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16头北极熊!听浙江科研人员讲述北极科考的故事

近日,我国第12次北极科考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位于杭州的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共派出13名科研人员参加,北极科考都有哪些新发现?一起来听科研人员的讲述。
本次北极科考历时79天,航程1.4万海里,借助“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科研人员对气候变化、北极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考察,并顺利完成了海洋、生态等综合观测,取得初步成果。北极科考是全球科学届前沿领域,能填补海洋研究的空白。
图片
图片
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副领队 方银霞
全球在不同的洋中脊,拉张的速率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快速、中速、慢速、超慢速都有研究,只有在北冰洋,因为冰雪覆盖很难开展研究工作,所以那一块应该是个空白区。
图片
图片
正因为是空白,科考难度也尤其大。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科研人员要通过科考船上的无人设备深入海底,抓取标本。由于北极的特别环境,这些操作都要克服很大的困难。
图片
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首席科学家助理 丁巍伟
回收的时候手套上会进水,马上就结冰了,在外面坚持七八个小时,这样的环境下面,是非常不容易的。
虽然环境艰苦,但队员们坚持不懈,积累到了北极生态环境的宝贵数据,也欣赏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
图片
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首席科学家助理丁巍伟告诉记者,他们还看到了16头北极熊,白白胖胖的,非常健康,野生的北极熊还是非常罕见的。
接下来,浙江科研人员,将着手开展北极科考后续研究。
图片
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首席科学家 李家彪
第一次在这里面获得了自己的数据,第一次在这个区域里面的科学认识,第二个是生态系统,第三个是我们对气候变化,这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重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