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亮相多款转管机枪,美军装备几十年,为何解放军未装备?

历年来,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国产装备都被津津乐道:这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军工企业的最新产品,另一部分也是让人猜测解放军目前装备结构和思想的窗口。在轻武器行列里可有个屡屡参展却尚未斩获些许成果的“三朝老臣”:转管机枪。
图片
本届珠海航展展示的CS/LM-12转管机枪
2012年,在第六届警用装备博览会上亮相的枪迄今为止已经有七年光景,却连解放军都尚未装备:明明网络论坛上有一句话叫作“兔子是最大的美分”,近几年装备思想偏向美式的解放军却对被美军广泛采用的转管机枪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
转管机枪技术很难?一百五十年前就已经面世
图片
1851年,作为一名医学院毕业的机械工程师加特林开始构思一款高射速的机枪。不过当时的枪械技术远不能与现代导气式自动方式等一系列原理相匹配,甚至于金属定装弹在当时也才刚刚面世不久,还没迈入大规模普及的阶段。加特林在此时极富创意地构思出了转管机枪的原理:多支枪械集中在一起,通过外动力源依次上膛、击发!
图片
早期加特林机枪
当然,此时的外能源不可能是电力,而是手摇。射击时,射手一边瞄准一边摇动手柄,副射手一边托着帆布弹链供弹。尽管这稍显原始,但在当时已经展现出恐怖的威力:1878年美西战争中,一个加特林机枪连便压制住了西班牙人;翌年的祖鲁战争中,加特林机枪阻止了祖鲁人的疯狂进攻。转管机枪的价值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
1862年,加特林转管机枪初次面试。这距今已有160年的光景,这款高射速机枪的转管设计理念却是150年前流传至今的“孤品”!1871年,经过了改良的加特林机枪率先被美国陆军采用,并在南北战争中投入实战;此后,沙皇俄国采购了一批加特林机枪,在日俄战争中又屡屡将日军压制得无法动弹——这就是高射速转管机枪的魅力!
迈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加特林和他的机枪显得垂垂老矣,最后一批手摇加特林机枪在1911年彻底退出美国陆军的装备序列。但老加特林仍富有进取心——雄心勃勃的老加特林还计划研制一款电动替代手摇的加特林机枪!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电力技术,这款机枪并未能实用化。
图片
M134转管机枪
总体来说,转管机枪的技术并不难。相比于单管机枪的巅峰MG-42高达1500发/分的高射速需要考虑的枪管散热问题,以M-134六管转管机枪为例,虽然其射速高达6000发/分,但六根枪管轮流击发,平均下来每根枪管只需要承担1000发/分的射速。况且现代转管机枪的备弹量不高,射手并不会摁着电钮不放,转管机枪显然不用考虑太多的散热问题。
转管机枪的再次兴起:美军特种作战需要
图片
AC-47武装运输机
时间悄然进入上世纪60年代。面对着越南战争的需要,美军开始投入小批量的兵力作为“特种战争”的主要力量使用。而美军的空中优势在此时不能大张旗鼓地出现,于是开始考虑将C-47等老式运输机“瞒天过海”地送进南越,作为空中火力平台使用,掩护南越军队和小股美军作战。
图片
以改装的AC-47为例,起初美军地勤人员只是将步兵使用的M60、M2HB等机枪草草加装在C-47机身内,在经层层上报后,新面世不久的M134六管转管机枪开始提供给驻扎南越的AC-47机队。每架AC-47在机内设置了3挺M134转管机枪,每分钟可以向射界内的一切目标投射出多达24000枚7.62×51mm机枪弹!
图片
迄今为止,M134转管机枪也不在那么“高大上”,而是变成了为人所熟知的特种作战武器。美军的MH-60“黑鹰”直升机专门为特种作战特化研制,在机身两侧机枪手的岗位上,M134赫然在列——在美国微电视剧《海豹突击队》中,有一幕是MH-60在山谷间向前飞,而两侧的M134机枪喷射出令人感到无比震撼的火舌!而在《黑鹰坠落》中,一名操纵M134转管机枪的机枪手刚好与驾驶员配合,及时消灭了准备发射火箭弹的反对派,这才转危为安。
图片
不难看出,部署在直升机侧面的转管机枪有着多么强大的火力和价值。在直升机悬停准备索降,或是降落时,直升机会变成相当脆弱的装甲目标:甚至是火箭筒都能轻而易举地瞄准其射击。而有了转管机枪后,从两侧舱门进行索降、机降的步兵,便有了一层安全保障;在直升机飞越敌火力点、防御带时,舱门机枪也能对地面上的敌军进行火力压制。
珠展亮相的转管机枪:多种口径齐亮相,美军自叹不如
图片
相比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亮相的M134“米尼岗”迄今还在使用且毫无后续改进版本的动静,此次珠海航展上一气亮相了LM/ 7.62mm六管转管机枪、LM/ 12.7mm三管转管机枪和LM/ 14.5mm三管转管机枪三款不同口径的转管机枪,覆盖面极大。反观M134,如此多年的发展中只有7.62mm版本和名不见经传的5.56mm版本。
图片
很显然,中口径转管机枪可以作为机载、车载武器使用,未来有可能装上直-20,掩护特种部队作战,珠海航展上也一并亮相了搭载7.62mm转管机枪的机器人、突击车;而这些大口径的转管机枪尽管难以实现机载,但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火力,搭配先进的热成像、单兵雷达等作简易火控系统,在边防哨所承担着野战防空的任务;也能安装在稍大型的战斗机器人、装甲车辆上,承担着攻坚、防空的任务。
图片
相比昂贵的自行高炮,14.5mm转管机枪的弹药威力并不输20mm机炮,也具备着相当大的射程。而有了数千发/分钟的射速加成下,其火力更是远超一般的20mm机炮——尽管在合成旅一级难以作为替换25mm自行高炮、35mm自行高炮的主力野战防空武器使用,但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而言,也是提升野战防空能力的一大利器:第三世界国家完全可以将其安装在装甲车辆平台上,再借助早已经“白菜化”的中国产热成像、光电探测系统等作为火控系统来自行改装“青春版”的自行高炮。
图片
此前亮相的国产转管机枪安装在车辆上
更何况AH-1武装直升机在诞生之初也不过是装备了2挺M134转管机枪作为机载武器使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14.5mm转管机枪,具备着一定的能力作为机载武器使用:它可以安装在武直-19这类轻型武装直升机的机鼻下方。尽管和正经的机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它能够凭借着高射速和高备弹量的优势,在这类轻型武装直升机“寸土寸金”的改装空间中占据一席之地。
为啥解放军迄今未装备?显然另有原因
此前,CS/LM-12是安装在直-11WB直升机上亮相的。但是迄今为止,尽管直-20已经预留了侧面机枪手的舱位和舷窗,但并没有安装转管机枪。很显然,解放军似乎是不准备大量装备转管机枪的。不过,转管机枪本身具有这么多的优点,解放军也拥有大量的货架产品可供选择,为什么不打算装备?
图片
其原因其实相当简单。就目前而言,解放军是希望步兵手中的轻武器向着轻量化发展的:尤其是重机枪。在85式重机枪之后,相继诞生的89式重机枪和新式QJZ171重机枪便是这样的例子:尤其是QJZ171重机枪,全系统较89式重机枪轻了9.5kg。这么一昧地减重,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地形区的大国:在东南丘陵、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形区作战时,重机枪还是尽可能地轻量化的好。
图片
图片
反观转管机枪,完全和重机枪轻量化背道而驰。仅仅是7.62mm的CS/LM-12转管机枪,其枪身重量就极有可能超过25kg,这并不能用作步兵用,只能安装在机动载具上。而相比安装在猛士高机动突击车车顶的89式重机枪和QJZ-171式重机枪,下车作战时还能拆卸下来、人工携行作战,CS/LM-12仅仅是一款7.62mm中口径机枪,却具有着极大的重量,还需要外能源——这也就决定了其只能随机动载具作战。相比之下,它的弹药消耗量简直不值一提。
图片
综上,这些是转管机枪的先天性不足,这也就导致了转管机枪不会在解放军中得到大规模普及。不过,日后中国在转管机枪上进行大幅度地减重改进也是情理之中:正如50年前一样,没有人会预料到日后的12.7mm重机枪的全系统重量能够减重到17kg。随着材料工程的进步,这样的减重也许有朝一日会实现,届时,转管机枪将会迎来全球范围内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