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先后引进了4艘航母,为什么只有“瓦良格”号被改建为现役航母?

骠骑兵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先后从海外引进了4艘二手航母,为什么最后只有“瓦良格”号被改建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先后从海外引进了4艘二手航母,为什么最后只有“瓦良格”号被改建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我国引进的第一艘航母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早在1984年就买了,那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跟西方世界处于一个蜜月期,特别能山寨的名声,这个时候还没开始呢。再者“墨尔本”号也实在太老,是英国在二战时期建造的,差不多就是那个时代螺旋桨舰载机航母的底子,等完工后,二战已经打完了,英国自己也从日不落帝国的神坛跌落,美苏为首的冷战新格局业已形成,英国国力无法维持战时海军规模,把许多军舰都甩卖给英联邦国家,其中巨人级航母“尊严”号,被澳大利亚买去,就是这艘“墨尔本”号,一次实战都没打过,事故却一直不断,和多艘军舰商船相撞,成了恶名远扬的灾星,手头居然有一百五十五条人命。最后退役,按正常流程拆除了全部武器和设备,只剩个舰壳子,作为废钢铁被我们买来。
购买“墨尔本”号确实也没有什么刻意的官方意图,就是正常旧船处理的商业行为,只是生意谈成后,在我国船舶工业圈内一时成了热门事件,这时才引起官方注意,毕竟当时我国船舶工业刚刚起步,真正的航母更是第一次直接接触,因此组织专家上船考察,进行全面的测绘,专家上船后才发现航母上的起降系统,包括一套美国原产的阻拦系统都没有拆除,这对于此时与航母相关内容一片空白的我国船舶工业,如同捡到一个大宝箱,不啻于一个意外的大惊喜,所以原本由刘华清将军派出的海军专家团队,扩展为国家级专家团队,对航母进行全面拆解分析,把简单粗暴的工业拆解,变成专业现场解析,完整逆推了“墨尔本”号的建造和设计思路,大概也就是这时开始,我国的航母梦,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图片
《老周军事:冰血长津湖》有声读物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欢迎订阅收听
这一点必须向当年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的刘华清老将军致敬,也向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终于为我国培养出可以完整解析航母的专家团队的共和国领袖们致敬!
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的经济依然窘迫,然而已经具备一个可以独立自主发展的,全体系基础人才完备的社会体系,这才是我们与其它第三世界国家迥然不同,日后得以跨越式腾飞发展的真正原因。其中就包括船舶工业,包括航母建造,就如八十年代初,第一次接触航母空壳的这些专家,当时各方面确实是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的,然而已经完整具备学习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可以自己培养梯队建设的框架结构。
同时,我也奥向“墨尔本”号航母致敬,正是从拆解这条二战时期的老旧航母起步,我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母战略规划布局。
毋庸置疑,“墨尔本”号不但舰龄太老,而且技术上也还是落后的二战螺旋桨舰载机时代,本身的落后和老旧摆在那里,显然不适合改建成我们的现役航母,所以最后在完成了全面考察勘测之后,还是作为废钢铁回炉。
而后我国才开始有意识的从俄罗斯引进了两艘退役航母,“基辅”号和“明斯克”号,这两艘航母都是苏联海军思路的产物,是具备了一些航母功能的巡洋舰,而不是正经航母,之所以购买,还是因为当时时机合适,而且价格便宜,以及我们自己学习的需要,仍旧是为培养自己的航母设计建造梯队打基础,作为航母本身使用,这两艘航母说白了也是没什么价值的,所以也并没有进行改建,现在这两艘航母都是作为主题公园对公众开放。
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瓦娘”的“瓦良格”号,原本就是苏联建造的主力航母,苏联解体时完工大约70%左右,还在乌克兰的造船厂,对于乌克兰来说,并不需要航母,也没有资金继续建造,所以只能将这艘建造了一大半的半成品航母出手。而我们在买下航母的同时,还几乎完整得到了所有配套图纸、相关工业设备及规划图纸这些软性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使得我们自己的航母工业团队彻底成型。
“瓦娘”也在停工二十年后,终于得以继续开工建造,最终成为我们的“辽宁”号。
图片
再接下来,几年以后,完全中国血统的“山东”号下水,成为我国的第二代航母。而和“瓦良格”号同属姊妹舰的“库兹涅佐夫”号,如今正是俄罗斯的唯一当家航母,前两年遇到事故,网络上我国军迷还戏言,可以让俄罗斯把“库兹涅佐夫”号开过来,我们来帮他维修。
引进四艘航母,最终只有对“瓦良格”号进行了改建,原因也很简单,通俗点说就像玩游戏的很多玩家喜欢看直播和视频学习技术一样,我国进口前三艘航母的目的也在于此,但又不仅仅是这样,毕竟建造航母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而现阶段世界上具备独立建造航母能力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建造航母的难度可见一斑。
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
我国购买的第一艘航母“墨尔本”号,历史比较悠久,是英国海军二战时期建造的,战争结束卖给澳大利亚,这才改名“墨尔本”号。这艘航母也是我国购买的第一艘航母。
1982年,“墨尔本”号到了退役的时候,澳大利亚将它拆的只剩一个空壳,于1984年作为废钢铁以360万美元卖给了中国。有朋友估计要问了,买一个空壳过来做什么?要知道我国在航母建造技术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建造航母和建造一般的船可不一样,巨大的船体导致航母的结构极为复杂,先研究航母的结构没有任何问题,这个时候买一艘啥都有的航母明显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价格贵出不少不说,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没能力研究航母上其他的精密的配件。因此,买一个壳子最为合适。对于“墨尔本”号航母具体的参数就不说了,毕竟只是一个空壳。
中国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印度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历史,印度就是想要一步到位,结果这艘航母到现在还没服役。
中国购买的第二艘航母是“基辅”号,这艘航母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方面没能力负担庞大海军的开支,于1993年将它退役了,之后就卖给了中国。
图片
“基辅”号航母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购买的第一艘航母,满载排水量为4.2万吨,全长273.1米、全宽49.2米 ,最高速度为32节,续航距离是13000海里。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搭载32架舰载机,各种技术在当时也算得上比较先进,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将航母结构摸得差不多了,具备了进一步研究航母其他技术的基础,所以就买了“基辅”号。网传大连天马拆船公司花了7000万元人民币买了“基辅”号,但这个价格明显高于废钢铁价格,应该不大可能。
第三艘是俄罗斯的航母“明斯克”号,买这艘航母的原因是当时中国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技术,“基辅”号买回来后发现还是很难参透其中很多的技术,于是就又买了一艘差不多的“明斯克”号来进行对比学习。
但这艘航母并不是直接从俄罗斯手上购买的,还是因为俄罗斯没能力养活这艘航母,于是将2艘航母一起打包卖给了韩国大宇集团,韩国曾计划改建成自己的航母,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也无力承担,只好再转手,最后就被中国以530万美元买下了。
“明斯克”号航母排水量为4.3万吨,采用4台汽轮机,航速32节,续航力达13500海里,全舰成员超过2000人。这艘航母比较特殊,一半像航母,一半又像巡洋舰,可以搭载垂直起降战机、反潜直升机,也装备有巡航导弹、防空导弹、反潜导弹等独立作战的武器系统。
最后就是“瓦良格”号航母了,“瓦良格”号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是姐妹舰。购买这艘航母的历程比较波折,先是俄罗斯用它来偿还债务,给了乌克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通过澳门一家“旅游公司”出面以2000万美元购买“瓦良格”号。但当时由于国际环境,这艘航母同样是被拆得几乎只剩一个空壳,才被允许卖给中国,后来又因为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土耳其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谈判,最终中国在花了10亿美元保证金后才得以通过,通过后不久就遇到了大风暴,被拆得差不多的“瓦良格号”几乎抵御不了,在希腊埃维拉岛浅滩搁浅了,之后又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沿非洲西岸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于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才驶入了大连港。
图片
总结而言,“墨尔本”号太老旧,技术也太落后,显然不适合改建,但作为第一次让中国零距离接触到航母,这个历史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
“基辅”号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航母,搭载舰载机数量太少,原本就是苏联航母发展进程中的探索过渡产物,自然也不适合改建。
“明斯克”号排水量大,搭载舰载机数量也不少,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当中国引进“明斯克”号后,就有很多军事观察家认为将会改建成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但是经过全面分析权衡,“明斯克”号已经是个成品,完全定型,而且是按照当年苏联海军的使用思路来建造,和中国海军的航母需求还是有很大差异,要进行符合中国海军需求的改建,恐怕非常困难,所以最后也没有进行改建。
而“瓦良格”号是建造完成了大约70%的半成品,可以根据中国海军的需求进行改建,而且舰体体量也合适,基本技术班底也不落后,所以全面分析下来,是非常适合中国海军,因此“瓦良格”号才成了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