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台湾味的一代编曲家

图片
第十集
刘清池
图片
第十集 刘清池
(以下为文字实录)
图片
气质儒雅、语调柔和、一口流利台语的刘清池,带着温暖的笑容畅谈着他的音乐故事。生性低调、生活单纯,投入音乐幕后工作逾半世纪的他,是流行音乐圈具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的作品陪伴了不只一世代的台湾人,更深深烙印着台湾味,化成这岛上人民的群体记忆。
|用好奇开启音乐之路|
1943年刘清池在台北艋舺出生。那一年,古伦美亚唱片出版了日治时代最后一张黑胶《台湾の音楽》选辑。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1945年台湾告别了日本长达半世纪的治理。
他和音乐的关系从观察开始建立的。国小上音乐课时,好奇著老师手脚并用踩出的风琴声,小小的脑袋记下了老师的动作,再利用四下无人时溜进教室,坐在风琴前复制老师的动作,自然而然学成。
1960年代以“旋风系列”与“候鸟系列”电影走红日本的小林旭,这股风潮传到了台湾,吹进了刘清池年轻的心。“当时小林旭都背着吉他四处流浪,十分帅气,让我想也跟他一样,所以想学吉他。”于是买了吉他与日本昭和时期作曲暨吉他演奏名家—古贺政男的吉他教学书籍,在家研习;“看电影的时候,音乐从电影院音响播放出来的特别好听。我拿着纸跟笔进戏院,想把音乐记起来。片头播放时我就赶紧记下音符,等片尾播放时校正。当电影播放完,主题曲的旋律我就会了。”
图片
|与铃铃唱片出辑|
1965年从艺工队退伍的刘清池,和军中认识的友人协议一起开音乐教室,“要教打鼓的陈胜吉恰巧是‘铃铃唱片’(注1)老板洪传兴的邻居。当时洪老板在三重拥有好几栋相连的房子、录音室与唱片工厂。当时我们三个人把构想跟他说,他不但慷慨地提供一间空屋给我们,还让公司挂名音乐教室,以利招生使用。”
当时学乐器的风气不盛,招生困难。洪老板觉得刘清池的吉他弹得不错,于是提出一个想法:自己录唱片吧!1967年,刘清池录制了台湾第一张吉他演奏曲专辑,“那时候还没有人录,我就边录边摸索。乐器配置就一把主奏吉他、一把伴奏吉他再搭配贝斯,演奏曲目以日本歌谣为主。”
“推出专辑后,台东正声广播电台提出采访邀请,我就跟洪老板在前往台东的路途中,顺道进入屏东山地门原乡等地录音。当时洪老板就扛着两轨盘带的录音器,选在晚上原住民最轻松的生活姿态下,拿起乐器时自弹自唱录音。录音时还躲在山沟,避免蚊虫振翅与风声影响收音,虽然辛苦,但录起来声音格外自然生动。”
吉他演奏专辑受到市场不错的回响,引来其他公司录音的邀约。就在专辑越录越多、口耳相传下,不久,刘清池以乐手之姿在活跃唱片界。此外,他曾在西门町世界酒店与刚开幕的希尔顿饭店驻场伴奏,与鼓手王裔旺等人共事过;台视长青电视节目《五灯奖》开播时也短暂的担任乐手。
|看书摸索学编曲|
当时唱片制作端分成三大区块:作词、作曲与编曲。找歌选歌、决定录音内容的老板,他就是制作人;或作曲者来教歌手唱歌,也算是制作人。
刘清池曾向江明旺学过三个月电吉他精进琴艺,当时江明旺在四海唱片(注2)参与编曲。有天,四海唱片老板询问刘清池是否能帮忙编曲,“原本我不会所以婉拒,就在他不断的鼓励下,才提起勇气开始研究。当时台湾没有相关书籍,就委托朋友从日本代买;虽然不会日文,就凭借着日文汉字理解摸索。学习时,先辨别每个乐器的声音与音域,接着是声部的分配与结合。”读懂理论不够,还大量欣赏他人作品、加以分析后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就在反复聆听、研读、分析、思考下,一点一点累积编曲的能力。他的第一首编曲作品就收录在姚苏蓉的唱片里。直到邓丽君的出现,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注1:铃铃唱片是台湾战后第一家生产山地流行歌唱片的唱片公司,唱片出版时间为1961~1979年止,曾出版过卢静子、陆森宝等人的作品。
注2:四海唱片成立于1955年,将国语流行音乐推广到东南亚、走向国际。
|与邓丽君“随片登台”|
“永远的军中情人”邓丽君在1967年加盟宇宙唱片,该年9月推出第一张专辑,那时她16岁。
“邓丽君第一张唱片还是国乐伴奏,第二张开始就是西洋乐队了。有次她在中山堂开唱,我的老师江明旺和唱片公司老板有了摩擦而离开,于是老板和录音师龚幸道找上门,他们知道我有编曲,但未必是用我的名字发表。”在这个契机下,从1968年10月出版的《邓丽君之歌第九集》起,刘清池的名字开始出现在编曲字段上。
邓丽君因演唱连戏剧《晶晶》同名主题曲走红全台,接着1969年发行唱片《再会吧!17岁》,正式与青春告别。在邓父与宇宙唱片安排下,拍摄第一部主演电影《谢谢总经理》,刘清池参与该电影的音乐制作。邓父顾及女儿还年轻,不适合谈情说爱,于是剧情就以能歌善舞的少女游记为主。拍完后,安排一趟“随片登台”的宣传行程。“随片登台”可说是最初始的巡回演唱,在电影开演前、放映中段或片尾,让明星上台演唱几首歌,借此刺激观众购票进场,是当时的行销主流手法。
1970年邓丽君、刘清池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搭著载满器材的游览车出发,从高雄开始逐步往北,为期近一个月。“邓丽君现场演唱,乐手在旁边伴奏,台下满满的观众。乍看之下票房很好,结算时剧院反应许多观众是免购票的小孩,因此收到的钱少,但内行人都知道是跑票比较多。”
刘清池伴随着邓丽君的蜕变,唱片封套上原本的“天才歌星”封号,随着年纪改为“玉女巨星”;1971年4月,宇宙唱片出版《邓丽君之歌第二十集》后,邓丽君即往香港发展,该张也是刘清池与邓丽君最后的合作。
|飘扬的魔音电子琴声|
音乐一直离不开生活娱乐。早期台湾北投温泉区曾盛行“那卡西”,自卡拉OK兴起,那卡西从温泉区出走到台湾各地。原本一人演唱一人伴奏的那卡西,在七〇年代初逐渐被一人自弹自唱的电子琴取代,并在西餐厅与宵夜场广为流行。
当时朋友买了电子琴摆在自营的“竹叶青餐厅”,想找刘清池来弹。“当时的电子琴琴键有上下两层,一只手弹旋律、一只弹和弦,脚要同时踩踏键控制Bass与鼓的节奏。那时我还不会弹,看了构造摸索一下就大概知道了,比较难的是要熟悉音色。”后来电子琴的结构研发得更完善,在他的辛勤练习下,弹起来就更得心应手。
因缘际会下,1973年豪华唱片推出电子琴演奏乐黑胶《绮丽电子琴之旅》,刘清池成为该类演奏乐专辑第一人,推出后深获大众喜爱,当时他便利用录音空档为多家唱片公司录制电子琴唱片。他指尖下的琴声,富有魔幻般颤抖的声线与高辨识度的音色,旋律中流露出独树一格的气味。“因为我是一个人弹一个人录,不管是节奏还是旋律,情感都一致,听起来似乎更容易打动人心。”
后来有唱片公司为了销售量出奇招,将原本风景画的封面换成清凉装扮的美女图,用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刺激买气。当时民风保守,有亲友看到了,误以为音乐跟封面一样走香艳风使他哭笑不得,成为一则趣事。
从黑胶封套上写着“四声道/电脑魔音琴/刘清池指挥编曲”,到卡带CD封面印着“双立体电子琴”“江湖走唱音乐”“激光环绕音效”等字样,弹奏著世界民谣、电影歌曲或时下流行歌等的演奏乐,唱片长销数十年。至今在音乐串流平台上搜寻:魔音电子琴或电子琴老歌,就能找到它的徒子徒孙。这横跨近40年的旋律,也化为一股属于这岛屿的气味,纪录了时间的味道。
图片
|不为人知的录音室故事|
早期的录音室是用五线谱。当总谱写完后,因各乐器演奏段落不同,需要依乐器再手誊分谱,完成一首曲子的谱往往要好几天;后来有了复写纸,分谱的速度有快一些。录音结束后,费工的分谱就如同废纸,失去作用。
“翁清溪从美国学成归国后,将简谱带进录音室。当时有参与录音的我看到了,开始想:简谱比五线谱更简洁,可以把乐器都写进去,和弦用代号表示,这样就是不用分谱的总谱了。”当有影印机时,早已固定是A4规格缮写的简谱总谱,录完音谱能留也好收纳,便开始大量流传。这就是台湾流行音乐圈惯用简谱总谱的由来。
起初,除了编曲还要指挥乐队录音,遇到中秋节至农历前年的大月,一天要录四张专辑,忙到无法再指挥;所幸录音班底都是有默契的电视台乐队,刘清池也熟悉信任乐手,便放心赶编曲不再指挥了。时常一心二用的他,在编曲时还能同步细听乐队录音。这看似超乎常人的能力,有天引发他的担忧,“每天都过著作息不正常的生活。再这样忙下去,赚的钱迟早会变成医药费;再来,一直忙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不是我所愿。”
刘清池在43岁时举家移民澳洲,企求换得单纯的生活,那时正是台湾唱片业最繁华的年代,仍有大量案件期待他承接。刚移民过去时因为人生地不熟,一切尚未步入轨道还有空档回台湾,一回国工作立刻找上门。后来案件就集中在返台停留的2~3个月进行,维持十几年的台澳周期往返。
“为了家庭,时间到,就要回去,这是我的原则。可是工作不一定每次都能在停留台湾的期间完成,于是到澳洲接着做。当时澳洲只有邮局能传真,是太太开车去将写好的谱传真回台湾,我在家电话联络并继续写谱。通常一天要跑好几趟。”
|编曲的艺术|
编曲是整合器乐与人声,丰富歌曲内容的声音设计。关于编曲,刘清池认为:第一、读懂歌词,感受旋律。歌词是一首诗,需要深究字里行间传达的意义,再思考歌词与旋律的结合。如果能接收到歌词表达的情感,编曲时就容易展现;第二、把握声音特质。了解歌手的音质与唱法后,再着手乐器的搭配。
“编曲不是天马行空,是有根据的。当你能尊重歌词的内涵,编曲时自然会有方向。只在乐理结构或声音上做文章,是无法直捣人心的。”
例如经典歌曲〈爱拼才会赢〉的诞生,正是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之时,歌词鼓励著失意不得志的人要正向面对未来。因为如此,他在编曲时考虑的,就是让人有积极向前的感受;前奏先一小段如内心烦躁焦虑的密集鼓点,接着踩着坚定脚步的咚咚鼓声象征勇敢迈进未来,透过声音表达心境转换。“当时叶启田听了就说:‘光听到前奏就觉得是振奋人心的好歌!’”
因为戏剧《天桥上的魔术师》与Podcast《台湾通勤第一品牌》的引用而受到注目——1988年江蕙作品〈你著忍耐〉,歌词视角着重爱情与面包。虽然相爱,但为了将来还是得顾及生计,希望对方能谅解;歌曲前奏用混乱的声响代表五味杂陈的心情,然后由和音唱出声声呼唤:你著忍耐,尽管无奈,对未来仍要有期待。这些情绪转折都借由编曲呈现,作品问世后,获得市场广大欢迎。
活在当下,作品才能贴近社会。刘清池表示,台语歌早期充斥苦情的原因,爬梳历史就能明白。当时是农业社会、民情纯朴,编曲结构就相对单纯;对照现下的台湾,环境比过往复杂,生活多了机械等各式声响,这些都反应在编曲者的生活经验里,促使不和谐和弦出现在歌曲中。当不和谐和弦与主和弦紧张的关系消弭时,歌曲就变得更好听——这就是音乐反应时代的证明。
|台湾歌谣的滋味|
还是乐手的刘清池,在老叶录音室与当时知名编曲家林礼涵(注3)相识。“有次闲聊,林礼涵对我说:‘以后台语歌编曲的棒子就交给你了。’”那时二十几岁的他,一诺千金地答应了。
台湾1950年代第一波歌厅秀兴起。那时淡水河上游唱着大量引用日本歌曲调填入台语歌词演唱的混血歌曲,淡水河下游唱着上海时期的华语歌,广播也在这时期走入大众生活,成为重要的娱乐之一。他回忆著,台湾早期没有华语流行歌是粤语歌,后来才有华语歌流通。模仿美国乡村歌曲(注4)的校园民歌,为台湾流行乐带来语言、制作、风格的分野。
“早期的音乐制作没有语言区分。那时陈志远跟着我在录音室工作,后来校园民歌起来了,他就转去做华语唱片。”面对华语音乐的来势汹汹,他想起前辈的托付、忠于内心感受,最后留在台语音乐圈,“台语歌比较能引起我的感动,跟生活的一切有连结。”
校园民歌后的华语音乐,制作团队年纪偏轻,台语歌制作团队以当时线上的资深音乐人为主,没想到日后产生了“年轻等于华语,老迈属于台语”的刻板印象。记得有次,某位华语制作人来录台语唱片,找他担任编曲,年轻乐手拿到乐谱后直接写上“草”字,制作人看到了跟乐手说:我要的是“本土味”,不是“阿草仔味”。
刘清池认为,音乐呈现的生命际遇切面,没有等级差别。“台语歌是台湾人的文化、台湾人的心声与台湾人朴素的情感。倘若觉得音乐有高级或低俗的差别,那是不正确的观念。”
“宝岛歌王”叶启田活跃于六〇至八〇年代,演绎过多首经典台语歌曲。自1987年《男性的本领》专辑起,即是刘清池担任编曲。而其歌涯代表作之一〈爱拼才会赢〉的惊人好成绩,让当时的唱片公司想透过编曲推出多种版本,趁胜追击。“唱片公司问我,我不愿意,因为一首歌就是一件艺术品,不是大量复制的商品。”
图片
|毋免惊,我会陪伴你|
若流行音乐是一颗岩石,它的前世今生即是时间之河上游的一颗漂浮尘沙,顺水而下、滚动沉积,是经年累月才形成的。“如果一直否定过去的历史文化,那要拿什么建设未来?根基在哪里呢?”
对刘清池而言,音乐让他了解人的各种生命姿态。“音乐像信仰一样,是进入生命与性灵结合的依归;音乐的感动不分国界、语言、人种、身份、贫贱。音乐是艺术,而艺术的本质是真善美。”
年少时爱逛书店,钟爱哲学书籍,用阅读打开心灵之眼。当他由繁华的市中心走到淡水河畔、市郊与医院,看到孤苦无依、贫困、病痛缠身的人们,深刻体会且牢记在心;他对人的关怀体贴,在音乐里毫不遮掩地展现。无论是演奏专辑或是编曲,他的作品就像一双宽容温柔的大手,承接住每颗需要倾听陪伴的心灵。
刘清池的电子琴专辑在七〇至八〇年代,是蓝领阶级日常里不可缺少的生活乐声。“倘若我的作品,能成为在他们的辛苦劳动中陪伴心灵的声音,那就是我投入音乐最大的目的与安慰;我不知道目的是什么,但最起码让你觉得走这条路很有意义。”
“音乐不管华丽还是简陋,如果作品内涵没有良心与灵魂时,这音乐是不值钱的。”他认为,纵使只有一个人喜欢也无妨,只要有人因此得到鼓舞安慰,日后能帮助更多人,那首歌就有存在的意义。时至今日,持续投入音乐工作中。
在音乐路上逾半世纪,经历了台湾流行音乐的风华转变,歌曲对于刘清池来说是乘载土地的芬芳、展现人性、纪录时代的艺术品。“人生的经历能体会很多音乐的内涵。音乐是无形的,你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它却实在地打动我们的心。如果音乐能建立在我们的生命里,那它就是人精神里不可或缺的米粮。”
图片
刘清池
职人位置:吉他、电子琴、编曲
专辑摘要:吉他演奏乐专辑、电子琴演奏乐专辑
“难忘的电吉他旋律”“魔音琴”“江湖走唱音乐”“激光环绕音效”系列演奏专辑等。
经历摘要:
1943年 台北市出生
1967年 以吉他手身份开启音乐职涯
1968年 开始编曲至今
1986年 移民澳洲,并参与台湾唱片工作
2010年 叶启田《爱拼才会赢》巡回演唱会编曲
2017年 叶启田《蓦然回首》巡回演唱会编曲与乐队指挥
曾参与过的录音专辑与艺人摘要:
邓丽君《谢谢总经理》《邓丽君之歌》第9集~第20集、卢静子《台湾山地民谣精华 2》、高胜美《山地情歌》《太阳雨》、叶启田《男性的本领》《爱拼才会赢》、江蕙《惜别的海岸》《你著忍耐》、文夏、姚苏蓉、俞隆华、郭金发、余天、谢雷、倪宾、李佩菁、陈小云、陈盈洁、洪荣宏、方瑞娥、龙飘飘、詹雅雯、阿吉仔、黄妃⋯⋯等。
注3:林礼涵为台湾战后时期知名的爵士钢琴乐手与编曲家,有“叶俊麟+林礼涵+洪一峰=台语歌曲的绝配”的形容。《台湾乐士录》第五集之受访乐士—杨灿明,曾经向他短暂学过钢琴。
注4:美国乡村歌曲源自于1920年代美国蓝领工人阶级的音乐,融合传统民谣、福音、蓝调、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曲调清新具乡土味与平稳的叙事性旋律而广受欢迎。
图片
第十集刘清池
幕后制作群
图片
专访场地提供:六禾音乐馆
唱片提供:六禾音乐馆 陈明章
特别感谢:所有坚守岗位的幕后音乐职人们
指导单位: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
出品单位:TMTA 台湾流行音乐产业技术发展协会
企划执行:林冠妙/ Monica Cat Studio
影像制作:黑鸟音像 BlackBird Imagine Studio
导演/摄影师:李振群
摄影助理:林敏华、陈上元
视觉设计:游明龙设计/Yudesco Design
专案行政:池佳欣、邱莉珊
片头音乐制作:周恒毅、吕其霖
吉他:蔡科俊
中文文案:喵妮卡
英文翻译:Polly Chiu
图片
他走过台湾半世纪的
流行音乐变化过程
P&C台湾流行音乐产业技术发展协会
版式设计 | 小磊工作室 编辑 | 出品:小磊乐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