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天下|适合慢游的“天下第一侗寨”——肇兴侗寨

甬派君有话说
想出去旅游的念头随时随地都在冒泡,但如果你暂时放不下眼前的“生活不易”,不妨跟着摄影“老炮”张柯的镜头,云游一番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品一品当地的大好山河。甬派特别推出《张柯“行摄天下”》专题报道,用一张张美图为派粉展现诗与远方。
图片
受关注的贵州从江县“侗族大歌节”开幕式后,从江隔壁的“天下第一侗寨”——肇兴侗寨,同样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
我们开车自从江——岜沙——肇兴侗寨,一共也才40几公里的旅途。当天傍晚到达肇兴侗寨后,入住了侗寨客栈“农家乐”,100元/天。
图片
肇兴“侗族大歌”。
肇兴侗寨住宿问题容易解决,宾馆、旅馆、客栈各种档次都有,60——240元/人的都有,一般都还带卫生间和空调,属于黔东南地区特色村寨中接待能力较强的。
图片
肇兴千年侗寨为4A国家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东南部的肇兴镇,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100多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和全国33家有影响力的媒体组织投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由《时尚旅游》杂志社组织国内专家、学者,会同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编辑团队到中国景区实地旅游考察,共同评选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肇兴作为贵州的唯一景区入选。
图片
小桥·流水·吊脚楼。
肇兴侗寨的“名片”还真不少:“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为全球“返扑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等等。
图片
游客正在购买侗寨小吃。
肇兴镇上可以品尝到侗乡的特色餐饮,镇上也有许多不同风味的饭馆可供选择。黔菜多酸辣,较开胃,价格便宜,菜肴选择范围广。当地物价不高,四季气候比较温和,是度假与慢生活的好去处。
图片
晚上,千年侗寨“三宝”——鼓楼、花桥、戏台亮起灯光,小河倒影,大歌美声,古朴奇丽,是游摄夜景的好时刻。
图片
“三宝 戏台”广场演出“侗族大歌”。
肇兴侗寨最亮丽的建筑当数鼓楼。鼓楼从外观观赏像一座宝塔,飞阁重檐,气势雄伟。肇兴鼓楼群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还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图片
鼓楼。
肇兴是一个乡镇级单位,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即5个自然村寨,当地称之为“团”,分别称为“仁、义、礼、智、信”五团。每个自然村(团)的中心,都有组合在一起(近处)的“三宝”——鼓楼、花桥、戏台。因此,肇兴侗寨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
图片
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鼓楼为木结构建筑,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传统为中央悬空一根为雷公柱、四根金柱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结构方法,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寓意“天长地久”。
图片
肇兴最美的智团鼓楼夜景。
五座鼓楼中,智团鼓楼最为美观: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由16根柱子构成骨架,中间4根柱子直贯顶层,四面为12根副柱,略小于中柱。用逐层内收的梁方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屋檐。类似宝塔。楼中央设有火塘,四周有长条木凳,供人休息。檐角高翘,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芦宝瓶,其翼角塑小鸟,玲珑雅致,鼓楼的檐层辅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狮,虎,凤等。楼内雕梁画栋,书有六幅盈联,正面一至三檐之间塑有“双龙抢宝”。
图片
智团鼓楼。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晚上的演出,在戏台进行。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这个平台是肇兴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戏台与大歌紧密相连,侗族“三宝”因此又指“鼓楼、花桥、大歌”。
图片
侗寨夜景。
夜景摄影,建议三脚架装上照相机,连接快门线,慢门摄影可以很好的记录侗寨大歌、舞蹈器乐的精彩瞬间,还能拍出虚实相间的摄影艺术作品。
图片
美丽的侗寨夜景。
图片
侗寨·鼓楼·风雨桥
图片
侗族大歌,形成了侗文化的独有特征。侗族大歌为多人分声部无伴奏大合唱。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唱者未经专业训练,只凭天生对音乐的敏感,表达出生活的各种情感。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当数十人合唱时,可以将高音部、低音部、混声、和声、轮唱、花腔等等唱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图片
“三宝·戏台”广场演出的“侗族大歌”。
次日早晨,走进临街的侗寨客栈,用相机记录炊烟绕绕的“侗寨之晨”,别有一番风情。侗族建筑布局巧妙,鼓楼、花桥、溪流、吊脚楼相间,置身于古朴、悠闲的侗寨中,忍不住驻足长留。
图片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见的布局风格。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侗寨景观中最突出的要数鼓楼,犹如“鹤立鸡群”。
图片
侗寨吊脚楼。
图片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
图片
肇兴侗寨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图片
肇兴鼓楼。
上午,我们在沿河边漫游摄影。河埠头棒槌洗衣的女子,街边屋檐下用大木槌击打制作“土布”的妇人,狗狗引路挑担过小桥的男子,空地上跳橡皮筋的孩童,早市中匆忙穿梭的村民——在千年侗寨组成了一幅原生态的风情画廊中,摄友、游客或徒步,或骑车溜达,或举着相机采风,或留恋于古寨中那一口茶……
图片
图片
正在做“土布”的当地人。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镇子沿街两头均通向大山。我们从头到尾游摄了一圈,又出“后门”,徒步上山,深入古寨,采风摄影。摄影人与游客必须登高远眺,才能领会到侗寨的恢宏。
图片
大山里的侗寨。
黎平县地区以山地为主,肇兴侗寨当地耕种的稻谷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大山形成的梯田盛为壮观,几乎可与加旁梯田媲美。
图片
侗乡梯田。
中午时光,我们游摄到大山中的纪伦侗寨,碰巧遇上村寨里有为长寿老人过世所作的“白喜事”习俗。只见全村寨的人在一起“聚餐”。一个老婆婆见到我们来客,热忱地上前,邀请我们入席共餐。
图片
来者都是客。
虽然肇兴已是一个出名的旅游景点,但由于当地的民俗和生活方式保存较好,跟中国很多的旅游城市比起来,肇兴的商业味道并不浓。来这里的游客印象最深的要属那“安静、淳朴、善良和热情”。当地人有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丝毫不理会身边的背包客们好奇的目光和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也没有因为外人的频繁到来而改变生活方式。
图片
侗寨之眼。
山里村寨遍布“卫星天线”,现代的信息时代与千年侗寨的古今衬映,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线。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少小女孩背着年幼的弟弟,与游客聊天互动。这些小朋友都不太怕生,其中一位“脏兮兮”的小男孩还用手势打出胜利的“V”字,任我拍摄。
图片
“八寨一山”是肇兴地区非常著名的徒步路线。八寨是指肇兴地区的肇兴侗寨、堂安、夏格、夏格上寨、上地坪、登江、纪堂和纪伦;一山是指以侗族的崇拜神萨岁为名的神山萨岁山,其风景极吸引人。
图片
老外骑车游肇兴。
肇兴与丽江早年在自助游背包客中口口相传的景遇很类似,是藏在大山深处的“背包客天堂”。西方游客心目中,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两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征异常凸显的旅游资源,那就是云南丽江地区和贵州凯里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当发现神奇的肇兴侗族风情可与丽江媲美时,肇兴成为又一旅游首选目的地。
图片
摄影器材知识
三脚架与快门线
摄影艺术创作时,使用三脚架如何保证照片最佳的清晰度?
最便捷的方法是配合使用快门线。使用三脚架摄影时,快门线的优点是在不碰动或接触相机时,就能按动快门按钮,避免相机的震动导致影像模糊。如果相机能够使用快门线,建议入一根。
无论是手持照相机还是使用三脚架,采用一些措施可以确保照片得到最佳的清晰度。
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产生模糊照片的原因,并逐一研究其补救办法。
照相机震动是模糊照片中最常见的原因,不均匀的手指压力、过大的压力以及猛然按动快门按钮都可能引起照相机震动。正确的方法是,先将手指直接放在释放按钮中心动的上方,然后缓慢、逐渐地施加压力,直至快门机构动作。拍摄完成以后,不要立刻松开手指。
站立拍摄时,双脚稍微分开,摄影者用一只手托举在照相机底座。托举法尤其适合于支撑装有远摄镜头或变焦镜头的照相机。对于更高的清晰度要求,还应该重视由呼吸所引起的身体移动。以较慢的快门速度,比如1/30秒拍摄时,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当环境需要以较低的快门速度手持照相机拍摄时,摄影者可以在轻轻地吸气或呼气后进行拍照。
如果以坐姿或跪姿拍摄,可依靠膝盖支住手臂或肘部。躺在地上拍摄时,可借助地面支住肘部。
仅使用三脚架,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非常清晰的照片。拍摄前,还须确保三脚架每条腿和云台是否锁紧,照相机一定要牢牢固定在三脚架顶部。
如果要用慢门,或者是一秒至几分钟以上的慢门,甚至是B门来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最可靠的是“稳定摄影”,也就是使用快门线拍摄。当你将构图、对焦、测光等所有的程序都完成以后,记住要关闭镜头的VR防震开关,再用快门线拍摄。
图片
人物介绍
张柯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晚报摄影学会理事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1994年12月《宁波晚报》创刊任首位摄影记者。1995年11月获人民日报社首届“华东新闻十佳摄影记者”称号;2003年获中国晚报第二届新闻摄影记者十杰(提名奖);2005年10月被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优秀中华文艺家”荣誉称号。
张柯至今发表获奖的摄影与文字作品不计其数,许多摄影作品在全国影展影赛中获奖、展出,甚至在国外发表、获奖。2011年1月,他集摄影精华的专著《记录与捕捉——张柯摄影作品集》,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事迹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国世纪专家》《中华文艺家大辞典》等多部大型典集。
张柯曾举办过多次个人摄影艺术大型展览,并应邀举行过各种摄影专题讲座。
张柯还是一位旅行家,至今自驾游抵达过全中国的每个省(市)、自治区,还旅行摄影到过全球七大洲的近七十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