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为什么都坐在轮椅上?骨科专家说…

9月17日,经历了三个月的太空旅行后,神舟12号的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地球。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国内外历次载人航天返航的宇航员在出仓后第一时间总是坐着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有小伙伴猜测可能是由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航天员“累”得站不起来,但其实这是对航天员骨骼的一种保护。
本报记者专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黄伟教授,为大家解读航天员的骨骼在太空之旅中经历了哪些挑战。
图片
航天员返回地面
人类维持基本生命活动需要骨骼的支撑,正常条件下,成骨细胞主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主导的骨吸收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在太空的特殊环境下,这样的动态平衡会被打破,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进而导致宇航员骨质疏松。为避免骨质疏松造成骨折,航天员出仓后会立即采取坐姿安置。
造成航天员骨质疏松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失重
骨组织的形态、质量和功能受到所处力学环境的影响,且不断发生适应性改变。进入太空后由于重力的缺失,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宇航员骨量的流失可高达每月2%,相当于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1年的骨量流失。
图片
航天员在太空中失重
2.宇宙射线
太空中的电离辐射也会损伤宇航员骨骼。低于2 Gy辐射剂量,可使破骨细胞增殖加快,并抑制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大于10 Gy辐射剂量,可显著降低成骨能力,同时破坏骨质。
图片
航天员执行出仓任务
3.光照
空间站内特殊的人工光照环境同样影响着航天员的骨健康,目前普遍使用的白光LED灯的光谱与阳光存在显著不同,其缺乏的紫外波段恰好是皮肤合成维生素D所必需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为了对抗失重引起的骨量丢失,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需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服用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K及双磷酸盐类药物,这也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案。此外,在对宇航员的随访中发现,返回地面后航天员的骨量流失会持续发生一段时间,尽管采用相关治疗,也要经过长于飞行时长2~3倍的时间后,骨质才能恢复到接近从前的水平。因此,让我们向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航天员们致敬!
图片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开展体育锻炼
END
排版:昕亚
编辑:蔡增蕊
审核:蔡增蕊
图片
图片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