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次子胡思杜:一生未婚36岁自尽,被表哥草草葬于郊外

胡适次子胡思杜:一生未婚36岁自尽,被表哥草草葬于郊外
1948年12月14日,蒋介石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并派专机迎接。胡适得此消息,决定乘机南飞。谁料想,他的小儿子胡思杜竟表示暂留在亲戚家,不随父母南行。胡思杜的这一拒绝竟成父子永诀,留下的是胡适胡思杜父子永远的遗憾。
图片
胡思杜是胡适的小儿子,1921年12月17日出生。胡适为次子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念之情。
胡思杜幼时顽皮,不好读书,喜欢玩乐,好交朋友。但思想活跃,曾做过胡思杜家庭教师的罗尔纲在晚年著作《胡适琐记》中说,胡思杜从小有进步思想,比较爱国、热爱鲁迅等等。
1939年,胡思杜随如亲避难上海,胡适委托一位竹姓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这位竹姓朋友写信告诉胡适:“小二在此读书,无共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胡适遂于1941年5月安排思杜到美国一所教会学校就读。
图片
胡思杜在美国呆了8年,无心读书。回国后,胡适的许多朋友都积极替他介绍工作,但胡适以“思杜学业不成,不是研究学问的人才”为由婉言谢绝,只同意胡思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意在让他能多读点书。
1948年初,平津形势危急。蒋介石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抵南京,并派出专机飞到北平接胡适和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等人南下。胡适决定走,但思杜却不愿意随父母南行,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
胡适夫妇没法,只给思杜留下许多细软和金银首饰,说是让思杜结婚时用。那年胡思杜已27岁。
图片
北平解放后,胡思杜到华北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去教书。1950年9月,国内掀起“批胡”的风潮。作为胡适的儿子,思想进步的胡思杜迫切地想要融入新社会,表现得十分积极,他不仅到堂舅家取走了父母留给他的那一皮箱财物,上缴给组织,说“他以后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向党组织表示他的忠心”,斥骂父亲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宣布与胡适脱离父子关系。
胡思杜原以为与父亲胡适划清了界线,就可以过上平安的日子。后来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幻想。
图片
胡思杜生命最后几年唯一的亲人是他的远房堂兄胡思孟,其他亲戚如堂兄胡恒、舅父江泽涵等身份都是干部,胡思杜怕连累他们不常往来,而胡思孟是个工人,目不识丁,没什么好怕的。
因为成分不好,胡思杜一直没交上女朋友,别人一介绍,女方一听他是胡适的儿子,是战犯的儿子,都不愿意了,直到三十好几还是单身度日。他一直努力工作,尽量乐观,以为会得到新社会的容纳。
他一直想入党,到了1957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认为贡献的机会来了,于是积极主动给院系领导提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哪知风云突变,他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打击,1957年9月21晚,上吊自杀了。
图片
他留下一封遗书给胡思孟:“现在我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现在我已经死了,你不要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留下的600多元钱,公债券200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个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
胡思孟不敢追问具体细节,只好怀着悲痛和学院的打杂工,在唐山郊外的一片野地里挖了一个土坑,将胡思杜草草埋葬,立了个小木牌,如今已经找不到了。
图片
1962年2月,胡适在台北去世。他和妻子江冬秀至死都不相信小儿子已死,在胡适的葬礼上,江冬秀问大儿子思祖:“思杜也知道你父亲的死讯吗?”思祖想了想,对母亲说:“他已先于父亲离世了”。江冬秀听完就晕了过去。
1980年11月,也就是胡思杜去世23年后,被昭雪。一个时代的悲剧,应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