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雪豹日|守护高山精灵雪豹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雪豹日。
每年这个日子,我们都希望能“搞点事情”出来,让你们了解雪豹的存在,希望你们像我们一样喜欢它;
每年这个日子,也像是我们给自己设立的“期末考”。我们回顾一年的工作,希望交出满意的答卷,无愧于每一个关心雪豹、支持我们项目工作的人。
WWF的雪豹保护项目2016年在中国落地。5年来,我们试过在雪豹日办展、做讲座、投广告、发新闻、搞H5、拍片子…… 好像所有的传播手段我们都用过一遍了。
那今年,我们还能玩出什么花儿来?
图片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离开之前》
2021 WWF 雪豹保护宣传片
去年夏天,我们带着新“上任”的WWF雪豹保护推广大使井柏然小哥哥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王放老师一起探访了四川卧龙的雪豹栖息地。用轻松愉快的微纪录片形式呈现了他们的旅程,让大家和他们一块儿感受了西南山地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图片
Rino/WWF China
今年,我们将目光聚焦到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我们与FIRST电影节合作,请两位主角出演了一部“微电影”。小井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随放放老师、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沉浸式”体验了他们的野外工作。将野外的美丽风光,雪豹的矫健身影,以及自己切身实地的感悟一起,放入短片中。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和科学的碰撞,更好的向公众表达表达雪豹保护的现状和困难,也唤起大家对雪豹的关注和重视。
图片
Rino/WWF China
技术公益
与腾讯公益一起保护雪豹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你想象不到一线巡护员会有多少让他们崩溃的“伏案”时间。在野外安装、回收红外相机的辛苦,比不上回到办公室还要一一比对数据的绝望。要从回收的红外相机影像里分辨动物种类、辨识雪豹个体……耗时耗力不说,准确度还有待商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1年初,我们与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发了一套包含红外相机数据 AI 识别、巡护数据协同管理的数据平台,将繁琐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协助科学家和保护区管理人员减轻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
图片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
这一项目同时入选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的“生物多样性100+典型案例”,在COP15大会上得以展示。
雪豹小知识
讲10086次也不嫌多的雪豹知识科普
扫码了解更多雪豹知识
我们真的是因为雪豹可爱,才保护它吗?这个问题答对了,但没有完全答对。我们需要雪豹的可爱特质,是因为它能吸引公众的目光,只有大家喜欢上这个“反差萌”满满的大猫了,我们才能调动社会力量来更好的完成动保工作。而这正是“旗舰物种”的意义所在。
图片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
除了可爱,雪豹的本事还多着呢:雪豹是高山生态系统的伞护物种。通过制定对雪豹的保护策略,我们同时保护了同一栖息地环境下的其他动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源、土壤,也让人类社会受益
如此重要的物种,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少得可怜:雪豹全球数量至今没有定论。因为经过科学调查雪豹栖息地仅占总面积的2%左右,雪豹的数量目前只能基于科学推测。2015年的数据是3920-6390只[1],范围之大,很难有参考价值可言。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无法了解雪豹的生存情况、什么对它们造成了威胁,更无从制定保护策略。
因此,我们仍然需要你的支持。只有当更多的人关注雪豹、意识到雪豹保护的意义,我们才能真正保护这一物种。
扫码看看中国的雪豹生活的如何?
作者:杨祎
排版:张怡田
[1]数据来源于全球雪豹及生态系统计划(GSLEP)以及WWF2015年发布的《脆弱的关联性:雪豹、人类、水源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