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加迪沙》是好看,但不必着急吹捧韩国人又要拿奥斯卡了

韩国电影正处在一个类似于八九十年代港片的黄金时期,而且制作水平的进步是相当惊人。
《寄生虫》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可能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一个可怕的开始。
尹汝贞凭借《米纳里》夺得了最佳女配角,属于韩国演员的第一座小金人到手;
剧集《鱿鱼游戏》收视大爆,登顶Netflix全球范围的历史收视榜第一名;
宣布角逐2022年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的《摩加迪沙》,在勇夺韩国本土票房冠军之后,也显露出冲击奖项的潜质。
至少,是预定了韩影的年度头号佳片。
图片
由于同样是撤侨题材,又是冲奥代表,《摩加迪沙》注定要和《战狼2》扯上关系。
加上韩国电影的强势发展,又不免令到和中国电影形成对比。
为什么韩影可以和西方接轨,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文化输出,国产片却依然只能依靠国内市场呢?
这个问题先不谈,不如就好好地,纯粹地,讨论一下电影本身。
图片
这是一部“内外兼修”的商业电影。
内,就是主题内核,雕琢着较为深刻;
外,就是视听场面,能够让观众不动脑,也能看得过瘾。
讲真,简直就是《共同警备区》《釜山行》的结合体。
《共同警备区》通过朝韩三八线的一起命案,讲述了两方士兵的“跨界”情谊,主题直击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对于整个朝韩民族的伤害;
《釜山行》是一部丧尸题材的灾难生存片,全程紧张刺激,所有角色有着一个同一目标,那就是活下去。
《摩加迪沙》内在是对朝韩双方割裂的审视,外在是一部灾难生存爽片,艺术与商业,做了一次不错的结合,无论是想从中得到一些思考,还是单纯想啃啃爆米花,都很适合观赏。
图片
故事背景锁定在索马里内战的第一阶段。
那时,韩国和朝鲜都还没有加入联合国,而非洲大陆在联合国拥有最多投票权,两个国家便在非洲都展开了外交攻势。
1987年,韩国派出外交官进驻于1960年加入联合国的索马里。
经过大约3年的努力,韩方终于得到了约见索马里总统的机会。
故事也正式开始于1990年,韩外交官准备要见总统的时候。
这些来龙去脉《摩加迪沙》用开场字幕简单明了地说明,大大降低了观影门槛。
图片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剧本也并不复杂。
前25分钟,非常标准的三幕剧第一幕设置。
建置,用几分钟描述角色生活。
男主角韩大使在进行日常的邦交活动,笨拙的同事眼镜男,和两个女同事悉数登场;
催化事件,准备见总统。
姜参赞时隔一年回归,带来了所需要的礼物。
韩大使万事俱备,只差见到总统。
第一幕的发展,朝鲜方面的阻拦。
朝鲜的外交官林大使,和副手展现出他们的狠辣,韩国这边姜参赞毫不示弱,予以还击。
第一个转折点,骚乱爆发。
双方在总统府偶遇对峙,没想到示威骚乱已经入侵到了首都摩加迪沙。
斗争失去了意义,角色目标也从见总统,变成了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动乱局面。
图片
第二幕导演其实有多种选择。
其中一种是拍成密室惊悚片。
场景锁定在室内,讲述朝韩双方外交人员被困在大使馆,如何绝境求生。
如果成本有限,这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同时非常考验导演功力。
拍过《军舰岛》、《老手》这类动作片的导演柳昇完决定,就做自己擅长的。
得益于韩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他有着足够的资金,完全可以拍一部场面宏大的“大片”。
图片
虽然没能去到摩加迪沙实地取景,但能去到非洲摩洛哥,效果也是非常可观。
柳昇完通过朝韩外交官的视角,给观众呈现了整座摩加迪沙城的紧张局面。
大量的非洲群演参与其中,场面调度十分出色。
大街上乱成一团,银行、旅行社统统关闭,有人趁机抢劫,索马里货币成了废纸,活生生的末日场景,《釜山行》内味有了。
图片
《釜山行》等韩国“老片”大都局限在韩国本土,或者只说韩国人自己的故事;
《摩加迪沙》的格局更大,朝韩外交官是剧情主线,也是一个观摩索马里内战的视角。
韩国大使馆陷入险境,军队赶到暴力镇压示威群众时,焦点是索马里平民的苦难,让人心疼不已。
图片
视角延伸到索马里内战,也带来了少许的战争元素。
枪战动作的标签,可以贴上。
图片
对索马里内战的“扩充”描写,并没有让主线剧情显得拖沓,有故意增加大场面之感。
第一,对外部危险环境的展示,可以增加第二幕大使馆室内戏的紧张感。
第二,索马里的内部斗争,和朝鲜半岛南北对立的主题一致。
明明是同一个民族,说着同一种语言,却要进行不知所谓的对抗,造成可怕的伤害。
餐桌戏是必须说的。
这是全片最核心的一个场景。
所以也被设置为“中点场景”,放在电影的中段。
双方的饮食习惯几乎一致,却心存芥蒂,一条无形的三八线,把原本同根同源的双方分割。
一种说不出的悲哀。
悄然蔓延。
图片
相比在战争灾难中矛盾越发激化的索马里人,韩国和朝鲜则在这场灾难中,破除了原有的矛盾和误会。
据说,在真实事件中,朝韩双方人员共处一室的时候,相处地非常和睦。
电影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加入了朝鲜方想要夺取使馆控制权的悬念,而韩方想要制造假投降书陷朝方于不义的情节。
在生死存亡的时候还要窝里斗,如果他们因此团灭,那只能怪他们吗?
不。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南北的对立状态。
把南北对立放到了特殊环境,更显得这场民族斗争的毫无必要。
图片
三幕剧的三幕是朝韩双方从对抗、缓和(找到共同目标)、合作的过程。
那第三幕自然就是合作。
遵循商业片的套路。
经过精心的铺垫,最为精彩的飙车追逐戏成为了全片的最高潮部分。
众人全军出击,带着一家老小,把书绑在车上防弹,顶着枪林弹雨,开往意大利大使馆。
短短15分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动作场面的水准,紧张刺激的程度,真的有些港片的感觉了。
图片
不同于《寄生虫》偏重于叙事和剧情,《摩加迪沙》作为一部标准的商业制作,不少笔墨花费在了大场面,而非全力集中在角色和故事身上。
所以角色塑造方面其实是有不足的。
就说一直不想管闲事的韩大使突然看到妇女孩子,就心软救人;
还有林大使刚说完要夺取控制权,他一开始是一个老辣军官的形象,转头却和韩大使相谈甚欢。
只用潜在的民族情感去合理化角色动机和转折,似乎是有些不够。
图片
这或许会成为《摩加迪沙》冲击奥斯卡等欧美奖项的阻碍。
所以不必着急吹着韩国人又要拿奥斯卡了,韩国电影的年度文艺最佳预定还是《兹山鱼谱》
而之所以《摩加迪沙》被吹爆,除了韩影近年来的强势,还因为导演避免了以往韩国真实改编的“通病”。
那就是煽情味太重。
豆瓣高达9分的《熔炉》《素媛》,就是代表。
不是说太煽情就是不好,而是这种打动观众的方式技术含量不高,太过于依赖配乐的作用。
《摩加迪沙》不仅体现出韩影在拍摄工业上的进步,而且在手法,也可见一斑。
结局柳昇完拍得非常克制。
朝韩双方经历了一场共同的生死之旅,只能装作不认识,各自回到各自的国家。
电影能够从一部商业制作,上升成一部具有冲奥水准的佳作,也全赖结局部分隐忍的主题升华。
图片
这是属于朝鲜半岛的一出悲剧。
韩国人用电影正视他们的悲剧,做出了他们的情感表达,
其实能不能拿不拿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了。
能够如此拍电影,一路保持着这种状态,那已经是足够幸福的事。
(8分电影原创内容,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转载投稿合作敬请后台联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