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来信丨香港知名导演高志森:没有强大的国家,我们什么都不是

图片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首演完美谢幕
历经两个月时间的编排打磨合练,由我执导的舞台剧《两京十五日》,10月22日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式上演。连演三天后,开始了首轮全国巡演。22日晚上,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观众爆满,更让我感动的是,《两京十五日》的原作者马伯庸也来到现场,我们相谈甚欢,并且合影留念。
图片
高志森导演作品
提起高志森三个字,观众可能对我更熟悉的是《开心鬼》《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作品。香港电影影视界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与张国荣、陈百强、张曼玉等多次合作,我也被媒体称为“与张国荣合作最多的香港导演”。后来,随着制作成本提升和香港市场有限等因素,我逐渐思考要向内地去发展——把香港艺术的先进经验,放到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市场,才是香港艺术工作者的出路。
图片
高志森与张国荣合影
因此,最近很多年,我都往返与香港和内地之间。这次来北京,印象更有所不同。首先,疫情当前,我在北京的酒店严格隔离了21天,在酒店里的线上工作和远程协调,让我感叹内地信息科技的进步。另外,我从来没有试过到香港以外的地方,连续工作超过两个月。这次《两京十五日》的排练时间压缩在7个星期内,跟我合作的整个班底非常配合,而台前幕后的工作者很多都是二十几、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家一起努力,追求舞台剧的创意、活力、效果的完美。在每一个细节上,我都编排得非常惊喜,所有人全力以赴,才有了《两京十五日》的成功。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舞台剧的希望。
图片
高志森和演员在排练场讨论
随着与内地多个省份和城市的交流合作深入,我逐渐感到,香港这个700多万人口的城市,并不能养活他的电影业。香港电影工作者需要向内地寻合作、求发展,尤其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拥有7200万人口的区域,非常有市场潜力。所以我相信无论是香港的电影还是舞台剧,有机会都要朝着大湾区的概念去融合发展。比如说舞台剧,过去这一两年,陆陆续续都有很多人邀请我来当导演,也有人希望我把香港的制作带到内地。不单是导演,还有制作等方面的工作,也希望我参与更多。
图片
高志森无惧威胁,第一批站出来支持香港警察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市场和社会足够稳定。想起2019年发生在香港的那场暴乱,我认为那不是偶然的事。暴乱发生后,我是香港第一批站出来“撑警”的人。也因此,后来我受到一些不实的、没有任何证据的指控;我的剧组在演出前,很多人也都受到警告和威胁,要辞职和退出。然而,我并没有退怯。原因之一是,我是香港人更是中国人,爱国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警察去执法的话,面对黑暴,香港可能就垮了,反对派的阴谋就会得逞。另外,如果说香港是我的家,我不可能允许有人在我家里面打砸破坏,毒害香港的年轻一代。我要站出来讲,因为这一切太过分、太离谱了。
图片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年轻时曾参演高志森执导的电影《开心鬼》
图片
高志森执导过很多经典影片,在香港电影圈荣誉等身
香港国安法生效后,整个社会逐渐平静下来。最近,虽然我成为了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但在我眼里,最重要也是最应该做好的身份,还是电影导演、舞台剧的导演和监制制作人。原因很简单:如果我连自己的专业都做不好,那我就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力,对别人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我要继续做好影视作品和舞台剧作品,这是我的首要任务。
图片
高志森受邀在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担任兼职讲师
与此同时,我也很愿意在今后搭建起更多平台,抓住机会与香港年轻人多一些交流。我希望,在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桥梁,发挥更多正能量,感染香港年轻人。让他们多思考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多思考他们怎样认识和了解国家,而不只是听媒体尤其是外国媒体讲话。
图片
高志森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
过去2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一种愈发强烈的感受——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香港这个美丽的家,我们什么都不是。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真应该趁机会到内地来多看看、多认识、多感受、多投入。
——香港导演、编剧、制片人高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