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妍、刘畅与宗馥莉:执掌千亿帝国的“公主”

“创一代”企业家不再年轻,年轻的“创二代”正在走向台前。9月,有两则消息折射出碧桂园“二号人物”杨惠妍长袖善舞的一个侧面。
一是碧桂园(2007.HK)15亿美元投资万达轻资产商管公司,后者已于8月20日提交境外IPO申请材料。二是碧桂园服务(6098.HK)以100亿元人民币收购富力李思廉旗下物业富良环球100%股权,后者在今年4月26日业刚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图片
这两则消息至少说明了两个信息:一是诸多房地产企业饱受高杠杆与高负债困扰面临“时运变迁”的时候,碧桂园似乎活得还不错。二是碧桂园逆势进行规模扩张,让外界颇为诧异,普遍认为,“要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此前,碧桂园已在物业领域进行了多场并购,善于资本运作的杨惠妍在媒体眼中是“根本停不来”。
在外界看来,杨惠妍那么有钱了,为何还很拼?父亲杨国强出身包工头,为人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据碧桂园员工介绍,杨国强和杨惠妍都不是愿意抛头露面的人,但关于杨惠妍的传说与分析却不时见诸媒体。《福布斯》曾将杨惠妍的成功归结为父辈的“荫庇与遗泽”,但显然忽视了杨惠妍个人的进取与努力。
进入碧桂园16年来,杨惠妍从一名采购经理成为董事会联席主席,“跟我平起平坐”,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如是说。1981年出生于广东顺德的杨惠妍自小就继承了其父的“理智的心智”,杨国强在不同的场合都视自己为“一个农民”,2020年年报中杨国强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党和国家,他的认知显得非常成熟老到。
值得注意的是,杨惠妍虽然一直在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但她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成功实现了传承,还将父亲的事业推上新的巅峰。杨惠妍并不是媒体眼中“爸爸的女孩”,而是一位合格的创业者。经她之手,碧桂园已有三家公司实现上市。此外,她还进行产业投资,除了物业、教育,还有农业、机器人与新零售等。
在“创一代”的企业家圈子中,传承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它的难点在于容错率极低,无论是选外人还是自家人,不容出错,否则基业难以长青。同为“80后创二代”,杨惠妍没有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的女儿刘畅接班那样“跌宕起伏”,也没有像娃哈哈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接班那样“另起山头”。大变革时代,三个“创二代”正在以不同的、进取的姿势走向台前,成为时代的一个缩影。
一、抱负与作为已经远远超出了父辈
耐人寻味的是,9月17日,很少公开发声的杨惠妍写了一封题为《致碧桂园员工家属的一封信》,她在信中称,“当前,公司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成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在全体同事的努力下,机器人建房子的梦想正在走进现实”。从一家房地产公司转型成“高科技企业”,杨惠妍显然要重新定义碧桂园。
在中国的教科书中并没有教人“如何做生意”的学科,即便是目前各大高校的MBA课堂,也只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相对来讲,做生意大多来自于传承或环境影响,最主要还在于“言传身教”。
第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杨国强对杨惠妍的“言传身教”。据媒体描述,喜好研读李嘉诚传记的杨国强,在培养子女的方式上一直在效仿李嘉诚。杨惠妍早在13、14岁时就和妹妹杨子莹旁听董事会会议,会后,父亲还会向她们讲述,会议中说何种话有什么意义,甚至如何批评下属。潜移默化的影响里,杨惠妍明白自己接班人的身份和责任。
图片
杨惠妍/来源:碧桂园
2005年,年仅24岁的杨惠妍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加入碧桂园担任采购部经理。坊间称,“整天都在担心公司会倒闭”的杨国强当年就把碧桂园70%的股份转给了杨惠妍。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杨国强明确了这一次股权转让的意义:“将股权转让给女儿杨惠妍,是希望训练她成为碧桂园继承人”。
有碧桂园前高管评价杨惠妍,“懂得战略布局的重要性,还能完整地诠释自己的想法;她像父亲杨国强一样有伟大抱负、伟大情怀,有国际视野、国际人脉网”。从这个评价可以看出,杨惠妍学习能力很强,她最初的梦想是当想一名老师。
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杨惠妍的“杯酒释兵权”。据《中国企业家》描述,在碧桂园内部,杨惠妍口碑颇佳。在杨国强一位下属的眼中,二小姐行事低调,勤奋务实,是给人“淡淡的亲切感、稳重感”的“邻家女孩”。“平时见到杨惠妍,她的表情总是微笑,但不会与你说太多的话”。
据描述,2005年杨国强赴美治病期间,杨惠妍不动声色杯酒释兵权,用从美国带来的管理团队替代了杨国强时代的创业团队,将碧桂园曾经混乱不堪的账目和采购程序平稳理顺。据说,杨惠妍接班时压力很大。一方面她需要走出父辈的光环,另一方面她需要来一场胜利证明自己。
除了调整了父亲时代的创业团队,她还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了以财务数据作为公司管理层经营决策依据的做法。2016年,碧桂园销售规模再一次跃进,从2015年的1402亿翻番至3088.4亿元,仅次于恒大的3733.7亿元与万科的3647.7亿元,跻身中国房企三甲。杨惠妍个人也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中的常客。
第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杨惠妍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分两个层面,一是扩大了碧桂园的规模,成为头部企业,二是她同时进了不少产业投资,两个层面上都预示着她正在重新定义碧桂园。
据2020年年报显示,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面积约673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约5706.6亿元,总营收为4628.6亿元,净利润350.2亿元。营收规模一举跃为第一,不仅超过了万科,也超过了恒大。碧桂园正在在杨惠妍手中快速扩张。
据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统计显示,从ROE(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碧桂园为18.91%。与同行相比,排在160位的万科为17.49%,排在174位的保利为16.06%,排在122位的恒大为5.2%。可以看出,碧桂园的ROE水平是最高的。
“今年是碧桂园创办的第29个年头,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显示,碧桂园位列第139位,连续五年实现攀升”,2021年9月17日,杨惠妍在《致碧桂园员工家属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在致员工的信中,杨惠妍对碧桂园的新业务着墨颇多,甚至提及了乡村振行,“机器人建房子的梦想正在走进现实,餐饮机器人实现了科技和美食的完美结合,无人化农场的试验结果鼓舞人心,碧优选正搭建起城乡现代商业桥梁。在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们继续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从这些布局来看,“创二代”杨惠妍的作为,以及展现的抱负,已经远远超过了父辈。
2020年6月23日,杨惠妍家族以19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第35名。2021年2月22日,入选福布斯2021年度中国杰出商界女性。4月,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杨惠妍及家族以296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0名。9月,杨惠妍被民政部授予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二、“创二代”成为时代的一个缩影
与杨惠妍接班这样顺遂不一样,刘畅的接班之路可谓是“跌宕起伏”。
1980年出生四川的刘畅,性格爽朗,典型的“川妹子”,她爱好时尚、音乐、电影……初中时就做过“雅芳小姐”,向同学推销化妆品,也想过当歌星,但被刘永好无情拒绝。刘永好表面总说会尊重刘畅自己的决定,但暗地里给女儿安排的明明白白,这一点与早期的杨国强“养女经”很像。
第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永好对刘畅的历练。刘畅骨子里就是个“文青”。初中时期被家人送出国以后,四年后的1998年就回国了,随后在北京完成大学教育。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了父亲好友开的一家广告作了两年,这两年让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她参与了汇源果汁、伊利、完达山集团等市场营销项目。
2002年,凭借品牌宣传经验和对乳业的了解,刘畅进入新希望,成为公司乳业事业部的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营销和品牌,是乳业事业部的创始人之一。
她劲头很足,但当时新希望刚收编了十几家乳业企业,重组改制的进度没跟上,渠道没有铺开,广告投放走得太快,浪费了大量资金。这让20 岁出头的刘畅情感上大受打击,自觉能力被辱没。不久就离开了新希望。
2004年回到四川以后,她在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上开了饰品店,开餐厅。她想逃避接班。刘畅曾在资深媒体人许知远的《十三邀》里面披露,她“非常羡慕王思聪”,说“他爸爸就给他一个小目标然后让他去自由的折腾”。
刘永好说过:“她看准了(成都)春熙路上卖时尚首饰的生意,我前后借给她100万元。”100万距离“一个小目标”还是很远的,而且还是借给她的。
图片
刘畅/来源:新希望六和官网
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畅的成长。刘畅进入北大国际BiMBA学院学习了两年,这段时间刘畅完成了自我的沉淀和梳理。反思了进入家族企业以后面临的矛盾和冲突,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006年,刘畅告别了自己的小生意,重回新希望,担任房地产事业部副总经理,管理集团在上海的房地产业务。
第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名师一对一的指点。2013年刘畅担任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这次给刘畅配备了超强的“太傅”,2013年5月22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陈春花教授为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永好则做刘畅的后盾。
刘畅也不负众望。在几年内她将新希望的管理层换掉了3000多人,将管理层的平均年龄降低了将近30岁。2013年新希望的营收694亿元,2020年公司营收1098.25亿元,基本实现了业绩翻倍,刘畅经受住了考验。
2019年10月1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女企业家榜》,李巍、刘畅母女以265亿元人民币财富排名第18。时年10月31日,刘畅获得安永企业家奖。
刘永好对刘畅非常满意,满意在于三点:一是刘畅的工作业绩,二是刘畅对企业的布局,三是刘畅带领的几千名青年干部的成长,他给刘畅的打分是85以上。
与杨惠妍与刘畅的个性相比,宗馥莉非常独立与果断,这或许与她的成长背景有关。
图片
宗馥莉/来源:娃哈哈集团新闻
第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宗馥莉的成长背景。她比娃哈哈大5岁,198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她的童年里父母忙于工作,照顾她的时间不多,也没有太娇惯她。小时候放学以后自己去公司食堂吃饭,不给父母添麻烦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帮助。
宗馥莉读完初中以后,就像刘畅一样被送到了国外,大学毕业以后回国,接受了完整的西式教育。回国以后,直接进入娃哈哈从基层开始锻炼起来。
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宗庆后让女儿“另立山头”。到2007年,这一年的宗馥莉已经回国三年,完整的适应了国内生活,并且在公司的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了三年,关于企业的基础运营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她的父亲明白,是时候让她自己尝试着真正地管理一家企业了,他把自己在2003年成立的宏盛集团交给了女儿宗馥莉打理。
这样的做法的好处是,一是完全规避了宗馥莉如果直接接手娃哈哈,可能面临的和原先管理层的矛盾与冲突。二是宗馥莉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招纳人才。
在宗馥莉接手宏胜时,宏胜是家新公司,宗庆后提供了100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在宗馥莉的带领下,目前宏胜已经在全国拥有了十余个生产基地和三十余家分公司,宏胜的营业收入占到了整个娃哈哈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第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宗馥莉的资本运作尝试。2017年,宗馥莉开始盘算着让娃哈哈上市,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让一个身价上百亿的企业直接上市未免太过冒险,所以她决定,收购一家已经上市了的公司,然后借用这家公司做外壳,让娃哈哈平安上市。
在众多选择里,宗馥莉看准了中国糖果这家公司,于是拿出数亿元购入其股票想要借此收购该公司,但股市风云莫测、变化无常,中国糖果的股价两个月之内翻了近十倍,从原本的白菜价变成了猪肉价,这一变化让宗馥莉猝不及防,也导致宗馥莉亏损近五亿元。
“都有第一次,我们也承认这次资本化运作的尝试失败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都要干自己的事,我无法干预,谁愿意总听自己老爸的呢。”宗庆后曾如是对《中国经济周刊》这样表示。
多年历练的宗馥莉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经营理念。娃哈哈集团的员工,通常将宗馥莉称为“小宗总”,而宏胜集团的员工,大多直呼她的英文名Kelly。两个公司的治理文化,由此可略见一斑。
2020年5月,宗馥莉入选“2020中国最具影响力30位商界女性·商界木兰”。2021年2月22日,宗馥莉位列“2021年度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第54位。
纵观杨惠妍、刘畅与宗馥莉的三个人传承经历来看,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特点:一是父辈的“言传身教”或名师指点,二是从基层锻炼捶打,“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三是必要的压力测试,或者是有限放手试错。
三个“创二代”,三种接班模式,成为一代“中国式接班”的一个缩影。“创二代”从懵懵懂懂到理智机敏、人情练达,不断精进的事业也在向外界证明,她们并不比父辈差,她们也渴望走出父辈的光环,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们虽比常人起点很高,但责任也越大。未来是属于她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这是时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