火从崖顶往下蔓延,只见石块夹杂着火炭不断往山下滚落,若不及时控制,林火将危及到整个村委会近百余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时的队伍已经连续扑打火线长达8天每一名指战员都很疲惫,王树佳结合多年扑火经验,提出在2700米海拔高度架设水泵,采取以水灭火的战术,并主动请缨担任水泵分队突击队队长,为了保证水泵输水效能,他一人4次往返于坡度近80度落差近800米的山头和沟谷,最终利用20台水泵并串联架设起了5公里的输水管线,为一线火头阻击火头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同时也为火场南线合围全立下了战功。
图片
火场全线合围后,队伍转为原地清理看守,他又一个人扛起了水枪头,沿着火烧基地一线开始清理起了烟点。中队的同志让他休息一会,他回答说,既然做了就要给他做好,不要留下任何隐患。撤离火场时,农作物保住了,周边的房屋保住了,群众生命安全保住了,他却被丛林荆棘挂的全身挂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消防员的风范。
在训练场上,他是奋勇争先的“拼命三郎”;在救援战场,他是勇往直前的“救援尖刀”。时代的巨轮呼啸飞驰,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在他的答案就是一直奋斗下去、一直拼搏下去、一直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