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r”来LPL的可能性是一条波浪线

图片
当LCK在广泛讨论工资帽制度的时候,国内不少观众、媒体已经开始畅想Faker来LPL赛区的美好未来了。当我刚刚看到国内类似言论的时候,态度只是一笑而过,但是在深挖工资帽与电竞赛事的结合之后,我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因为“Faker”来LPL的可能性走势,似乎是一条两头高、中间低的波浪线。这个曲线的走势,可不是官方乐于看到的。
作者:二闹
图片:来自网络
S11半决赛即将打响,成功杀入半决赛的4支队伍分别是LPL队伍EDG与三支LCK队伍T1、DK和GEN。不过就在“三英战吕布”的戏码要上演时,3支LCK队伍的大本营整出了一些幺蛾子。
26日,韩国媒体INVEN发表了一篇标题为《선수 연봉만↑ 게임단 매출↓ e스포츠가 위험하다》的文章,大意为选手薪资上涨、队伍营收下降,导致电竞行业产生危机。这篇文章在韩国以及其他国际地区的电竞行业中均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不过重点还在后面,在该文章发布后不久,海外媒体UPCOMER发布爆料,称LCK正在推进联盟从2022年赛季开始实行“工资帽”制度。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LCK赛区引起了不小争议。不少当地粉丝观众认为,LCK将要实行的“工资帽”制度会导致赛区内大量一线选手资源向其他赛区外流。同时,由于媒体在披露LCK的“工资帽”计划时同时点明了T1为该制度的最大反对者,一些当地粉丝也开始担忧起Faker这位LCK超级明星在未来的收入以及去留。
有趣的是,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国内,LPL赛区的不少观众以及媒体在传播这一事件的同时,甚至有不少已经开始畅想Faker来中国打比赛的景象。LCK的“工资帽”计划在国际范围内受到热议,引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少,比如“工资帽”究竟会为电竞带来怎样的影响?电子竞技是否适用工资帽制度?以及粉丝们最关心的问题:Faker真的有可能离开LCK赛区吗?
图片
工资帽到底是什么?
在LCK这些事件发生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舆论对事件的讨论其实都集中在工资帽对联盟的影响上,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过在分析这一问题之前,我们还是需要搞清楚,工资帽到底是什么?
维基百科对工资帽的解释并不难理解:在职业体育中,工资帽是一种协议或规则,它限制了球队可以在球员工资上花费的金额。它作为每名球员的限制或球队名册的总限制存在,或两者兼而有之。
了解传统体育的读者对于工资帽会比较熟悉,在北美四大联赛中,NFL、NHL、NBA这三大联赛均有成熟的工资帽制度,而在MLB这一联盟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工资帽制度,但是也有换汤不换药的奢侈税制度。除了这些赛事,国际中一些大型职业体育联赛也均拥有工资帽制度。
显然,如今在电竞行业中被广泛讨论的工资帽制度,正来源于自己的前辈传统体育行业。而从字面意思来看,工资帽似乎就是对选手或者整个队伍的薪资水平做出限制,或者更通俗点讲,为选手或者队伍薪资设置天花板。但是如果仔细了解在传统体育领域已经十分成熟的工资帽制度我们也能够发现,其实如今一些大型体育联盟的工资帽制度并不止限制薪资上限,对薪资下限也有所规定。
与此同时,工资帽对选手或队伍的薪资限定数额也有说法。虽然在不同的职业体育联盟中,他们关于工资帽的算法各有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工资帽的具体数字均与联盟的营收情况相关,这其中涉及到几大营收元素,比如门票利润、商品销售利润、媒体版权利润等。
当然,与这些生硬的内容相比,工资帽存在的意义对于电竞行业更有参考价值,而工资帽的意义也有具体解释:体育联盟通过工资帽,来降低总体成本,并限制富裕俱乐部通过大量签约顶级选手来巩固统治地位,从而保持联盟竞争平衡。
图片
了解了工资帽是什么以及工资帽有何意义,我们便可以进入正题,分析工资帽是否适用于电竞?这一问题的答案仍然可以参照传统体育行业。从过往传统体育的实践经验来看,工资帽确实能为联盟整体发展带来显著利好,但实际上,传统体育在实行工资帽制度的悠久历史中,仍然还未解决工资帽带来的部分争议。
即便不考虑工资帽在各类传统体育联盟中具体怎样实施或者如何计算,可以肯定的是,工资帽制度带来的效果便是向上对职业选手的薪资进行封顶,以及向下对职业选手的薪资划出底线,以此来限制所有参赛队伍的薪资支出。这就带来了最明显的争议,头部选手的薪资水平受到了直接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底薪也有限制,这让工资帽看起来就有了“劫富济贫”的味道。这样的争议在如今的传统体育行业中仍然会时不时引起一些球队或者顶级球员的抗议甚至是罢工。
不过瑕不掩瑜,工资帽制度为这些传统体育联盟也带来了更加可观的持续发展动力,赛事质量在工资帽制度下也有可靠保证。因此,如果从联盟发展角度来看,如今营收问题被摆上台面的LCK,在实行工资帽制度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动机。
图片
“Faker”可能性曲线的第一个峰值
标题与这里提到的Faker都打着双引号,意为此Faker非彼Faker。Faker是否会前来LPL?背后所蕴含的本质问题其实是工资帽制度是否会导致LCK顶尖选手资源流失。从短期眼光来看,这样的可能性不小。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LCK赛区率先开始实行工资帽制度,那么这一赛区的顶级选手薪资便会大打折扣,此时,LPL、LCS等没有实行工资帽制度的赛区队伍便拥有了比LCK队伍更强势的议价能力,这必然会导致LCK选手资源被其他赛区队伍挖角。更重要的是,韩国选手本身就是其他赛区队伍眼中的香饽饽。此时,“Faker”可能性曲线的第一个峰值就出现了,这也是国内媒体大量讨论“Faker来LPL成为可能”的原因。
但是,“Faker”可能性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是有前提条件的,也就是未来,整个英雄联盟电竞生态系统中只有LCK一个赛区存在“工资帽”制度,这样一来,其他赛区才有挖角的空间。不过,出现这种前提条件的可能性极低。
何以见得?在今年8月的腾讯电竞年度发布会上,腾竞体育联席CEO金亦波就透露,LPL赛区也将引入工资帽制度。这意味着,LCK与LPL两大赛区将前后脚踏上工资帽的道路。而且更关键的问题来了,当LPL赛区也被工资帽限制,赛区队伍又如何拿出更高的薪资来吸引“韩援”呢?
行文至此,也许读者又产生了疑问,即便LPL赛区也将实行工资帽制度,外面也还有虎视眈眈的LEC、LCS等赛区,这岂不是意味着LCK与LPL的顶级选手资源都要外流?其实不然,英雄联盟电竞生态相比一些顶级传统体育赛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覆盖全球的地区联赛体系。
举个例子,在NBA中,一些球员只能通过抗议、罢赛的行为来表达对工资帽的不满,但是在英雄联盟电竞赛事体系当中,如果出现只有个别赛区实行工资帽制度,必然会导致本土联赛选手远走他乡,前往其他地区联赛。这样一来,不仅一些俱乐部会因为人才流失而导致自身品牌价值腰斩乃至崩塌,甚至有可能导致全球赛区之间的失衡。因此,如果从英雄联盟电竞生态的构建者角度出发,工资帽制度带来的上述问题就是一道“送分题”,拳头放任整个生态因为工资帽制度而失衡的可能性并不大。况且,即便拳头官方不将工资帽机制在全球各赛区普及,LCK和LPL两个赛区也不会心甘情愿去当“冤大头”。此时,“Faker”可能性曲线也就落回低谷了。
图片
“Faker”可能性曲线还有第二个峰值?
从上文来看,将英雄联盟全球赛事生态看成一个整体,如果LCK与LPL两大赛区要实行工资帽制度,其他赛区幸免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而如果工资帽制度在英雄联盟赛事生态中能够普及开来,整个生态获得的利好也十分明显。
一方面,正如工资帽制度存在的意义所说,这一制度首先能够降低总体成本,帮助队伍在营收与支出方面实现更好的平衡。其次,薪资限定也会阻止一些财大气粗的队伍通过组建“银河战舰”来巩固自身统治地位,避免联赛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出现。这不仅有利于参赛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对观众来说也是赛事内容质量的一大保证。
而另一方面,工资帽制度也有利于校正行业的一些“病态”,例如选手身价泡沫。在过去,我们经常见到“XX俱乐部花费XXXX万天价引进XX选手”,天价选手交易在行业内已经愈发普遍了。诚然,这些天价交易彰显了电竞明星自身耀眼的品牌价值,但是在品牌价值之外,多方竞价造成选手身价过度溢出也是原因之一。在明星选手动辄千万的转会费用之下,电竞俱乐部运营成本高昂、营收困难、商业变现能力较弱的问题也被一再放大。这样一来,入局成本在持续攀高加上商业模式短板存在,整个行业也在变得更加畸形。长远来看,这样的“病态”并不利于俱乐部、赛事乃至整个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工资帽制度融入电竞赛事,可以说既有必要性又有必然性。
当然,即便从上文来看,工资帽制度对行业带来的利好更加明显,后者直接从传统体育“抄作业”也不是明智之举。因为“Faker”可能性曲线似乎还存在着第二个峰值。
是的,问题还没有结束。上文提到过,以传统体育的经验来看,工资帽的计算与赛事的门票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媒体版权收入等各方面营收能力挂钩。在单一的联赛中,这样的制度看起来很合理,也已经经过了传统体育赛事的检验,但是如果放到英雄联盟的赛事生态中,问题就出现了。
就以LPL、LCK、LEC、LCS四大赛区举例,不同的赛区面对着不同的市场,不同联盟的各方面营收能力以及总营收能力自然有所差别。就如LPL坐拥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游戏电竞市场,虽然LCK被称为“第一赛区”,但是只在观众数量上,LPL赛区的观赛人数就有可能比肩甚至超过韩国总人口,两大赛区的营收能力自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如果按照传统体育的经验来制定工资帽制度,两大赛区的工资帽数字必然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差异。
各个赛区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工资帽,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也恰恰就出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这样几个假设,假设LCK的工资帽为500万,LPL的工资帽为1000万,这意味着即便LPL队伍同样被工资帽所限,但是LPL队伍可使用的薪金空间仍然远高于LCK赛区队伍,这样一来,LPL队伍是不是仍然有充足的余力去挖角LCK的选手资源?同样的问题在其他赛区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Faker”可能性曲线便会达到第二个峰值。
那如果各个赛区都得实行统一的工资帽呢?这仍然是一条死路。不同赛区之间营收能力不同、商业价值不同,如果使用统一的工资帽,工资帽数字过高对一些营收能力较弱赛区形同虚设,数字设置过低又会引起类似LPL、LCK这些头部赛区选手更强烈的抵触情绪。
传统体育行业中,一个赛事品牌下可能只对应一个联赛,然而在英雄联盟的整个赛事品牌中,却还包含着多个地区联赛及其品牌。在传统体育中实行起来并不费力的工资帽制度,在电竞赛事的实际情况下却不见得完全适用。
这时,英雄联盟实施工资帽制度的最大问题就出现了:如何在确保“Faker”可能性曲线不会上涨的同时将工资帽制度落地下来?而这个问题,也注定了电竞行业虽然需要工资帽制度,但是却无法“摸着传统体育过河”。
图片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