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用行动证明:振兴王朝不简单

图片
在殷商王朝,有一位王,名叫武丁,他是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的儿子。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或者“武丁中兴”。
图片
武丁中兴
“武丁中兴”绝非偶然,其与盘庚迁殷、贤臣甘盘、傅说、望乘、师般等以及王后妇好的辅佐有直接关系,更与武丁之经略密不可分。
那么,为了振兴商王朝,武丁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达到“中兴”的目的?
一、选贤任能
武丁继位后,任用贤臣甘盘、傅说、望乘、师般等人,冢宰管理政事,甘盘管理军事,刑徒出身的傅说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尤其是傅说,他是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留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
图片
傅说
这位颇具传奇色彩、奴隶出身的宰相,当年就隐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岩。孔子评价傅说是“见德之有报”的名相,庄子也对他极为推崇。
二、加强王权
武丁利用傅说进行强化王权的同时,也在理论和制度上对采取了集中权力的措施,集中王权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强调君臣秩序;
2、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商王对官员的任免权。;
3、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权掌握到商王手中。
三、政治举措
武丁实施的政治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封官
对新的领土,或直接封给征伐的将领等,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的义务。
2、联姻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甲骨文中常能见到商王族与氏族、方国联姻的事。一般是商先通过征伐使之臣服,然后再联姻,或娶诸侯之女为妃,或将王室之女嫁于侯伯等。
纵观中外历史,联姻都是国与国联络的一种重要手段。
3、筑城
在征服的地方建筑城邑,可能会武装殖民。这是对统治新的疆域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
四、军事举措
武丁时期,通过对土方、羌人等方国部落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消除了边患,有利于边疆的开拓和发展,而且通过战争掠夺了大量财物和奴隶,从而又促进了商代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前所未有的发展。
1、对土方之战
卜辞记载有一次土方曾入侵商朝北部附属小国沚(zhǐ),沚(zhǐ)君只好派人向武丁求救,五日之内连续报告好几次,可见当时情况之危急,与土方的战争最后以商朝的胜利而结束,在武丁以后的卜辞中已不见土方的名字。
图片
妇好领兵出征
2、对鬼方之战
鬼方是比土方更偏北的一个游牧民族,是后来强大的匈奴民族的祖先,武丁时期对鬼方的战争进行的特别激烈,持续时间也很长,最后以商朝胜利而告终。
3、对羌方之战
羌方是商朝西部的一个部落,主要活动在今陕西西部及甘肃一带,地广人众,十分强大,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落是北羌和马羌,他们与商朝的关系和战不定。
卜辞记载,武丁对羌方的战争,一次就曾调动一万三千人,商朝人俘获的羌方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为生产者,上至方伯,下至一般的羌民的绝大多数,都在商王频繁地祭祀中充当敬献给神灵的牺牲。
近期热文:
大变革时期,战国七雄的生死抉择
青铜乐器——錞(chún)于
四川博物院的特色藏品——近现代文物
都城考古学的注意事项
古代人的时尚:贵州博物馆收藏的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