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吴京再导战争题材,全组提前训练骑马一个多月

这个假期,除了震撼全国观众的《长津湖》,还有一部同期上映的大片值得关注——《我和我的父辈》。
图片
▲《我和我的父辈》电影海报
《我和我的父辈》是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之后的国庆三部曲。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导演,“中国电影追梦人”再次集结,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 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其中,《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是吴京再导战争题材的段落,首次挑战气势磅礴的马战戏,还原骑兵作战时千军万马阵前冲锋的宏大场面。
图片
▲《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电影海报
据悉,影片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他们为保护群众撤离,拼死抵抗日军。吴京与吴磊饰演的骑兵父子,与他们身后的骑兵团携手冀中人民共同抗击日寇侵略。
图片
▲《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电影剧照
吴京与吴磊,演绎抗战骑兵父子
《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42年五一反“扫荡”期间,吴京、吴磊上阵父子兵,两人分别饰演冀中骑兵团团长马仁兴及通讯员马乘风。
图片
▲《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电影海报
图片
影片将观众带回到1942年,从马乘风的通讯电报中得知,骑兵团因叛徒投敌,陷入了位置暴露的危险当中。为了掩护冀中区机关并且安全转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妇孺,骑兵团以一敌百,在悬殊的火力下拼死冲杀、牵制敌人的进攻,硬是以传统的骑兵战术生生撕开了一道缺口。
导演吴京1:1开辟战壕、搭建战场,动用两百多匹战马,将骑兵前赴后继、战马冲锋迎敌的磅礴场景震撼呈现,还原了抗战时期荡气回肠的骑兵作战场面。
电影群像海报以战马列阵的宏大场景刻画了一幅抗日英雄群像,颇具战争大片的气势,展现出国难当头,无数有志的中华儿女为民族大义而投身于战火,保家卫国。
图片
▲《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电影海报
此次吴京再度自导自演,依旧选择了他最擅长的战争题材,拍摄抗日战争的故事。吴京耗费大量精力查阅史料最终寻找到了他的主角——一对见证大时代的普通父子——革命英雄马仁兴和马乘风。马仁兴在抗战时期曾率领冀中骑兵团为抵御日寇侵略做出过卓越贡献,他的长子马乘风亦在抗日战场上冲锋陷阵。1947年马仁兴在四平攻坚战中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四平市政府将最繁华的四道街(原共荣大街)命名为“仁兴街”。
克服重重困难,再现神勇骑兵团
为了给观众呈现最酣畅淋漓的战争场面,吴京用极为真实、震撼的手法拍摄了大量马戏。
图片
▲《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电影剧照
电影拍摄中最难的当属动物戏份,吴京说:“马是有灵性的,演员们每天会自己买一袋胡萝卜喂自己的马,与他们培养感情。”
除了与马熟悉,许多有经验的演员也从头学起,进行大量骑马训练。经过一番“魔鬼训练”,参与拍摄的演员们都学会了举刀冲锋、不拉缰绳骑马等高难度动作。
拍摄过程中,演员们也全情投入、拼尽全力,有60多位演员从马上摔下来,一边拍戏一边上药成为了剧组常态。高难度马戏也对剧组安全保障提出了高要求,吴京再三强调,人和马都要保证安全。
图片
▲《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电影剧照
为此,置景组将地面做了特殊处理,保证摔马戏中的地面是棉花触感,必要镜头也选择假马代替。剧组救护车更是全天24小时待命,吴京作为导演也总在镜头拍完后第一时间确认人和马都安全。
除了拍马戏难,剧组在拍摄途中遇上强降雨,让拍摄进度一拖再拖,挖好的战壕被山洪淹没,一度让剧组被迫停工。尽管遭遇诸多困难,但“用最真诚的态度和责任感把电影拍好”还是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正如吴京所说:“这是中国电影人的态度”。克服重重困难,是电影人用真诚向父母一辈致敬的诚意。剧组最终用高燃的冲锋场景完成了骑兵战士杀敌时一马当先万夫不当的热血气概,将冀中骑兵团英勇抗敌的宏大场面完美呈现。
图片
历史上骑兵团血染冀中的戎马精神一直长存在冀中百姓心中,吴京用团长马仁兴和马乘风这对父子的故事,传承着父辈们不怕牺牲冲锋陷阵的精神,也展现了英雄们投身战场的血性背后,亦藏着守护小家的铁骨柔情。
本文来源大陆赛马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 | 胡筱桅
编辑 | 小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