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色文脉:河北文学与党史系列研究】赵振杰《从红色“轻骑兵”到时代“风雅颂”——建党百年河北报告文学速写》

传承红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历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河北文学无不紧贴时代脉搏,反映历史变革,河北作家始终坚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河北省作协特别策划推出“百年红色文脉——河北文学与党史系列研究”专题,对百年来与党和人民息息相关的河北文学创作实践进行了梳理,从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领域回望河北文学的红色文脉。专题在《河北日报》以专栏形式陆续推出,河北作协公众号同步转载,以飨读者。
从红色“轻骑兵”到时代“风雅颂”
——建党百年河北报告文学速写
□赵振杰
报告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文体”,在文学的各类体裁中,它与时代的关联尤为紧密。作为一种基于近代大众社会传播而生成的,同时内蕴着深厚史传文学传统的现代文体,因其介乎于“报告”和“文学”之间,兼具新闻纪实性和艺术审美性的双重特质,报告文学最能及时、迅捷地反映出一段时期内的政策动向、经济生态、社会景观、生活场景、文化症候乃至时代精神。
图片
报告文学创作在河北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从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发起的“冀中一日”群众集体创作运动,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文坛出现的“报告文学丰收”,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报告文学热”,到90年代发生的“创作转型”,再到新时代呈现出的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繁盛景象……回眸建党百年河北报告文学的行进历程,我们大抵可以用从红色“轻骑兵”到时代“风雅颂”来加以勾勒与概括。
报告文学通常篇幅短小、贴近现实、反映快捷、形式多样,往往能够“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大众”(茅盾语),因此,在战争年代被誉为“文学轻骑兵”。
河北报告文学的前身无疑是晋察冀边区的战地文艺通讯。抗战爆发后,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建立,党的领导部门高度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在根据地成立了晋察冀通讯社。孙犁当时在通讯指导科工作,并兼任《文艺通讯》编辑职务,每天给各地通讯员写信、联系,并据此编写了《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这本小册子是晋察冀边区最早研究文艺通讯的论著之一,为河北的报告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创作指南。1941年,冀中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冀中一日”群众性报告文学写作运动。全区近十万人动笔写稿。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众化文学运动,它不仅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冀中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冀中人民对文学的认识,对现实的认识,催生出许多有才能的写作者。可以说,《冀中一日》在河北报告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随后,孙犁根据编辑《冀中一日》心得撰写的《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铅印出版,在晋察冀边区文学界影响深远。孙犁称得上是现代河北报告文学的拓荒者。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河北报告文学出现“井喷”现象。广大作家紧跟社会形势,反映时代精神,创作出许多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田间的《建明湖——这座明湖是怎样诞生的?》写了白马峪村民兴建水库的过程,热情讴歌了一线劳动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张峻的《气壮山河回天图》写的是唐山大地震后开滦煤矿恢复生产的经过,展现了唐山人民灾后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刘真的《西天取宝记》讲述了徐水县商务局王夫友去新疆买细毛羊的故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与人之间淳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河北报告文学虽然不时会出现政治口号等时代印记,但还是记录了一代河北人鲜活的生活面貌。
新时期以降,河北报告文学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河北作家植根燕赵沃土,把握时代脉搏,助力改革开放,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形成了“反思题材”“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反腐题材”“社会问题题材”等不同报告文学类型,并不断引起河北文坛内外的轰动。其中,改革开放时期的创业者形象是报告文学着力书写、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企业家》是对当时创业者的集中展示。这些报告文学突出了创业者勇往直前的“闯劲”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赞扬了新时期“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开拓者们。王乃飞的《当代企业家管理》,刘芳的《闯荒山的姑娘》,祁淑英的《雄才在磨难中穿行》,戈红的《生活的抉择》等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进入90年代,河北报告文学在经历过80年代大量的创作尝试与探索后,迎来了一个重大转型,总体风格从激情澎湃、指点江山转变为客观冷静、以人为本。与此同时,报告文学自身也进入了文体独立、自觉的崭新时期,主要表征为,它由原来附庸于散文或新闻通讯,身份不明的“亚文学”或“边缘文学”,逐渐开始在文学大厦中独树一帜,成为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重要文学形式。此外,河北文坛还涌现出梅洁、一合、王立新、傅剑仁、关仁山、李春雷、刘家科等一大批从河北走向全国的报告文学名家,《大江北去》《黑脸》《钢结构》《宝山》等多部作品相继斩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等诸多全国性奖项,标志着河北报告文学在全国文学版图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以来,河北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部署、实施,为广大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面对这些伟大历史节点和重大国家战略,河北报告文学创作者没有缺席、失语,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聚焦重大题材,感悟历史巨变,深入现实生活,把握社会民生,刻画英雄楷模,彰显思想伟力,创新艺术手法,丰富创作路径,谱写了一篇篇极具燕赵风采、中国气派的新时代“风雅颂”。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正式成立。李春雷、黄军峰、张梅英、史克己四名报告文学作家,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分别从壮、美、善三个视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多维度、立体化地描摹了雄安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最短时间完成了《魅力雄安》系列丛书,让社会各界领略到雄安新区的迷人魅力。2018年,李春雷凭借《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再度斩获鲁迅文学奖,使河北报告文学在全国文学界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尧山壁、冯小军合著的《绿色奇迹塞罕坝》忠实记录了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奋斗史,展现了共产党人团结一致,不畏艰险的坚定信仰。作品一经面世,便入选该年度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增补项目。2019年,王立新的《多瑙河的春天》以“钢”为琴,谱就了“一带一路”上河钢收购并复兴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老厂的华彩乐章,用大国重器奏响了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最强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河北报告文学作家临危受命,奔赴一线,用生命的体悟,饱蘸真情的笔墨,书写奋战在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现了作为文学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报告文学的文本价值。李春雷深入武汉抗疫一线采访,先后创作完成《三月正青春》《铁人张定宇》等18篇报告文学作品,得到业界和群众的广泛好评。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省作协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开展“扶贫一日”采访创作活动,选派40余名作家,分成11个采写组,对41个精准扶贫工作组进行实地考察,并结集出版《扶贫纪实》,为开展扶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关仁山的《太行沃土》,李春雷的《金银滩》,程雪莉的《树石村里情依依》,杨辉素的《太行山里有个车谷砣村》,黄军峰的《“寻宝”平丘山》等报告文学分别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伟大时代的光影,成为河北脱贫史中弥足珍贵的文字档案。
从红色“轻骑兵”到时代“风雅颂”,河北报告文学始终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奋进历程相伴相随、相互呼应。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河北报告文学作家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手中之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河北省作家协会是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的全省各民族作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