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IDF-CNEX纪录片工作坊入选项目正式公布

图片
“IDF学院”培育单元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为培育未来纪录片新生力量而设置的公益性项目,将面向高校师生、纪录片工作者以及纪录片学者打造以“纪录片新生代”为主题的培育计划,旨在培育与吸纳更多、更优秀的华人导演与精彩故事。“IDF学院”将通过大师讲座、面对面授课、一对一辅导等教学方法,分享国际导师的创作经验,促进华语青年导演与浙江本土力量的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专业水准,打造中国纪录片事业与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
2021年“IDF学院”将联手CNEX打造以剪辑为特色的专业工作坊。CNEX作为致力于全球范围内华人纪实文艺的文创组织,以开展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创意人才、促进华人社会和谐进步与华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愿景。“IDF学院”工作坊与CNEX强强联合,为国际纪录片大师与中国青年导演搭建国际制作、教育、学术交流的合作平台,挖掘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助力中国纪录片事业的蓬勃发展。
“IDF学院”培育单元从征案公布以来收到了来自全球华人关于不同主题的项目投递,其中不乏之前在提案大会中崭露头角的项目,也有第一次见到就觉得“耳目一新”的项目。在IDF学院为期4天的活动里,导师团将针对4个入选项目进行培训与辅导。从叙事和剪辑的角度,通过粗剪看片、分组交流、一对一指导、顾问讲座及项目成果展示与讨论等多项内容,共同为项目打磨出更多的可能性,完成对入选项目的全面扶持。
- “IDF学院”培育单元入围项目介绍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图片
项目简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桃花洞的地方,那里住着很多不听话的孩子和一个老巫婆…”
有一天,一台摄影机敲开了桃花洞的大门,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亲情,爱情,友情,都在这个改造的大熔炉里煎熬。摄影机是见证者,是参与者,更是倾听故事的树洞。
假如你要问我桃花盛开在哪里?
我想是在孩子们心里,也在我们这些洞外人的心里。
导演介绍
图片
蒋春华,2014年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影视导演专业,2017年毕业于栗宪庭电影学校。2016年拍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是他的第一部纪录长片作品。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图片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剧照
野生导
图片
项目简介
“不仅带您走进品的源头,更要通过品带您走进中国小人物精神世界的源头”——“源头哥的历史使命”。
源头哥是一位在义乌拍摄短视频带货的“草根导演”。与义乌当地主流的“9.9元,包邮到家”短视频风格不同,他怀揣着成为“中国抖音届周星驰”的梦想。将自己的“使命”倾注于作品之中。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理想的蓝图在资本的大肆入侵下几近渺茫。彷徨之中,他重启了一条寻觅之路。在精神追求与爆单变现之间,他究竟该何去何从?
导演介绍
图片
杨皓,男,1997年8月出生,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电影专业。微信公众号“木子记录”运营人,2019年起开始专注于纪录片拍摄。
图片
《野生导演》剧照1
图片
《野生导演》剧照2
别样的幸福
图片
项目简介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病毒横扫全球,别样幸福城四号地块的业主因疫情遇上了失业和收入下降的问题,于是纷纷住进烂尾楼,用这种方式节省住房开支。
陈艳春是最早进来的业主,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她的经济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带领女儿住进了自己7年前买的烂尾楼里。面对方方面面的困境,陈艳春情绪也几近崩溃,但是为了女儿和自己,她还是选择寻找自己别样的幸福。
导演介绍
图片
杜帆,出生于昆明,也在昆明长大,大学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毕业后在电视台工作了两年,后辞职来到北京做了一名独立导演。之前会关注剧情片多一些,后来接触到朋友的纪录片项目便为纪录片的魅力感染,之后对纪录片产生浓厚兴趣。这是他第一部纪录长片。
图片
《别样的幸福》剧照1
图片
《别样的幸福》剧照2
花儿
图片
项目简介
很多年前,山西煤矿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农村孩子因为环境问题而先天残疾,巨额的医疗费用,迫使有些家庭将这些孩子丢弃。而山西的陈天文和郭改然夫妇俩,在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条件下,收养了39位像这样的残疾弃婴,他们不仅需要吃饭,还需要看病。期间,有22个孩子夭折,他们夫妇俩也几乎累垮了身体,但他们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他们说:“我们会一直照顾这些孩子,一直到再也照顾不了的那天”。
从2009年冬天一直到今年,苏家铭带领团队一直坚持记录着山西这户人家的故事。拍摄中,他感到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于是发起了“花儿基金”,为孩子们看病和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终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孩子们不仅可以看病,甚至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现在,孩子们渐渐长大,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变化,还有随之而来的新问题。
导演介绍
图片
苏家铭,制片人,导演,从事影视行业10余年,在国际多个影展展映作品,纪录短片《花儿哪里去了》曾获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单元最佳短片,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评委会特别奖)等,并成立“花儿基金”帮助贫困残障儿童;后创立自在公益影像,致力于用影像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以推动社会问题更好的解决。
图片
《花儿》剧照
- “IDF学院”培育单元导师介绍 -
(排序不分先后)
周强
图片
周强是一名电影监制、剪辑师、纪实电影摄影师。早年于香港及纽约修读人类学、社会学与媒体研究,曾于香港任职采访记者及驻纽约新闻编辑。他的剪接作品有《天上人间》《任逍遥》《制服》《爱的替身》等。剪辑指导作品:纪录片《棒!少年 》《一日冬春》,院线电影《出拳吧,妈妈》。在纪录片方面他担任《十亩地》的联合导演及剪辑;是《东》《海上传奇》的出品人;担任《完美生活》的监制、剪接及纪实摄影;以及《围炉》监制等。
李博
图片
李博,剪辑师。主要作品有:《锤子镰刀都休息》《风沙线上》《塑料王国》《时光机》《孤注》《武汉日夜》等。剪辑作品曾入围诸多国内外电影节,如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翠贝卡电影节、亚太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2020年获邀为奥斯卡学院会员。
于晓川
图片
于晓川,剪辑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育学硕士。2011年开始剪辑工作,参与过各类型影片的制作,如纪录长片《城市梦》《他乡》《生门》《大同》,纪录短片《我和堆堆》,电视纪录片《天下为公》,剧情片《坏蛋必须死》《南风》等。曾担任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单元初审评审。
萧汝冠
图片
萧汝冠,剪辑师。大三时对电影产生兴趣,至影剧系电影科旁听相关课程,受到黄建业、张昌彦、李道明等老师的启发,从业后结识廖庆松,受到深远影响。曾任长澍传播制片助理、意象后制公司Avid剪接师及台北影业公司剪接师。目前在北京有个人剪辑工作室,参与内地影片的企划与剪辑指导。代表作品有《生门》《十七岁的单车》《歌舞中国》《最好的时光》等。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