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取代“QQ音乐三巨头”?

图片
| 星番
来自B站的原创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正式收官,与其它舞台竞演类节目相比,这档节目在此刻略显特殊的一点是,引起讨论的热度来源,除了不舍和“冠军是谁”的猜测,很大一部分是粉丝关于“许嵩即将再次消失”的奔走相告。
“消失”是许嵩的常态,他鲜少在荧屏上露面,除了晚会表演,其余时间都只是兢兢业业地出歌。但是,即使是极致低调,在90后老去之前,许嵩的名字也不会被华语歌坛遗忘。
图片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现在,华语流行音乐已经走过了41年的变迁史,每一种音乐形态都贮存着一个时代的歌声记忆,而包含许嵩在内的“QQ音乐三巨头”也是其中绕不开的一代。
80年代,邓丽君、凤飞飞、张蔷等歌手的“靡靡之音”被刻印在80后人手一份的卡带和CD里,绵软、柔情地敲开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大门。而90后的流行音乐记忆,则伴随着华语音乐形态从卡带音乐到数字音乐的巨变。
新世纪的前十年,内娱首批网络歌手开始野蛮生长,刀郎、庞龙、杨臣刚等人在主流格局之外的草莽江湖间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传统音像店也在同期开始转向衰落。而从流行范围来看,这些数字歌曲更多的还是被70、80后们所追捧,90后真正称霸数字音乐领域,是在2011年。
这一年,网络歌手许嵩的数字专辑《苏格拉没有底》拿到第9届亚太音乐榜数位专辑销量榜冠军,连发三张专辑的他首度得到主流乐坛认可,同时,徐良和汪苏泷两位网络歌手歌曲的纯自然下载量收入高达500万,他们的歌曲一度霸榜当时最主流的网络音乐播放软件QQ音乐,“QQ音乐三巨头”就此成型。
图片
时间仍然在往前走,00后登上舞台,日韩音乐、抖音热曲等得到时代偏爱,那些曾经在QQ音乐排名前三的歌曲逐渐消失在年轻人的播放软件里,“三巨头”的风头不再。但是,曾经颇受“非主流”和“杀马特”非议的三位少年才子却没有随之隐匿,人们或调侃、或怀念,无一不在彰显着“三巨头”这个名号在90后的年少记忆里所显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01
“三巨头”符号:
90后的群体情怀共生
“三巨头”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许嵩还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用Vae的名字在网络上上传了一首原创歌曲《玫瑰花的葬礼》,少有人问津。三年后的2009年1月10日,他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自定义》,共收录9首歌曲,词曲创作、歌曲制作全是本人一手包办。
图片
就是这张没有任何商业化制作和宣发的专辑,在当时“一夜爆红”,获得了2009年QQ音乐内地十大专辑第六名的殊荣,捧红歌手许嵩的同时,也彰显着网络对流行歌手的巨大影响,在内地流行乐坛引起着震荡。QQ音乐在年末寄语中就说道,网络歌手“借网络平台成名,继而发行实体作品,跻身热门歌手行列,是内地歌手群体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2011年,徐良、汪苏泷先后发布个人首张专辑《不良少年》和《慢慢懂》,网络热度同样被一举引爆,歌曲风格与走红路径都和许嵩究极相似,三个人被“合并”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次年,《南都娱乐周刊》就首次将许嵩、徐良和汪苏泷并称为“90后互联网音乐届三分天下的人物”。
汪苏泷曾经在节目中调侃道,“当年我红的时候,凡是人均消费不超过20块的地方,都能听见我的歌”。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吐槽,但是,却实实在在地点明了这些歌曲能够传唱甚广的重要原因,就是在那个流行“草根文化”的年代,实现了“接地气”的歌曲风格。
图片
那一年,内地乐坛的格局基本上由港台的天王巨星、选秀节目中的偶像歌手组成,这两大群体中必然没有人会与非主流文化为伍,那些关于年少时“伤痛爱情”和“自由叛逆”的歌曲主题自然也是“不入流”的。但是,从郭敬明的文学作品广受推崇的状况中可以得见,正值青春叛逆期的90后们对这些所谓“伤痛非主流”风格的文艺作品有着较大的需求,而极具原创才能的“三巨头”填补了这一风格在音乐领域的内容空缺,精准命中了被主流歌坛忽视的一部分青少年群体,为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声。
诸如《不分手的恋爱》《灰色头像》《坏女孩》等以爱情为主题的歌曲,《考试什么的都去死吧》《不良》等以叛逆心态为主题的歌曲,在当时的音乐内容市场中都别具一格,塑造90后群体标签的同时,也成为90后记忆里不可或缺的记忆共鸣。正如网友西贝所说,“现在谈不上多喜欢这种风格了,更多的是回忆,就是当再听到这些歌的一瞬间,感觉回到了那个时候的感觉,想到了很重要的经历和朋友。”
02
“三巨头”分道扬镳,各有所长
如果说“QQ三巨头”的成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孕育的产物,那么在“非主流”消失的这十年间,他们又有什么变化呢?
最近,许嵩的粉丝们迎来了久违的“躁动”,起因是几乎从不参加综艺节目的许嵩这次竟然一反常态,以召集人的身份强势加盟B站原创音乐节目《我的音乐你听吗》,这次回归让乐迷们如此高兴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可以按时按点见到新鲜的许嵩。
即便是放在“三巨头”中去对比,现在的许嵩仍然有着独特的代表性。
不同于汪苏泷依靠大量曝光维稳热度,许嵩的行事风格十分低调,综艺节目、演戏等额外的露出约等于零,公开行程极少。但与曝光量相似的徐良相比,他的作品出圈频率不低,广大网友对他也保持着较高的关心和讨论热情。从最初大火喜爱与非议同在,再到现在成为每每提及的回忆杀,有持续不断质量在线的作品问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2011年许嵩与海蝶音乐签约,正式结束单打独斗,随后背靠唱片公司的资源和曝光,许嵩的歌唱事业全面开花,几乎包揽本人词曲编的唱片每逢发布就引起大批粉丝购买,演唱会门票更是秒售,近几年转做幕后的许嵩制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千古》《中国少年说》《燕归巢》等等,最近他也透露有第九张专辑的计划。
图片
汪苏泷在经历过解约风波后,依靠影视剧OST和综艺表现重新翻红,“OST小王子”的称呼并非浪得虚名,《年轮》《一笑倾城》全民翻唱,旧曲《万有引力》等歌曲也通过各种短视频平台重新热起来。同时,汪苏泷在综艺中的表现也被网友们称为“宝藏男孩”,一口“大碴子”味的口音和随时随地的、脱口而出的包袱让观众看的欢乐,综艺表现和认真唱歌,反差让他获得了超高的观众缘。
图片
但与上两位相反的是,徐良就没有如此的境遇,现在的徐良依旧有新作释出,只不过很少有人问津,鲜少有歌曲出圈。究其原因,是他的作品上跟不上时代潮流,无法像许嵩那样寻求题材的拓宽,也无法像汪苏泷那样寻求综艺领悟的突破,至此,“QQ三巨头”的境况早已大变样。
图片
03
音乐审美多年沉浮
网红歌手重夺高地
2000年到2010年的华语乐坛可谓是飞速发展,传唱度高的作品层出不穷,几乎首首经典,那时的华语乐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与此同时,选秀的热潮席卷了大众生活,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一众热门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一代偶像。网络音乐也以极快的速度“侵占”90后的生活,追求个性的张扬和情绪的释放,许嵩、汪苏泷、徐良的音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但十几年风云变幻,华语乐坛日渐式微,“非主流”不再主流,“QQ三巨头”的音乐也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留在90后回忆往事的BGM里。
和曾经相对单一的音乐类型不同,现如今的音乐市场和审美开始向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得益于大量音乐综艺、流媒体平台的有效传播,小众艺人和音乐开始向主流市场进发,各个领域的头部阵容趋向稳定,且每年都会输出大量新人,小众粉丝圈层逐渐成型,内容市场“全面开花”。
如从《乐队的夏天》里出圈的新裤子、《明日之子乐团季》走出来的气运联盟等乐队,《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中的周延、杨和苏等说唱歌手,《声入人心》中的郑云龙、阿云嘎等音乐剧演员和美声歌手,《创造营》《青春有你》系列选秀出身的偶像歌手的蔡徐坤、吴宣仪等等。
此外,还有各种线下音乐节、Live Show、小型演唱会等也在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民谣歌手和国风歌手等借此生存,小众音乐的传播更加便捷。在这样多元审美的新格局下,某一种音乐类型或某几位歌手独占鳌头的局面已然不再,同样的,很多音乐专辑销售量虽然数据可观,但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
图片
这样的局面下,圈层粉丝的黏性成为竞争力的焦点,在过去的几年间,以数据为生的偶像歌手在这方面势不可挡,各大视频平台纷纷下场选秀,练习生市场被炒得热火朝天,大有靠着粉丝力量把“小众”扭转成“大众”的野心,但野心之下,乱象横生。过度放任的饭圈文化在今年的“清朗”行动下方才得以遏制,一度“重数据、轻质量”的偶像音乐市场也势必要放缓步子,与曾经被压制的其它音乐类型再次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说唱和偶像音乐一样,正处在被扭转风气的漩涡中间,那么,以“红专正”为标志风格的美声歌手和音乐剧演员,国潮复兴趋势下的国风歌手都有着不小的机遇。东方卫视的音乐剧竞演综艺《爱乐之都》已经开始报名,优酷《中国潮音》,芒果TV《国风唱将》等国潮音乐节目一经招商就引起热议,更遑论早早被综艺节目偏爱的乐队和民谣文化,各种曾经的选秀音综转而打造“乐队季”和“民谣季”,凡此种种都在昭示着,在偶像音乐进入寒冬之后,音乐综艺的资源已然调转风向,各领域小众音乐的“大众化”竞争已经启动。
图片
粉丝力量不再,传播方式的重要性就被摆上了台面,基于此,网络歌手必然重回高地。多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音乐传播上的力量得以凸显,“片段式”抖音热曲不断被催生,网红翻唱、视频剪辑的BGM等网络文化为歌曲的破圈提供了主要的途经,短视频成为了音乐宣发的“香饽饽”。
在这种传播模式下,我们也能窥看到大众对音乐审美需求的一些普遍变化,旋律入耳、节奏鲜明、拥有瞬间记忆点的片段歌曲更易获得点击率和收听率,所以,与“QQ三巨头”性质相似,或者具有明确个人属性的网红歌手仍然占据着高地。冯提莫和刘宇宁、周深等人的火爆已是先例,从短视频跃居综艺节目的网红歌手井胧、张欣尧也已经印证了机遇。
或许,一旦握住了短视频这个财富密码,新时代的“下一站巨头”桂冠,便也离落下不远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