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和黄维金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刘玮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期刊在线发表题为“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response to SARS-CoV-2 in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建立了新冠病毒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检测方法,并首次系统的研究了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ADCC抗体的动态变化。
ADCC效应是抗体Fc段介导的免疫反应之一。为了解 ADCC 效应与 COVID-19 疾病发展的潜在相关性,研究人员建立了评价ADCC抗体水平的检测方法,分析了255名COVID-19患者(包括无症状、轻症、中症和重症患者)血清样本中ADCC抗体与中和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在感染10天后激活ADCC效应,感染后11-20天ADCC效应达到峰值,早于中和抗体的峰值时间(感染后21-30天),ADCC效应在感染后6-12个月内保持相对稳定,在感染后400天仍可检测到ADCC效应。总体来说重症患者ADCC活性较高,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康复患者ADCC活性高于死亡重症患者。
Figure: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 in
COVID-19 patients over time
对新冠病毒S蛋白不同功能区诱导ADCC抗体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S2和RBD是诱导ADCC抗体的主要抗原区,S2诱导中和抗体较弱,而诱导的ADCC抗体较强,S2在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COVID-19患者血清和疫苗免疫的鼠血清中的ADCC效应基本不受变异株(VOC,B.1.1.7、B.1.351和P.1)的影响。以上发现有助于更好的认识新冠肺炎疾病进程中ADCC抗体的作用,ADCC活性有可能是评价新冠肺炎疫苗及治疗性抗体的有益表征指标。
Figure:ADCC activity in human patients and mice infected with SARS-COV-2 variants or inoculated with various vacc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