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市党代会精神 惠安教育再出发】惠安教育世家:师道传承,匠心育人

有这样一种平凡却光辉的职业
不谈富贵 无关名利
却播撒融融爱意 郁郁希望
有这样一些普通又伟大的家庭
不算显赫 寻常家业
却将教育热忱代代相传 辈辈接续
薪火相传育桃李
继往开来树英才
让我们倾听那些穿越百年仍感人至深的教育世家故事,承续历代教育人的高尚师德与深挚情怀。
许金兰家庭
在辋川镇吹楼村塔埔自然村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三代人都从事教育事业,矢志育人,用热情与生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倾力奉献着。
现年84岁的许金兰在1961年9月开始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执教生涯中,常年担任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和丈夫陈培昆是家中的第一代教师,4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一干就是一辈子,从未改变初心,从未忘记使命。
图片
林梅蓉(左一) 张嫦娥(左二) 许金兰(右二) 陈雅红(右一)
现如今,许金兰的二女儿陈雅红在泉港区峰尾中心小学任教,其儿媳妇张嫦娥在泉州洛江区实验小学任教,她们对教育事业也都有着浓厚的情怀。
张嫦娥1998年毕业于福建南安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职于东桥中心小学,一呆就是18年。张嫦娥回忆往事,表示当时会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是受到家里当老师的叔叔婶婶的影响,她从小就认为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投身教育行业。
图片
张嫦娥
正值开学季,张嫦娥又开始了忙碌的教学工作,对她来说,教书育人是充满活力的事。她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是独立存在的。虽然每一年教的都是同样一本书,但面对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每年新接班的时候,整个人充满了活力。
在说起公公和婆婆的教育事业时,张嫦娥感到非常自豪,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选择教师作为职业,同时,也会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图片
林梅蓉
从小生长在教师之家,浸染在教师圈子中,许金兰的外孙女林梅蓉2010年本科毕业后被选拔到菲律宾从事汉语支教,自此也走上了教育岗位。
一代接一代,传承教育梦,这不仅是梦想的接力,更是一个家族的信仰和奉献,守望着教育的理想,她们在岗位上用敬业、责任和不懈的努力,诲人不倦,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平凡而华美的耕耘者之歌。
庄志忠家庭
在螺阳镇钱塘村,有这样一个家庭,三代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求功名利禄,只愿无愧于三尺讲台。家庭三代人里共有5人从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教龄累计100年。
庄严是惠安工农学校的一名老师。执教20多年,庄严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春播秋种,辛勤耕耘,收获着属于自己的荣光,先后获得惠安县“优秀班主任”“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初中巩生先进个人”“优秀德育导师”、惠安县第二批县级农村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螺阳镇“先进教育管理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图片
庄严
而庄严的父亲庄志忠是庄家开启教师职业生涯第一人,他将从教的种子植入了庄家儿女的心中。庄老先生今年82岁,原是一名军人,1966年转业从教,曾获得惠安县“政治学科骨干教师”“优秀校长”等多项荣誉。虽然退休二十多年了,但庄老先生仍时刻关心时事政治,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身先士卒,只有做好学生的榜样,才能够教育好学生。
图片
庄志忠
受到父亲的影响,庄严从小就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崇拜。在庄严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延续父亲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凡是他当过班主任的班级,他都挨家挨户到学生家里去家访过。
如今庄家三代人里共有5人从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将继承庄老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继续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党的关心为契机,在新的百年征程当中把“教育世家”代代相传,争取“一代更比一代强”。
杨伟雄家庭
教书育人,不仅是一名教师的职业使命,还可以成为一脉相承的家风。
杨世喜老师是惠安一中的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在29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甘洒热血献春秋。他为人踏实,工作敬业,曾先后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县“先进德育工作者”、学校“优秀教师”;历年来,他所带的班级班风良好,多次获学校“四项评比”年度综合考评第一名,多次被评为学区“先进班集体”。对于教育事业,杨老师始终保持着对教书育人的热情,这主要得益于家庭的熏陶。上一代的教育者用孺子牛的精神、无私的奉献教育着下一代,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杨世喜有很大的影响。
图片
杨世喜
杨世喜老师的父亲杨伟雄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曾经在惠安一中教授初中语文。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培养出的学生多数学业优异,在初中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功底,日后考入名牌大学的比比皆是。
现年84岁的杨伟雄在说起当年的教育事业时,无比自豪。在平日生活里,老人经常鼓励儿孙要做好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三尺讲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杨世喜老师以“责任、专业、爱心”为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图片
杨伟雄(左) 杨世喜(右)
成功的家庭教育,三分言教,七分身教。杨伟雄老人的一言一行对子孙后代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正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处事的态度,使其女儿杨帆在耳濡目染之下,也走上教育之路,其90后孙女傅曦也已从教8年。秉持对教育的热爱,光荣的教鞭在他们手里代代传递,师德家风在他们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曾景阳家庭
在涂寨镇有这样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投身教育事业,工作作风认真、扎实。秉承着这一良好家风,这个家庭里的人民教师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战线,用责任与信念,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
在惠安侯卿中学内,曾景阳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数学课,枯燥的数字、生硬的公式,在曾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遇到学生不清楚的地方,曾老师也及时答疑解惑。在每一次教完基础知识以后,曾景阳都会按照学生层次的不同,分别布置作业进行教育。这都源于他个人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
图片
曾景阳
时代在进步,教学方式也在改进。曾景阳谨记“教学相长”这一理念,经常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将好的学习方法带回学校,与学生共成长。
如今的曾景阳作为惠安侯卿中学的副校长,依旧坚守在教学一线,这一切都是受父母的影响。
曾景阳的父亲曾培水从1961年从事教学工作开始,到1999年退休,都在基层任教,退休后,又到了文笔中学、岩峰中学应聘生管,他曾说:“我现在有多少余力就为教育出多少力量。”这句话带给曾景阳极大的影响。父亲以毛泽东的《长征》作为家训,时时刻刻提醒着他要先苦后甜,持之以恒。在父亲的身上,曾景阳感受到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
图片
黄秀玉(左) 曾培水(中) 曾景阳(右)
曾景阳的母亲黄秀玉同样是一名基层教师,作为教龄34年的老教师,直至退休前,她依旧每天坚持备课,写教案,在教学工作中一丝不苟。曾景阳从小耳濡目染,晚上睡到半夜起来的时候看到母亲在烛光下备课,批改作业,这一切都让曾景阳励志做一名像母亲一样的人民教师。
现在,曾景阳的女儿曾美思也紧随父亲的脚步,成为泉州外国语学校的一名日语教师。在节假日,父女俩常常会坐在家中讨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期间,曾景阳也被授予了惠安县“优秀班主任”、泉州市“数学学科骨干老师”等称号。三代人执教鞭不改初心,数十年如一日为国育才,始终坚守,默默付出,用教书和育人,在三尺讲台上,种桃种李种春风。
传师道 扬家风
祖辈们的师者风范
在言传身教中代代传承
几代人的不竭努力
在祖国的大地上默默耕耘
桃李芬芳 教泽绵长
教育世家 实至名归
向你们致敬!
记者 | 公金辉 庄微 孙瑞红 陈伟炼 龚洁燕 卢超
编辑 | 杨镇堂
责编 | 蔡小青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在一个月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惠安速报(ID:huiansu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