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四海的坝漆制作技艺|湖北非遗声音馆

坝漆清如油
照见美人头
摇动虎斑色
提起钓鱼钩
这首民谣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流传甚广,民谣中的清、美、色、粘是赋予恩施坝漆最真实的写照。
在今年6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申报的坝漆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期《湖北非遗声音馆》邀请到坝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洪克俭讲述恩施坝漆的制作技艺。
图片
坝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洪克俭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是一项具有300余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广泛分布于湖北省利川市、恩施市、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来凤县、巴东县、建始县等毗邻县市。其中,利川市毛坝镇、沙溪乡、忠路镇、团堡镇、元宝乡为核心区域。
它以利川坝漆为主要原料,在制作生漆材料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制漆技艺,与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采割坝漆原材料
坝漆是从阳刚大木、阳刚小木漆树采割下来的生漆,因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而得名。1952年,周恩来总理题写”坝漆名冠全球”,利川成为举世闻名的”坝漆之乡”。采割下来的生漆需进行加工调制后才能使用。通过该技艺可将坝漆加工成20多种传统生漆材料,广泛用于家具、建筑、祭祀、工艺美术等诸多领域。
图片
坝漆制作的物品
洪克俭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坝漆制作的主要流程:
1、采割:从本地种植的阳刚大木漆树树干或者树枝提取生漆原料,根据树木大小,割开几个小大不等的口子,下方放置蚌壳等接漆器皿。
2、过滤除杂:用80目滤布过滤生漆原液。
3、脱水氧化:将过滤生漆置入装有锚式搅拌桨的锥形瓦缸,按500转/分钟搅拌至漆液发黑
4、助剂添加:将配制好的红根助剂加入瓦缸,按500转/分钟搅拌至漆液变为浓稠膏状、可拉丝3寸为止。
5、聚合交联:将调制好的干性植物油加入瓦缸,按5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左右即成。
图片
洪克俭正在仔细查看制作的漆器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传承历史悠久。据《利川市志》记载,清顺治年间开始种植漆树,光绪时产品远销日本等国。为使器物坚固耐用、美观大方,人们将坝漆涂刷于物件表面。但刚割下来的生漆不能直接使用,需根据不同的装饰效果进行制作,最初是漆匠自做自用,随着生产的扩大,分工逐步细化,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从漆匠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项专门的传统技艺。
清代光绪初年,大批江西客商来利川经营坝漆,毛坝“漆庄”多达130多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一直延续到1949年。当时著名商号有黄慧记、左民记,代表人物有邝二川、左益民、李伯臣、张静萱等,主要从事坝漆“灌稍”和提庄漆制作,年经营3000多担。
1953年原利川县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所有漆号被供销社赎买,由原利川县土产公司经营管理,部分传承人成为公司员工,形成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的主力军。1972年成立原利川县外贸局,从县土产公司抽调部分传承人从事坝漆对外贸易。
1983年原利川县机械厂抽调部分传承人组建原利川县国漆厂,32名传承人从事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1985年原利川县林业局成立利川县坝漆厂,21名传承人从事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
1991年毛坝乡开办坝漆中学,培养了一批坝漆栽培、制作专业人才。从1949年到2000年传承人达到3500多人。2001年因企业改制,坝漆制作企业解散。后来相继诞生了利川市德隆生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川德华漆木工艺公司和利川力佳竹木工艺公司等。
图片
流光溢彩的漆器
一门技艺经历了百年历史依然以“霸气”的姿态独立于世间,它的出现是特别的,它的经历是多彩的,它的存在是纯粹的。非遗可贵在于时间的历练与付出的汗水,文化传承在于智慧的承载与生命的延续,让我们一起期待与见证坝漆制作技艺绽放属于它的光彩。
图片
湖北经济广播《湖北非遗声音馆》栏目,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之声、湖北经广联合承办。
从2021年6月23日起,本栏目陆续为大家介绍今年湖北省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8个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八大类别。
湖北经济广播《荟文说戏》
“湖北非遗声音馆”栏目
播出时间:每周三、周四16:00~17:00
欢迎关注《湖北非遗声音馆》
了解更多非遗项目!
编辑 曾靖茹文莉
编审 邓小羊 刘慧雯 高学良
编审 邓以臣 高学良 刘慧雯
审核 柳芳 刘炜
监制 洪燕 南新颜 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