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药用的和保健的哪种好?不说你还不知道……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药师 李中东
常听病人反映:“一跨进药店的门,营业员热情地上来推荐保健品维生素,这是为什么?”“医生开给我的维生素真便宜啊。”“我想问问你,到底吃哪个维生素好?”
当然,营业员推销热门保健品,自然是销售为王啦,道理这儿就不去晒…
关于维生素,药师有话说
维生素的各种分类,先来区分开
维生素既有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等不同成份的区分。
维生素也有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B类,和油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的区分。
实际上,维生素还有药用的和保健用的区分。二者有何区别,听我慢慢道来。
图片
药用维生素和保健用维生素,区别有由来
1、使用目的不同
药用的维生素是药品,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国药准字”或“卫食健字”批准文号。药用的维生素一般都是化学合成的,用来预防和治疗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相关疾病,有明确的治疗目的。
保健用的维生素就是保健食品,要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予的“国食健字”批准文号,是一种单方或复方的营养补充剂。一般来说,保健品中的维生素是从粮食、蔬菜、水果等中加工提取的,是作为饮食营养不足的一种补充。
选它,还是选TA?全凭哪个长得帅?颜色、口感惹人爱?
2、市场价格不同
其实,药用的维生素和保健用的维生素,它的有效成分是一样的,本质上并无区别。但是,有时候价格却相差非常大。药品便宜,保健品贵。这是为什么?
比如药用维生素C只有几元一瓶,而维生素C保健品却要60多元甚至上百元一瓶。
这是因为,维生素C药片主要是维生素C,添加剂少,药片小,价格受政府物价部分的管控。而营养用维生素C主要成分也是维生素C,另外还有木糖醇、淀粉、食用色素等添加剂,块头也大些,其口感更好,味觉体验更好,并且加工工序也更复杂些,价格自然就贵些。
选它,要TA,全凭你爱。
3、使用效果不同
客观来讲,药用的维生素有严格的国家质量上的定量定性等要求,含量稳定可靠,而营养用维生素的浓度要求没有严格规定,通常比药品低一些,且不同产品含量有较大差异。
药用维生素只在有治疗需要时使用,需遵照医嘱的用法用量进行,有剂量、给药次数和疗程等的限制。而保健用的则在使用时间上比较宽松,但要避免长期使用,注意过量危害。
从效果来看,药用维生素一般是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撑的,按治疗要求使用效果明确。而保健用维生素不能与药品划等号,因为它没有临床相关数据的积累与确认,需要疗效的个体认同,当然差异也较大,甚至有时疗效不明显,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4、宣传力度不对等
国药准字”的药用维生素不允许在大众媒体做广告进行宣传,而“国食健字”和“卫食健字”的保健品广告宣传力度大,有时是铺天盖地。
所以,两者的市场影响力是不同的,与保健品相比,药用维生素简直就是“隐在深巷人不知”,非请不来。
维生素人人爱,合理补充不偏爱
说起维生素,大家满脸都是喜爱之色。但补充维生素要理性,并非多多益善。
通常来说,只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饮食要求,并确保肉类、蔬菜和水果的量,正常情况下不必盲目、额外补充维生素。
若是饮食摄入不足,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熬夜、生活不规律者,重体力、高温劳动者,吸烟、饮酒者,疾病恢复期的患者需要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谨慎补充。
药用的和保健用的维生素,主要成分一样,但价格不同。价格高的也仅是口感好些的保健食品。若是仅作为一般性补充,不作为疾病治疗目的,加上经济条件许可,个体偏好保健用维生素,无可厚非。若是疾病治疗所需,建议遵照医嘱执行,安全不误事。
需要补充维生素时,建议餐后服用,因餐后用吸收率高;建议单独用,最好与其他药物分开以免降效。
建议不要长期补充维生素,用一周停几天,安全经济又不赖。
药师提醒
保健品既有单一的维生素产品,也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复合物。
在“国药准字”药品中,不少人知道单一的维生素比较多,但是却不知道“国药准字”的药品中也有很多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复方药品,比起保健品价格便宜,质量更可靠,也值得你的信赖!
审稿专家: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委会 主任委员 石浩强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