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乡村在行动】关岭百合街道:宜居宜业日子“甜”

图片
图片
临时搭建的屋棚拆除了,村里空闲角落变成了小花圃,街巷条条硬化、户户干净整洁,整洁的人居环境与悠闲漫步的村民,构建起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今年的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变化之大,着实令外界惊喜不已。
图片
同康社区村居一角 高智 摄
今年以来,百合街道严格按照市、县创建宜居乡村的要求,以“四清两改四严禁”为抓手,以“转变群众观念,提升乡村面貌、实现宜居宜业”为目标,全面开展宜居乡村创建行动,掀起乡村建设的热潮,提升乡村颜值、气质,提振农民精气神,造就乡村宜居宜业、产业高质高效、文明风气养成、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景。
明确路径,高位推进
走进百合街道同康社区,社区道路两旁的车辆摆放整齐,社区内地面干净,临时摊位规范整洁。
“我们把社区搬迁群众家家户户都动员起来了,紧盯‘四清两改四严禁’的工作目标,社区内人居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了。”说起同康社区推进宜居乡村创建的成果,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木安非常自豪。
图片
整齐有序的街道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百合街道各村(社区)变得更美、更宜居,得益于各级干部群众的狠抓落实、持续攻坚和不断创新,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响应、共识共建共享。
“我们成立了宜居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督查工作组’,制定《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方案》《私搭乱建排查整治指导意见》等措施文件,确保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组织有序,方向明确。”百合街道党委书记陈丽介绍,根据市、县创建宜居乡村的要求,百合街道明确了方向,按照“班子包村,网格员包组,站办干部包协作”的方式,将全办所有网格分解到人,明确工作责任,高位推进。
党建引领,人人参与
民族文化长廊,沿着百合街道摆布村村头“流向”村尾,路边小花坛里格桑花开得正艳,不仅扮靓了乡村之美,更让家家户户展现出勃勃生机。
图片
摆布村文化墙
“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摆布村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带动村里热心群众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据摆布村驻村工作组干部彭俊介绍。
摆布村是百合街道党建引领推进宜居乡村创建的一个缩影。
在创建宜居乡村过程中,街道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带动复退军人、中小学生、热心群众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以服务队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参与、共创共享的良好创建氛围。
自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开展大扫除155次,清理户外野广告、脱落布标228处,拆除私搭乱建119处,清运垃圾200吨,开展特殊家庭及后进户帮扶整治58户。搭建规范摊位38个,商铺36个,交易大棚800平方米,引导经营户到指定地点规范经营,既提升了满意度又规范了社区秩序。
完善机制,确保长效
“通过示范评比,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村庄也自然越来越漂亮了。”今年7月,退伍军人余波家被评为村里的“宜居乡村示范户”,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
据摆布村村支书胡胜阳介绍,目前,全村375户占30%的人家被评为“示范户”,其中有部分也被评为“差评户”。
“我村坚持全面宣传、全面示范、全面评比监督的思路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就是为了确保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的常态与长效。”胡胜阳说。
在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为确保常态长效,百合街道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图片
干净的社区环境
突出建章立制。制定了《百合街道“小蜜蜂奖”“蜗牛奖”评定工作暂行办法》《宜居乡村创建督查考核方案》,用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创建工作的推动。
强化激励考核。制定考核方案,对各村(社区)实行一周一督查,半月一排名。对排名第一的明确为先进村,并给予5千元工作经费奖励,对排名靠后且创建不达标的,明确为后进村,并颁发蜗牛奖,考核结果和排名情况定期在全办通报,倒逼工作推进。
实施群众自治。按照“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的原则,各村组建村民理事会,对不文明行为开展监督,对6户有滥办酒席意向的村民,通过监督,得到了提前干预制止,在监督中提升了群众的自治力。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监制:文静
编审:杨化芳 编辑: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