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竹林下,藏着咸宁“雷竹之母”的诗与远方——

图片
图片
10月14日:小雨 气温16~21℃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屋前修竹三十亩,林下鸡鹅五六群。满目青山耸翠,耳畔鸟语蝉鸣……9月16日,记者走进崇阳县天城镇山下村11组,竹农万正祥的日常,正是很多人追求的“诗与远方”。
图片
“以前这里全是荒山,一根雷竹都没有。现在我守着这三四十亩竹林过日子,年纯收入过10万。”万正祥对记者说,“我有今天的好日子,最该感谢的,是叶老板。”万正祥说。
“叶老板”是谁?今年66岁、来自浙江的雷竹行家——叶琼。
从“零”长成林
齐肩短发,皮肤黝黑,瘦瘦高高……当天,记者见到叶琼时,她正在桂花泉镇的雷竹园里搞抚育。
图片
“崇阳县的黄泥土,非常适合雷竹生长。来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能在这里干出名堂!”叶琼说。
叶琼是浙江临安崇阳村人,从1999年来到湖北栽下第一根雷竹算起,已扎根崇阳县22年,是许多竹农眼中的“雷竹之母”。
图片
图片
年轻时的叶琼
1999年,崇阳县将雷竹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从浙江引进100多万株种苗,开辟基地1万亩。可缺乏栽培和管理技术,竹子种下后不见效益,县主要领导前往浙江,决定引进雷竹技术人才。
说来也巧,浙江临安有个崇阳村,叶琼丈夫是当地“雷笋大王”,摸索出了一套雷竹十字经——垂、水、土、养、防、管、攻、清、盖、肥,改变出笋期,大大提高了产笋量。
“我们有大面积的基地,但没有技术,请你们去崇阳示范……”县领导找到叶琼家,诚恳相邀。
一番商量后,叶琼到湖北承包竹林,其丈夫往来两个“崇阳”进行技术指导。
刚到崇阳县那天,叶琼两口子下车就抓起一把脚下的黄泥,大喜!以他们多年的经验,这里是种植雷竹的宝地。
图片
他们迅速在天城镇山下村建起实验基地,将140亩荒芜竹园重新开垦整理,科学管理。很快,竹林变得青翠欲滴,疏密有致,当年采收鲜笋8000多斤。第二年,叶琼对竹园进行覆盖,冒出“冬天里春笋”,成为崇阳一大新闻。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叶琼又动员村民开垦荒山坡地,种植新竹园,万正祥正是受益村民之一。
为扩大面积,叶琼又辗转到桂花泉镇桂花村,想带动当地人一起种植。
“当时,路边都是大大小小的菜园,听说要改种雷竹,没几人愿意。”叶琼回忆。
为了让大家相信雷竹是生财的“宝贝”, 她一边和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一边和村干部丈量面积,兑现青苗补助费,“跑断了脚筋,磨破了嘴皮”,从掘坑、种竹、支撑,到浇水、施肥、除虫、防病,全程手把手教大家种植……
2006年,叶琼的儿子蒋国庆带着一帮老乡来到崇阳。年轻的蒋国庆干劲十足,牵头成立崇阳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将浙江经验全部“拷贝”到湖北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
每年11月,他用谷壳、稻草等透气性好的农业废弃物,给雷竹林“盖被子”,使鲜笋亩产量稳定在1.5-2吨,且株株皮薄肉嫩,口味卖形俱佳。
“赚不赚,算一算”,蒋国庆的“盖被”技术,让每亩雷竹净收入迅速增至1—2万元。村民看在眼里,纷纷改种雷竹,仅桂花泉一个镇,雷竹种植面积就达到1万亩。荒山渐渐染绿,成片成林,长成竹海。
从滞销长为“智”销
“产量有了,如何打通营销渠道,走出崇阳,走向全省全国,又成了一道难题。”崇阳县竹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成项托回忆。
为发展雷竹产业,2003年,崇阳成立竹产业化办公室,负责到全国各地推广崇阳雷竹笋。成项托就是县里第一个去武汉市大批发市场卖笋的人。
“那时,武汉人压根不知道雷竹笋是什么。我们一车鲜笋摆在市场,无人问津。”成项托说。
为打破“僵局”,叶琼干脆带着锅灶到武汉白沙洲市场“现炒现卖”,免费让人品尝。这样坚持3年,雷竹笋才成“抢手货”,年销量超过10万斤。
接手母亲事业后的蒋国庆,走得更远。他与10 多户贩销大户联营,建立起专门的销售队伍,前往成都、重庆、深圳等地打开市场,以崇阳县为中部枢纽,建立起“全国雷竹贸易市场”。并搭建淘宝等多个网上销售平台,实现崇阳雷竹“卖全国”“卖全球”。出笋高峰时节,他还每天供应30吨原料,与湖北瑞发公司合作生产清水笋、油焖笋,部分直供俄罗斯。
“我们的雷竹,除供人食用,近几年还成了成都大熊猫的专供食品。”蒋国庆笑着介绍。
崇阳县因势利导,按照“种育并举,扩大再生产;点面并举,科学发展;产销并举,面向海内外;售制并举,综合利用”思路,举全县之力发展雷竹产业。很快,“崇阳雷竹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值突破1亿元。
从“一产”长至“六产”
山连山,竹连竹。风吹竹涌,风止竹静。虽是秋天,步入桂花泉“雷竹小镇田园综合体”,徜徉在漫山遍野、层峦叠翠的竹海,恍若置身于绿色梦幻之境——
图片
竹文化接待中心、观光步行道、竹楼民宿、百竹博览园……各种人文景观在竹林“拔地而生”。
负氧离子丰富的竹园,因4栋“地球仓”而被创造性开发:20平米空间、入住人脸识别、升降床、拉开窗帘就是竹海……
充满鄂南风情的“长乐园”农庄里,15道鲜、干笋做成的“全竹宴”,吸引各地吃货,即使1800元一桌的高价,席位也需抢订……
图片
竹林边缘,一座500吨级的生鲜冷库刚刚建成,将填补竹笋市场夏季空档期,项目牵头人是蒋国庆;另一侧,招商而来的湖北融通食品公司,将投资2亿元,建设竹笋深加工项目……
竹林深处,53岁的邓春华正在叶琼的基地边打工边学技术。“忙完家里的农活就来这打工,每天工钱100多块。”邓春华是桂花泉镇三山村人,准备来年自己承包荒山种雷竹……
这个雷竹世界里的林林总总,直让人目不暇接、赞不绝口。
“一产有竹种植,二产有笋加工,三产有竹旅游,一根雷竹,推动了第六产业融合发展,撑起了强镇富民一片天!”桂花泉镇党委书记黄震感慨。
“雷竹小镇”于2018年启动,县政府牵头成立绿投公司,投入2亿多元建设。建成后的基地先交予浙江竹农抚育,受益后实行分红,20年后再返给当地村民经营。目前,该镇雷竹种植户有上千户,户均收入4万余元,随着产业链加粗加长,将有更多村民获益。
图片
浙江与湖北“两个崇阳”的友谊也愈加深厚。这些年,在叶琼一家带动下,相继有60多户、100多名浙江人到崇阳县承包基地种植雷竹,全县雷竹面积突破4万亩
蒋国庆并不满足,他笑着对记者说:“我们正在与武汉的高校合作,攻关竹笋保鲜技术。过不久,说不定你们在飞机、高铁上都能吃到我们的雷竹速食产品呢!”他心里,正在谋划打造一个更加宏大的雷竹产业集群
崇阳的这一片雷竹林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难到畅
越来越繁盛丰茂
也将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欣喜与震憾!
图片
全媒体记者:饶敏 马丽娅 丁伟 特约记者:饶青才 汪佳
编辑:王馨茁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