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单机黄金年代的“神作”《秦殇》,今天在Steam正式发售了

加盐 | 文
《秦殇》今天在Steam正式发售了,正好给不了解的年轻同学再介绍下它吧,虽然有点暴露年龄。
图片
从个人的角度说,它应该是我接触的第一款类暗黑游戏,第一款PC上真正意义的“大作”,尤其第一次玩到它的场景也很特别——学校的微机课上。
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图片
“老师,那人在玩三维弹球!”
提前完成老师通过远程协助发下来的office作业后,我悄悄打开了藏在某个盘里的那个武将头像图标,很快发现,这是款一眼看上去就很“高级”的2.5D画面游戏,系统还贼复杂。
图片
当时主力机仍是小霸王的我,这降维打击可想而知有多震撼,后来只要能抢到那台电脑,我都会在课堂时间想办法玩一会,最后断断续续加一块,也有几个小时了。
尽管还没开始上历史课,但我知道,这游戏讲的是古代的故事,主人公在世界里可以自由的探险,战斗需要即时的操控,可以看到血条和蓝条,背包能装乱七八糟的装备,其他便没探究太多。
图片
长大后了解到,游戏的名字叫《秦殇》。它被视为国产单机黄金年代的亮眼注脚,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次优秀解构,当然,从游戏本身的维度来说,它更是款好游戏。
图片
《秦殇》发售于2002年,对多数90后来说,了解它的时间节点估计和我一样是在小学。如今再看,你一眼就能看出它借鉴了暗黑的设计,UI、视角、战斗、系统界面都有暗黑的味道。
图片
而游戏剧情从大胆又不失合理性的改编出发,选择了刚毅正直,可为一代明君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作为主角,一个悲剧色彩的人物,将历史上他被秦二世(赵高和李斯恶意修改诏书)赐死的命运改写,让他在蒙恬大将军的帮助下得以保留性命,并踏上了行走于乱世中的旅途。
图片
除了标准的复仇主线,《秦殇》强就强在用支线和冒险中的零碎故事拼凑出了一个接近现实中秦二世时期的年代,暴虐统治与民不聊生,造就出游戏的最好舞台。
身为扶苏的你,会遇到许多需要不公平的、需要帮助的、试图反抗的人和事,强烈的冲突感带来了非比寻常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厚重的历史气息。
图片
代入到本该是下代秦王的视角,见证陈胜与吴广起义失败的场景,想想就有点历史魔幻主义了。
图片
而像什么多结局里的后宫结局,也成了后来玩家津津乐道的谈资。只要你带着四位女主打过最终boss,便能实现这个听起来针不戳的梦想。
图片
最关键的是,你会发现七个结局里大多都是归隐相关。意思是无论你的装备多好,操作多牛逼,大秦终究会亡。
开发者仿佛想告诉我们,身处历史的洪流之中,即便曾经贵为一国储君,仍无力扭转局势的走向。时势确实会造英雄,但别忘记它会掩埋更多的人和事。
瞧,思维格局瞬间就打开了。
图片
相比故事的出彩,《秦殇》在游戏系统方面的表现主要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暗黑的ARPG玩法内核已经趋近成熟。
《秦殇》要做的是与中国的文化融合,所以它引入了五行元素相克的设计,道具和技能体系也基于中国武侠文化的认知,这样会有既视感,但也保留了自己的设计特色。
图片
坚实、稳定的游戏体验,加上不乏思考且弘扬历史文化的背景故事,让《秦殇》变成了国内单机玩家记忆里蒙上一层薄灰的上古遗产。
有点遗憾的是,《秦殇》背后的制作商目标软件,现实中走过的路其实和游戏里的扶苏有些相仿。
如今在steam看到开发商一栏还写着Object software,诉说那个年代的辉煌,就不禁唏嘘这家曾是国内一线水准的开发商。
图片
盗版猖獗,单机时代到网游时代的转变,团队分崩离析,让这部作品至今停留在一代。即使二代的消息传了很多年,但后来网传项目被砍,都完全不让人觉得奇怪了。
图片
网图,看着有刺客信条内味了
现在有时想想,这样也好,属于秦殇的故事其实讲完了,选了最合适的主角,有着最合适的玩法,如果它出续作,该用什么视角?换个人再经历一遍这段历史吗?
那不如做个“唐殇”,“宋殇”呢,历史总不缺故事可以讲的。
话说回来,重新在Steam上架发售的这个版本,因为是欧美代理商全权发行,“国籍”从中国变成全世界,所以不再拥有原版的简中语言和中文配音。
图片
它被英译成了符合老外理解能力的“prince of qin”(大秦王子),留下故事主角是谁的直白描述,却丢掉了“殇”的神韵,不得不说有点可惜。
倒是27块不到的首周折扣售价保持了老游戏的低调,如果有汉化补丁,倒挺值得重温一下。
图片
记得看到Steam发售新闻的那一刻,我一度幻想过,如果某个平行世界,秦殇得到暗黑2一样的高清重置待遇,能在国产游戏的领域内再掀起一波讨论吗?
我想,至少这个改变“世界线”的历史故事,放在现在的国产游戏中依然是翘楚。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正因为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