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青 谈判专家

图片
图片
他的故事
执行不仅需要强制力,还是一门沟通的艺术。
撰文 | 林梦婷 胡双
2001年8月,钱松青从部队转业到上海二中院参加执行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个年头。
钱松青刚到法院时,大家都纳闷,话这么少,能做好执行工作吗?但很快大家就发现,钱松青特别擅于跟当事人沟通。钱松青认为:“执行不仅需要强制力,还是一门沟通的艺术。”
图片
执行法官的“自寻烦恼”
就算是自寻烦恼,
也一定要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今年9月初,钱松青收到了一封当事人寄来的感谢信,信中说到:“是执行法官‘自寻烦恼’,跑断腿,说破嘴,才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与债权人对执行工作的信任理解,我们企业才有重生的机会,才有了今天的良性循环。”
这是一个涉房地产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是国内一家大型实体制造业企业,诉讼标的额达7个多亿。他们的某房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及政策变更原因多次搁浅,引发一系列诉讼及不稳定因素,还涉及近115名个人投资者的利益,社会矛盾突出。
因无法取得足额施工进度款,项目总包方被迫停工,施工现场基坑长时间裸露的安全隐患也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看到项目停工,债权人的信心更是跌落到了谷底,催促着法院尽快启动拍卖程序,“这项目是彻底完了,钱能拿回来多少是多少。”
钱松青心里很清楚,这时候如果依法采取强制拍卖措施,无疑是轻松的结案方式,但对当事人和社会而言却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拍卖所获得价值远远无法覆盖所有债权,这也意味着被执行企业将迈不过去这道坎儿。
在接待个人投资者后,面对他们的苦衷和诉求,也了解到被执行企业每年都会拿出部分经费用于慈善公益事业,26年来从不间断,恪守着回馈社会的企业责任。钱松青下定决心:“就算是自寻烦恼,也一定要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钱松青主动走访施工单位,了解他们的顾虑,组织多方坐下来沟通协商,建议采取诉讼保全的方式确认施工单位的施工款,并告知他们依照法律规定施工款在案件执行中享有优先受偿权。施工单位吃下了“定心丸”后,很快便恢复了施工,这是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亮起的第一盏绿灯。
当一切都朝着既定目标推进时,新的难题却接踵而至。因项目涉及多起诉讼和查封而无法办理预售手续,没法按原计划回款支付工程款,施工方再次停工,债权人的信心和希望又一次受到了打击。
眼看着项目再次陷入僵局,钱松青却没有放弃,他一边一次次地奔波于上海各区和南通各债权人单位,召开债权人会议,不厌其烦地沟通、释法和指导,一边积极推进市、区级房管局、区政府、房地产交易中心等部门进行疏通协调,最大限度打通了销售上的瓶颈。正是这一步,准确地抓住了破局的“牛鼻子”,让后续的销售回款工作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至此,这个项目经历了五年的波折考验。在这五年中,本来针锋相对、各自为营的一群人,因为钱松青的努力,“用沟通解开了一个个‘法结’和‘心结’,把各自的共同利益紧紧维系到了一起,大家才能彼此协力、相互理解,共同扶持项目进行下去,用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圆满化解了矛盾。”
“这个案子办得很不容易,但好在项目盘活了,老百姓的投资利益没有打水漂,这就值了。”钱松青的言语中流露出欣喜和满足,也更加坚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图片
3000米高原上的沟通
他们只有三个人、三张嘴、一台摄像机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在青海省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在近200公里荒无人烟、偏僻得连只鸟都没有的地方,身穿法院制服的钱松青被十几个工人紧紧围住……
这是钱松青近期承办一起执行案件的现场。被执行人名下唯一可供执行财产是高原上的盐卤,因为盐卤日晒到一定程度就会价值减损大半,必须尽快启动评估拍卖处置程序。
7月23日,钱松青一行三人驱车前往盐卤所在矿区,评估团队也同时从上海赶赴矿区开展勘测评估工作。来之前,钱松青考虑到可能会有对抗发生,事先做好了应急预案。但现场的状况层出不穷,十几个工人情绪激动,抢夺样品。在这些工人的阻挠下,评估人员被迫把船划回了池边,评估工作停滞,现场一度陷入僵局。
在矿区,手机基本没有信号,他们只有三个人、三张嘴、一台摄像机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钱松青亮明自己的身份后,工人们围了上去,群情激奋。钱松青叮嘱同行人员,对现场的全过程录音录像,同时,也告诉工人们他们有权用合法方式表达合理诉求,但这绝不是对抗法院执行工作的理由。钱松青稳住现场工人激动的情绪后,继续和大家解释法院这么做的依据和道理,并当场电话联系了申请执行人,帮忙沟通涉及工人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说服了申请执行人作出将盐卤拍卖款优先支付拖欠工人的工资款的承诺
由此,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返程路上,同行人员讲述着刚刚共同经历的惊心动魄。钱松青望着车窗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图片
改革路上的倾听
脱下这身制服,我也是老百姓,
但穿上这身衣服,我就要维护公平正义。
谈及对这个时代的直观感受,钱松青感慨:“一切都发展变化地非常迅速,稍微懈怠就会赶不上这个时代。”
2019年4月,上海二中院率先开始内设机构改革,执行工作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智慧化建设也在持续、深入推进,传统的执行工作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56岁的钱松青依然没有放缓学习的脚步,他总是在琢磨执行信息化和管理学的知识。也正是这一年,上海二中院“智慧执行”建设如火如荼,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有着重重的困难,还有敢于试错“碰钉子”的勇气,特别是要打通既有思想观念的障碍。
刚开始推广执行终本智能核查系统时,使用率特别低,局里的很多老同志基本不用这套新系统。
“得搞清楚是什么情况,症结出在哪里”。钱松青找了局里几位老同志了解,他发现,新系统还有些地方得打磨优化,但部分老同志还守着固有的办案思维:“以前的办案方式挺好,现在工作忙、还要学这些技术活儿,有点力不从心了。”
“我也是老同志,学新技术也觉得非常难,不像年轻人能学那么快,但时代在无止境地前进着,我们不能掉了队。而且尝试一下,就会发现新系统既能督促我们更规范地报结终本案件,还能减轻工作量,比如说这套系统可以在10秒内核查出终本前还有哪些措施没有做,这比我们以前一项项核对要轻松多了!”钱松青边鼓励大家多尝试,边向大家演示操作流程。
几次沟通后,局里同志对新系统的接受度慢慢高了,一些老同志也能操作得很娴熟。大家在惊叹于现代科技强大赋能的同时,也会提到:“他愿意倾听别人的声音,将心比心地理解他人的困难,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办法——这不就是钱局的办案法宝嘛!”
这件事后,对于如何破除改革路上的思想障碍,钱松青建立起了与以往不同的理解,“倾听是最有效的沟通。”
在分管快速执行团队期间,钱松青率先在团队内推广全流程网上办案及集约化办案。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快速执行团队迅速成为执行办案的“突击队”,以全局四分之一人员高效保质地执结了全局80%以上的执行案件。
采访过程中,正赶上今年第三季度末,钱松青又在为执行案件质效讲评会忙碌地准备着了。执行质效数据非常庞杂,为了理清楚这些数字和百分比,钱松青经常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局里同志对钱松青的“质效讲评课”评价都很高:“钱局讲评的数据是鲜活的,跟随他的讲述,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季度来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还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也更明确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钱松青说:“脱下这身制服,我也是老百姓,但穿上这身衣服,我就要维护公平正义。” 在兑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将老百姓的权益“执”于心间,带着老百姓的希望“行”在途中——这就是执行法官钱松青的故事。
图片
推荐人 杨力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在上海二中院设立智慧执行研究基地的工作中,认识了钱松青法官。作为一名执行法官,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执行一线,讲求执行的艺术,巧用沟通的方法,用真情和决心一次次破解执行的困局。近两年,他共办结执行案件75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达五十多亿元人民币,圆满执结了多起重大疑难执行案件,化解了众多矛盾复杂、社会关注的群体纠纷。作为执行局副局长,他与时俱进、勇挑重担,深耕执行质效管理。在执行智慧化建设的路上,他以倾听促进沟通,用沟通打破思想观念的僵局,助力“智慧执行”项目的落实推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源: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人物摄影:施蕾
责任编辑:邱悦、张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