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亿元涉农资金如何接与用?梅州五华做好乡村振兴“钱”文章

“以前退休不想回农村,现在城里人巴不得早点退休回农村。”今年69岁的邓水清谈起家乡变化,连用了3次“意想不到”。他说走出家门,硬底化道路就修到家门口,森林公园就在家对面。
从泥泞小道到平整大路,五华县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敞。这背后,是五华县积极响应、持续深化涉农资金整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自2018年正式铺开以来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五华县积极响应、主动谋划,通过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县级项目库,充分做好申报项目前期调研,推进涉农资金集中安排、科学投放、重点扶持、高效使用。
拢五指握成拳,聚碎银办大事。今年五华县获得省级涉农资金6.8亿元,为全市最多。同时涉农资金实现了支出快增长,至今年9月底,五华县涉农资金共支出54638万元,占支出进度80.03%,位居全市前列。
图片
五华县统筹涉农资金蓄好“资金池”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通讯员 张炳锋 供图
如何化零为整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
“你看!水龙头一拧开,水就哗哗地流,我们再也不愁在干旱季节喝不上水了。”连月来,河东镇再新村村民谈起自来水,无不露出幸福的笑容。
笑容背后,是五华县全力开展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
今年以来,五华县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安排5649万元用于五华县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完成了62个村,受惠群众近20万人。
实际上,集中供水项目的资金保障,来源于五华县持续深化涉农资金整合。
“过去,涉农资金‘九龙治水’的问题普遍存在。”五华县财政局农业股负责人廖志杰指出,农业投入来自多个部门,既有财政部门,又有农业、水利、交通、文旅、城乡建设等部门。由于这些部门都是各自为政,涉农资金往往使用分散、交叉重复,存在部门分割、布局分散、关联不强、成效不显的现状。
“如今涉农资金已经实行‘一龙管水’,打破行业界限。把方向相同、用途相近的财政涉农资金实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能更快落地见效。”廖志杰说。
图片
用水从不便到方便,水质从差到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让村民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受访者供图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的转变,得益于广东省迈出改革的步伐。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广东省于2018年底正式出台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2019年底以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同年,梅州市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五华县成立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制定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进一步科学统筹、严格管理、规范使用涉农资金。
据了解,梅州市探索建立目标到县、任务到县、资金到县、权责到县的“四到县”涉农资金管理机制,充分给予县级制定“三农”规划自主权,激发涉农资金整合改革活力。
因此,各地积极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高,五华县也从被动接项目变成积极谋划项目,从被动花钱到主动争取。
“五华县做到对标省委、省政府对乡村振兴考核要求,主动积极谋划针对当地的需求的项目。”廖志杰说,五华县通过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县级项目库,充分做好申报项目前期调研,今年获得省级涉农资金6.8亿元,为全市最多。
积极性变高的同时,涉农资金实现了支出快增长。数据显示,至今年9月底,五华县涉农资金共支出54638万元,支出进度80.03%,位居全市前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项目安排实施的精准度提高了。”廖志杰说。
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五华县变以往“各唱各的调,各炒各的菜”为“同炒一盘菜、同坐一桌席”,有效发挥了涉农资金投入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益。
如何花出实效
从“撒胡椒面”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过去这里都是荒草,路也是黄泥路,每次出门鞋子都是泥。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就变了样。”邓水清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水寨镇罗湖村的变化。
图片
水寨镇罗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过去脏乱差的面貌。 通讯员 郭思敏 供图
“鱼塘可以赏荷、森林公园散步、污水设施美化环境……生活太幸福了。”提起罗湖村的日常生活,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看得见的是前后环境变化,看不见的则是这变化背后,涉农资金的高效使用。
据悉,罗湖森林公园项目资金来自五华县林业局。该局获得“2021年五华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项目2245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该公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资金来自五华县农业农村局,该局获得“五华县水寨镇10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665万元。
五华山区人口众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件直接关系到百姓民生福祉的大事。为改善这一情况,五华县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早在2018年开始实施,但因为资金紧缺问题一度搁置。
以往,涉农资金投入主体多元,相对分散,像撒胡椒面一样把资金“撒”到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投入资金的浪费。如今,县财政局整体统筹,把握规划和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效益好,成效也明显。
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德祥告诉笔者,今年省级涉农资金安排12580万元用于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该局立即统筹规划,推进100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覆盖全县16个乡镇。目前已完成建设68座,预计今年底全面完成施工建设。
作为实施主体,重点要做好接和用的文章。敢于接、接得住、接得好,推动工作从“拿到钱”向“花好钱”转变。
廖志杰递给笔者一叠资料,多达18页的《五华县2021年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报备表》。里面清晰罗列出71个项目,从主管部门、资金、具体建设内容、任务清单等一应俱全,详细分明。
今年以来,五华县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推进涉农资金集中安排、科学投放、重点扶持、高效使用,目前达到了一盘棋、落子准、见实效的初步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省里下达资金并不指定项目,赋予县政府决策安排具体项目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自主确定项目规划布局、建设先后顺序和实际投资额度。
这意味着,提升了县域资源统筹能力,并引导各级政府“先谋事、再谈钱”,从“有钱好办事”到“有钱办好事”。
例如,71个项目中的“2021年五华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项目,下面继续划分了13个项目资金安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我们今年的‘重头戏’,这13个项目是我们林业局综合考虑研究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确保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五华县林业局副局长叶朝阳说。
如何有效监管
从通报、绩效到激励三管齐下
花钱要问效,无效必问责,如何管好每一笔涉农资金?
廖志杰表示,五华县用好通报督查制度、绩效评价、激励奖补“三大举措”,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在五华县财政局农业股的办公室,《五华县水务局2021年涉农资金9月使用情况表》《五华县2021年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汇报(2021年9月)》……一叠叠资料分门别类,资料内的资金使用情况一目了然,阳光运行。
据介绍,五华县建立信息报送和通报制度,要求各单位按照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认真组织实施,细化任务完成计划和资金使用进度,每月5日前报送资金使用情况表。并及时向县领导小组报告,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碰到的问题。
与此同时,五华县突出绩效管理风向标作用,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
“今年我们委托第三方开展涉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主要评价资金统筹整合的政策效果落实情况。”廖志杰介绍,第三方通过实地调查、调查问卷、账目审核等方式,将涉农资金向整合效果好、使用绩效高的单位优先倾斜,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五华县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加大涉农政策宣传力度和公示力度。将省级涉农资金制度文件、项目安排情况和绩效目标在五华县政府门户网进行公开,有力地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对资金如何使用、用得如何心中有数。
水寨镇镇长刘伯强告诉笔者,在公开公示、审核把关、第三方绩效评价等多项机制共同作用下,面对大规模的涉农整合资金,干部们的规范化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强了。“大家形成一个共识:这钱必须花得安全有效。”刘伯强说。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发挥财政激励助推器作用,充分调动市县干事积极性。在投入“三农”资金只增不减的基础上,每年再拿出50亿元专门用于激励改革成效显著的市县。
这进一步激励五华县科学高效运行管理涉农资金。据悉,五华县对照考核事项任务清单,加强涉农项目监管,加强对在建项目的实施进度、资金支出进度、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监控。
如何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就像一盘复杂的棋局,考验着棋手的能力。五华县深刻意识到,涉农资金整合是政府部门“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接下来,五华县将持续深化改革,构建形成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一线实践
“十村联动”启示:先谋事再谈钱
财政资金不足是五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捉襟见肘的资金在投入上慎之又慎。但是,尽管财力有限、项目资金紧缺,五华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依然做得有声有色。
秘诀何在?答案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实现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华城镇“十村联动”项目,是五华县科学统筹、严格管理、规范使用涉农资金,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
“状元福地·十村联动”是华城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契机,全面整合葵富、湖田、高华、南方、黄金、黄埔、西林、塔岗、城东、齐乐等10个村的人文历史、生态禀赋以及山水田园资源等,因地制宜,连片推动,着力打造的一个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特色水乡、观光休闲、产业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
图片
华城镇“状元福地·十村联动”打造新农村连线连片示范项目广受好评。 通讯员 张炳锋 供图
该项目投入3000多万元,其中涉农资金达1000多万元,占总投入三分之一。据了解,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下放涉农项目审批权限,省级下达资金不指定项目,支持市县根据实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正因如此,涉农资金的使用强化了规划引领作用,改变过去钱等项目的状况。这就要求工作理念必须从“先等安排钱再谋划事”到“先谋划事再安排钱”转变,使资金使用更加精准有效。
“乡村振兴不仅要‘干’字当头,还要规划先行。”五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华城镇党委书记张少凡介绍说,该镇立足区域定位和村庄特色,坚持规划设计先行。
“状元福地·十村联动”项目实施前,通过全面挖掘、收集、提炼涉及村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由镇统一聘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经镇村多次论证、修改、完善,高标准画好一张“符合实际、充满韵味”的美好蓝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在涉农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华城镇全面整合新农村以奖代补资金、帮扶单位帮扶资金、乡贤群众自筹资金等各类资金,只有让分散的资金握指成拳,才能激活各方面社会资金投入,才能有效解决资金难题。
从五华县华城镇葵富村沿着五华河岸出发,一幅15公里长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山川绿环翠绕、乡间如诗如画、村貌焕然一新,满眼尽是生机与活力……在2021年梅州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上,五华县华城镇“状元福地·十村联动”打造新农村连线连片示范项目广受好评,让人印象深刻。
原标题:
6.8亿元涉农资金如何接与用?
五华县围绕“统放管”科学统筹涉农资金,做好乡村振兴“钱”文章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张炳锋 郭思敏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