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锦州:取得辽沈战役关键性胜利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是推动历史的转折点,而锦州战役又是这个关键转折中的关键。这场战役,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撤向关内的退路,导致其彻底灭亡,从而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在锦州解放73周年纪念日之际,让我们重温这段辉煌的历史。
图片
那是1948年秋,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科学分析全国形势,毅然决定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确定首先攻克锦州。
图片
锦州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战略枢纽,被称为东北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东北国民党坚固设防的重要城市。驻有国民党第93军和新8军等部6个师及由沈阳空运来的第49军两个团的兵力。其城防依托市郊二郎洞、配水池、亮马山、炮台山、双山子西山、罕王殿山、南山、紫荆山等高地,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形成多处坚固据点,构成各点互为犄角的外围阵地;依托小凌河、女儿河和锦州城垣构成主阵地;以城内高大坚固建筑交通大学、日本神社、中纺公司、老城等构成纵深各核心据点。
图片
东北我军攻克锦州,便会形成“关门”之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加以歼灭。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代中央军委为东北野战军制定了辽沈战役作战方针,提出了“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等地,25万大军直逼锦州。
图片
为解锦州之围,国民党组成“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企图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两个方向夹击锦州。为此,10月10日,毛主席再次向东北野战军首长强调了攻锦作战的重要性,指出“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一指示,坚定了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
东北野战军攻锦打援部署最后确定后,东总指挥机关根据锦州敌情、地形,确定攻城部署:以2纵、3纵和6纵17师、炮兵主力和坦克团组成北突击集团,以7纵、9纵,配属炮纵一部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主要突击;8纵配属1纵炮兵团由东向西担任辅助突击。战术上,充分运用义县战斗中挖交通沟的经验,尽可能使进攻出发阵地逼近国民党守军防御阵地。
各攻城部队经过充分准备,于10月9日开始向锦州外围据点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和反复争夺,至13日,北突击集团第2纵队攻占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厂、十二亩地、黑山团管区等据点;第3纵队第7、第8师和第6纵队第17师攻占城北的配水池、大疙瘩(亮马山)等据点。南突击集团的第7、第9纵队攻占炮台山、罕王殿、双山子、松山、大岭、老爷庙、南山等外围阵地,前出至女儿河北岸。第8纵队攻占紫荆山、百官屯、北大营,进迫城东关。至此,东北野战军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带,锦州城区已处于攻锦部队瞰制之下。
为确保主力部队攻克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扫除锦州外围据点的同时,分别在塔山和彰武、新立屯地区进行了阻援作战。
10月14日11时,攻锦部队向锦州城发起总攻。近千门火炮集中向锦州城垣实施轰击。各突击集团在炮火掩护和坦克配合下,发起全线猛攻。在主要突击地段担任攻击的第2纵队第5师,通过挖交通壕迫近锦州城守军防御阵地前沿,在总攻发起不久即首先突破城垣进入巷战,随后北突击集团第2纵队主力沿惠安街、良安街突进;第3纵队主力由伪省公署东侧突破城墙入城猛插;第6纵队第17师沿突破口北侧投入战斗,攻入纵深,从康德街、大同街向市内攻击;坦克队也随同北突击集团突入城内,协同步兵作战。南突击集团第7、第9纵队涉过女儿河、小凌河,同时突破锦州南面城防,沿牡丹街、中央大街向纵深发展。东突击集团第8纵队也从瓦斯会社方向突入城内。各突击部队入城后,穿插分割,迂回包围,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广大指战员不顾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扫射和城内守军的拼死抵抗,英勇冲杀,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战术,逐个攻破各核心据点。至15日18时,经31小时激战,东北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解放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胜利。
战后,被俘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感慨地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锦州的解放,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向关内的通道,实现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战略构想,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0月17日,中共中央发电致贺,庆祝东野“取得歼敌十万解放锦州的伟大胜利。”并指出“新的胜利必将继续到来,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全歼东北蒋匪军队、完全解放东北人民而战!”
此后,东北我军和平解放长春,会战辽西,攻占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图片
作者:才永凤
照片提供:才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