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价飞涨10块一斤 淘菜菜全国基地直采保价保质保供

今年四月份一则“一车菠菜1300斤卖了15元”的短视频还在网络流传,谁料半年之后的“秋菠”已经华丽转身,一跃成为菜中“贵”族。十月上旬开始,新菠菜刚刚上市,价格屡创新高。10月22日,在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桥农批市场,菠菜的批发价最高已经达到10元/斤。市民直呼吃不起,“菜篮子工程”再度被人们更加频繁的关注。
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社区电商平台,淘菜菜25日发布“本地菜”计划,通过发挥全国范围的直采直销网络,直连全国近300个菠菜种植基地,保价保质保供,确保菠菜市场供给充足及价格稳定,帮助农民增收。
助农:从看天、看地到看市场
邯郸菜贩杨江涛就是那则“一车菠菜1300斤卖了15元”的短视频的拍摄者,他在河北邯郸市从事蔬菜零售生意已经15年了。杨江涛表示,从九月中旬开始,七月底播种的菠菜正处于幼苗期,北方菠菜主产区遭遇连续降雨甚至暴雨等极端天气,涝灾对露地蔬菜的影响巨大。
石家庄市常安镇里庄村郑彦超是菜农,也是蔬菜经纪人,他说:“(有的农民)原来种了10亩菠菜,这一季也许只种了2亩地。”算下来,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
对这一现象,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总结:农产品的风险主要是两点,一是天气,一是市场。天气因素可防不可控,市场因素是怎样影响菠菜价格的呢?
专家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分散,小农户面临大市场,无法绕开两个障碍: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供需不匹配记。这正是春菠行情惨淡、秋菠高开高走的市场原因;二是流通效率低,农村的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损失率达20%-30%,远高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对于菠菜等绿叶蔬菜,集中上市、销售时间短,流通效率直接影响田间价格。
对此,依托阿里特有的数字技术和多年沉淀的农业基础设施,淘菜菜采用了直供直销的助农模式,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直采直销网络。
图片
淘菜菜构建农产品直采直销网络
农产品产销全链路的打通,能让分散的农户深度融入供应链、直连万亿城乡新消费市场,缓解小农户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增收:价格周期中寻找确定性
菠菜一季种植期三个月,每年4月、10月是菠菜上市的高峰。今年4月份,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菠菜批发价格维持在0.55元/斤左右,是近四年来的波谷期,这个价格倒推到田间地头,农民亏损很多,这必然严重挫伤种植积极性。再叠加涝灾影响,今年秋菠价格波峰效应更加突出。
图片
近四年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菠菜价格
三亩、五亩的散户,怎么知道三个月后什么价格呢?藁城区的菜农郑彦超说,价格不行,下一季就减少面积,价格好了,下一季就扩大面积。
对此,社科院李勇坚教授说:“你和你村里的邻居种什么,并不代表全国大市场的趋势。”这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必然结果。
不独菠菜,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四年价格周期是共同的现象。种植者总是处于盈利、略盈、略亏、亏本的周期律中。
对菜农来说,价格是不确定的。而对消费者来说,即便菠菜烂在地里,市面上的零售价格也不便宜;秋季菠菜供不应求的时候,零售价格更加会水涨船高。菜农、消费者两头都没有得利,是中间商把钱挣了吗?
传统的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个体都没有错,都是市场经济下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个人行动。在菜农、消费者、中间商这场博弈中,中间商可以随行就市,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蔬菜替代。而对菜农来说,播种后3个月的种植期、采收后短短7天的销售期,这些博弈的代价都需要在最终销售上得到补偿,并且无法转嫁。对此,李勇坚指出,农产品种植“有点赌的成分在里面。”
淘菜菜生鲜行业蔬菜业务负责人罗杰表示,淘菜菜优势在于确定性,通过聚合确定性的订单,在种植端确定性采购,再通过确定性的流通链路,在确定性的时间内交付给用户,每个环节的确定性使供需匹配及商品流通效率极大提升。
图片
淘菜菜直连全国近300个菠菜种植基地
河北正定凌辉商贸是淘菜菜石家庄中心仓的供应商之一,现在每天给淘菜菜石家庄中心仓的供应6000多单生鲜蔬菜。这些来自石家庄周边的蔬菜通过确定性的流通链路在24-48小时内完成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从初级农产品到商品的蜕变。
确定性供应链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当石家庄的市民在淘菜菜下单购买菠菜的时候,藁城区常安镇的菜农们正在田间采收菠菜,这些菠菜分拣包装好,傍晚之前进入淘菜菜石家庄中心仓。明天,它会出现在家庭的菜篮子中、餐桌上。
社科院李勇坚教授表示,淘菜菜为代表的社区电商平台有两个优势:第一、链路短而精准,流通效率高;第二、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双轮驱动”,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以销定购、订单种植来指导农产品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李文)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