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永生的羽翼:克里斯托弗·马利与他的昆虫标本艺术

图片
晨昏雨露中总有悦耳的声音在耳边回旋,仿佛是在提醒人们,在那幽深之处藏有生命的微光。
春鸟秋虫,时至则鸣,它们是雀跃地舞者,不知疲倦地热闹着生活。是谁,给了它们炫目的翅羽,成为了飞翔的花朵?又是谁,将它们的美凝固于时光的流转中,成为了永恒花簇?
本期的“艺术北京”全览,我们将跳脱绘画的疆域,进入一个由彩翼编织的秘密花园里,去饱览一次昆虫标本的视觉盛宴。你,准备好了么?
克里斯托弗·马利(Christopher Marley)
昆虫之美,从来没有得到过人类的一致认同。一些人出于害怕或者厌恶之情,总是对其避而远之,更不会关心它们美从何来。然而,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弗·马利(Christopher Marley)却对昆虫有种特殊的偏爱,因为昆虫几乎构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全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克里斯托弗出生于美国的洛杉矶,他曾在杨百翰大学学习设计,毕业后开始从事时尚广告设计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他被派往泰国等东南亚一带的热带国家,那里闷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无数种昆虫,这使得惧怕昆虫的他总是被惊惧所围困。
直到克里斯托弗在曼谷的夜市中看到了一袋制作精良的昆虫标本,奇妙的欲望驱使他将其买下。在近距离观察中,他发现了这些看似“不友善”的小生物的可爱之处,于是昆虫成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表达恐惧与诱惑的最佳载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开始的惧怕,到慢慢地接触,再到如今对昆虫的迷恋,克里斯托弗的一切创作都围绕着这些可怕又可爱的小生物而展开。凭借对色彩、图案、质地的敏锐觉察,他将单体昆虫作为设计元素,创作了一组组具有独特美学气质的标本艺术作品,这也让他成为世界公认的、首位以昆虫为媒介进行系统性艺术创作的艺术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被激活的感官世界
我用双手打造艺术,并将珍贵的自然元素运用其中。在自然世界中,我们本应体验生命的枯竭与感知的退化,而我的作品将重新激活那些已然麻木的感官世界。
——克里斯托弗·马利(Christopher Marley)
在辞掉了时尚广告行业的工作后,克里斯托弗专注于昆虫艺术品的创作,并于20世纪末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不断研发并完善新的标本制作工序,不仅将昆虫的自然之美雕琢成精湛的艺术之美,更让这种艺术之美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的绝佳途径。
图片
图片
克里斯托弗的标本艺术通常被认为是极简主义的代表。当他面对那些满含未知想象空间的生物标本时,会利用每一种昆虫各自的颜色、纹理、图案以及独特的形态,结合三维立体视觉的相关理论进行反复的排列与组合。这样的艺术加工过程不仅发挥了昆虫独特的审美效用,更充分展示了大自然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以及人类对于设计美学矢志不渝的原始情感。
图片
图片
此外,克里斯托弗在俄勒冈州、吉隆坡等地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室,经过多年的潜心创作与品牌维护,他成功获得了许多客户的青睐,这其中就包括Le Bon Marche,Gumps和Bergdorf Goodman等独家零售商,以及Mark Parker,Guillermo del Toro、Beyonce等商业、电影与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
图片
图片
凝视·永生
克里斯托弗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互作用的,这一点在他的创作中已经得到了几乎完美的证明。同时他也坚信,艺术可以提升人类感官感知的层级,并在艺术与科学的相互作用中觅得难以想象的惊喜。
克里斯托弗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五个系列,分别为色彩秘境、棱镜印象、迷人方阵、简约风尚以及单品魅惑。
色彩秘境系列突出了昆虫身体上绚丽多变的色彩之美;棱镜印象系列则以两两相配的方式形成组合,产生了万花筒般的炫目效果;迷人方阵中的作品大多是由昆虫组成的方形与菱形精美图案;简约风尚系列则为作品注入了简约而不单调的极简主义特色;而单品魅惑系列更是完美展示了昆虫体态中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年与昆虫为伴,克里斯托弗共设计、收藏了近25万幅标本艺术作品。这些标本的珍贵之处不仅仅在于物种本身的美丽与稀有,更体现在他精美绝伦的构思与细致入微的设计手法上。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之后,翱翔于艺术中的生命最终获得了永恒的和谐之美。
图片
图片
如果说艺术的目标之一是让人震惊和清醒,那么克里斯托弗的作品不但完美地完成了这一目标,还把这一目标成功地推向了极致。换言之,这是一部人类回馈自然世界的备忘录,翻阅它,使我们得以凝视美丽、遇见自己。
图片
眼缘艺志 第820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