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全阵容|2021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

2021年第七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TheLancet– CAMS Health Conference)将于2021年11月10日-11日跟大家见面。
本次大会将聚焦全球医学科学发展最前沿的重大话题,包含六大议题。我们将在每个议题中分别邀请中国和国际顶尖的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并进行国际高水平探讨,对大健康的发展格局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共同分享经验,加强学术对话和学术合作,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证据基础。
今天,让我们来深度了解一下即将出席的大咖们!
2021.11.10
第一部分 新兴学科群医学的内涵和意义
演讲一
群医学及公共卫生
图片
王辰 院校长/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全球抗击慢性呼吸疾病联盟副主席,全球慢病联盟董事会成员。《柳叶刀》新冠肺炎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呼吸病学、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研究等。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具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日医院、北京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领导和管理工作经验,在学科建设和行政管理上取得显著业绩。
演讲二
实现全民医疗的三次重大改革
图片
Muir Gray 爵士
牛津大学
Muir Gray爵士的职业生涯涉及公共卫生领域,包括“知识管理,作为考科蓝合作的第一任秘书长,并建立了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心;人口老龄化;在过去20年里,负责基于价值的医疗”。他常驻牛津,负责“最佳老龄化计划”(Optimal Ageing Programme)和“牛津价值与管理计划”(The Oxford Value and Stewardship Programme)。”牛津价值和管理计划”的使命是带来医疗保健的转变,将主要重点从服务质量转到结局、从个人结局转为个人和群体的结局、从医院和初级保健中心转到系统和网络、从效率转到价值、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转到为全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并减少不平等、从以质量改善为中心的文化转到以管理为中心的文化。所有以前的问题,如质量和效率,仍然是绝对必要的,但它们不足以应付需求的挑战,因为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现有资源供给。造成这种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老龄化,因为正如《柳叶刀》老年痴呆症委员会所强调的那样,许多关键问题是可以预防或推迟的,造成差距扩大的原因是所谓的临床实践的数量和强度的无限增加。临床医生不仅有责任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循证医疗保健,而且还要负责资源的管理,即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以造福全人类。
演讲三
中国香港成为世界最长寿地区的关键
图片
梁卓伟 教授
香港大学
现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第40任院长及施玉荣伉俪基金教授席(民众健康)创席教授。梁教授曾任香港特区政府首任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 (2008-2011年)及第5任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梁教授是公共卫生医学专家,也是亚洲流行病学和全球卫生的权威之一,其研究成果为流行病学阐释了三种新型传染病病毒,即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2013年的甲型流感病毒H7N9及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同时,他带领其团队展开多个大型纵向队列的研究,追踪数以万计人士的健康状况,探索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病因,以求解释现代社会现象对健康的影响。在其2009年担任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期间,梁教授领导香港政府应对2009年流感大流行。梁教授曾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国家政府的官方顾问,同时定期为多家国内外机构提供专家意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现任英国惠康基金会重事局成员,并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联席主持人
图片
杨维中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曾任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专委会副主席,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秘书长。近年来曾主持十一五、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及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中的多个科研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BMJ,PLoS Medicin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中华流行病学,中华预防医学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出版英文专著Early Warning for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Theory and Practice,Infectious Disease in China The Best Practical Cases,主编出版中文专著《卫生应急管理》《中国卫生应急十年》《传染病症候群监测与检测技术丛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国家传染病风险评估及对策建议》等学术著作。杨维中教授曾获10项科技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7年)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各一项。
图片
王辉
《柳叶刀》亚洲执行主编
王辉,中国编辑项目负责人,核心稿件-快速通道的审稿编辑,《柳叶刀》社论的主笔编辑,COVID-19相关研究的核心审稿编辑,COPE(出版伦理委员会)的前理事会成员。主导《柳叶刀》中国专辑、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会议、柳叶刀重大医学报告,威克利-伍连德奖等。在国际和国内多次代表《柳叶刀》出席重要医学学术会议,做大会主旨发言,在顶尖国际国内医学高校和重要医学研究机构讲学,广泛参与重大医学主题的讨论。在《柳叶刀》上发表英文社论及评论性文章百余篇。擅长医学科研论文评审、医学英文写作,以及医学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制定。
第二部分 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演讲四
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感染中毒症
图片
曹彬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曹彬教授长期致力于呼吸道感染基础和临床研究。他系统阐明我国成人病毒性肺炎病原谱和重要病毒性肺炎疾病特征;率先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概念;作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The Lancet、NEJM发表论著9篇,4项成果写入WHO、NIH指南。曹彬教授牵头制定中国肺炎和流感诊疗指南,代表中国参与制订WHO新冠肺炎指南。2021年《柳叶刀-感染病学》以“Bin Cao——a leader in respiratory medicine”为题,评价曹彬教授为“呼吸感染领域的国际领导者”。
演讲五
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体(B.1.617.2)在疫苗接种高度覆盖人群中的社区传播
图片
Ajit Lalvani 教授
伦敦帝国学院
Ajit 领导跨学科的公共卫生研究项目,旨在保护民众的健康免受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结核病和新型冠状肺炎。他领导的健康保护研究组是伦敦帝国学院、英格兰公共卫生部(现为UKHSA)和几家NHS医院之间的国家级合作伙伴关系。Ajit以病人为基础的研究旨在了解人体对结核病、流感和SARS-CoV-2的自然保护机制。他将自己的发现转化为创新实用的解决方案,以改善病人护理和公共健康。他的成就包括提出通用流感疫苗的蓝图、发现卡介苗的作用机制、首次结核病快速血液检测(IGRA/T-SPOT.TB)和新的国家潜伏结核病筛查规划,这些规划使英格兰的结核病负担减半。他已经筹集了3800万英镑的研究经费,发表了170篇研究论文,被引用了11000次。他致力于扭转卫生不平等现象,通过创新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方法解决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这是由他主持的Bromley by Bow中心首创的。他还担任印度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席,该联盟是印度最受尊敬的医学研究资助组织,也是科学博物馆集团的理事。
联席主持人
图片
王健伟 副院校长/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教授(长聘)、研究员,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国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7项。Biosafety & Health杂志执行主编,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杂志编委。作为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Am J Resp Med Crit Care、Cell Host Microbe、PNAS、Nat Commun、Microbiom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10篇,是Elsevier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之一。
图片
Audrey Ceschia
《柳叶刀-公共卫生》主编
Audrey于2005年在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生物学与健康博士学位。2008年,Audrey加入柳叶刀,任高级编辑,并于2016年成为《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创刊主编。《柳叶刀-公共卫生》是一份开放获取的月刊,致力于解决公共卫生领域中最紧迫或被忽视的问题。在《柳叶刀》的价值观和愿景的影响下,她坚定地主张以科学作为改善卫生公平的重要手段。
第三部分 《柳叶刀》诊断医学重大报告中国发布
演讲六
《柳叶刀》诊断医学重大报告:改变诊断服务的全球可及性
图片
Kenneth Fleming 教授
牛津大学
Fleming教授从事病理学研究已有4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机制和组织分子分析。他发表了200多篇论文,H-index为49。他在医学学术机构中担任过重要领导职位:2000年至2008年,担任牛津大学医学科学部的首任负责人(医学院院长);2002年至2005年,担任英国医学院理事会副会长。自2008年以来,他一直关注许多国家缺乏病理学研究的问题。他在赞比亚建立了病理学的MMed数据库,在英国皇家病理学院建立国际部,并担任NCI全球健康中心的病理学高级顾问。他目前担任《柳叶刀》诊断医学委员会主席,并担任世卫组织若干病理学领域的顾问。
演讲七
改变诊断服务的全球可及性:光明的前景
图片
张雅贤 教授
香港大学
张雅贤教授任侯励存基金教授席(解剖分子病理学)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理学系临床教授。张教授活跃于国际、地区和本地组织及专业机构。现任《柳叶刀》诊断医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癌症报告合作委员会(ICCR)董事会董事、亚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AOGIN)执行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女性生殖病理学组顾问、香港卫生署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委员。她还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第五版编委会常务委员、香港病理专科学院院长、香港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宫颈病理及阴道镜联合会及国际妇科病理学会理事。张教授具有丰富的病理实验室管理经验。她的研究重点是女性生殖道疾病, 曾多次获得国际及当地组织和机构颁发的医学教育和研究奖项。
联席主持人
图片
尚红 院士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检验诊断及艾滋病防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世界病理和检验医学协会西太区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艾滋病毒关键检验领域和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 Engl J Med、Lancet Infect Dis和Nat Immunol等国内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制定卫生行业标准1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法国医科院塞维雅奖。
图片
Sabine Kleinert
《柳叶刀》高级执行主编
Sabine 是柳叶刀高级管理团队成员,负责科研诚信、出版伦理规范和开放获取政策。2018年,她提出柳叶刀合作预印本项目(Preprints withThe Lancet),与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合作,是首批医学科研预印本之一。2006年至2012年3月,Sabine担任出版道德规范委员会(COPE)副主席。自2007年世界科研诚信大会成立以来就开始参与该会议,现任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基金会理事会成员,担任将于2022年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第七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联合主席。她在德国取得医学博士资格,并在英国、比利时、美国和澳大利亚接受儿科医师和儿科心脏病医师培训。
2021.11.11
第四部分 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
演讲八
健康与气候变化,中国与世界
图片
宫鹏 教授
香港大学
宫鹏,现任香港大学环球可持续发展讲座教授和学术发展副校长。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他分别于1991-1994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测绘工程系及1994-201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系任教。2000年,他发起成立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2004年,担任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室主任。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环境变化遥感制图和监测,地理环境与健康,及环境媒介传染病的流行传播模拟。他发表各类论文、报告6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主持/联合主持气候变化与健康,及中国健康城市等8份研究报告。是科技部全球变化与应对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城市体检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在国际上,他担任地球联盟会员(共30名),未来地球(Future Earth)顾问委员会成员(共13名), Earth Commission成员(共19名),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柳叶刀》(The Lancet)等10余份国际刊物的编委或顾问组成员。宫鹏于2004-2006年担任科技部9位海外顾问专家组成员。他获得1994年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Talbot Abraham奖、2008年美国地理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杰出贡献奖,多次获得《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和《科学通报》优秀论文奖励。
演讲九
《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2021 年全球报告:为健康未来发出红色预警
图片
Marina Romanello 教授
伦敦大学学院
Marina是《柳叶刀倒计时:跟踪健康和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的负责人,领导了该合作项目的研究,并负责《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的科学发展和负责完善相关指标。她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生物化学,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技术研究所进行环境纳米毒理学研究,获剑桥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她还在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担任博后研究员,研究癌症发病的环境驱动因素。作为《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的一份子,她领导了90多名合作者参与的活动,为气候变化的健康层面提供科学证据。
联席主持人
图片
乔友林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乔教授先后就读和工作于四川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卫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NCI/NIH)。他是癌症人群预防和控制领域的专家,通过多学科及全球合作开展了多种癌症的病因学、一级预防(包括疫苗)及早诊早治研究,帮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癌症预防和控制研究工作。共发表科学论文526篇,其中SCI论文339篇,累计影响因子2550,被引频次26,500多次,h 指数80。连续7年 (2014-2020) 进入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Elsevier)。2021年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影响力排名Top 15。
图片
Tamara Lucas
《柳叶刀》执行主编
Tamara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人类学,随后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担任民族志和土著艺术策展人数年之后,Tamara进入出版行业,并于2007年加入爱思唯尔,之后于2013年加入《柳叶刀》。Tamara对气候变化、食物体系和营养方面特别感兴趣。
第五部分 慢病防控的重点
演讲十
中国城乡地区人口的体重指数与肥胖情况:2004-2018 年期间全国代表性调查
图片
吴静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静,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委员会专家;健康中国第一批科普专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社区卫生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慢性病防控分会候任主委;还在中国防痨协会等学术机构承担重要职责。主持并参与国家科技部等多项国内外重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文章及主编或参编著作二百多篇/部,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
演讲十一
中国肥胖问题专辑解读
图片
潘安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潘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导。担任营养学领域权威期刊Am J Clin Nutr副主编,Nutr & Metab副主编和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常务编委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副主委和营养流行病分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TheLancetCommission on Obeisty 委员,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慢性病流行病学和营养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湖北省杰青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27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文章(含共同)135篇,包括N Engl J Med、JAMA(4篇)、BMJ(2篇)等。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15500次,H-index为66。连续入选科睿唯安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受邀为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Circulation、Cell Metab等期刊撰写综述或评论,科技部、教育部和基金委评审专家,长期受邀为N Engl J Med、JAMA、The Lancet、BMJ等期刊审稿。
联席主持人
图片
邵瑞太 教授
世界卫生组织
邵瑞太教授于2001年9月以高级专家身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主要工作领域是帮助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政策以及慢性病研究与创新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他还与一些国家合作开展关于慢性病干预措施的实施科学研究,包括确定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差距、障碍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实施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从而有助于实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标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与慢性病相关的目标3.4(到2030年与慢性病相关的早死减少三分之一)。在此之前,他负责协调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全球论坛并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综合规划和指导社区慢性病分的预防控制。邵瑞太教授曾任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副司长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CAPM)副院长,负责过疾病控制相关的公共卫生战略、政策及计划、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等方面工作。邵瑞太教授拥有北京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以及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博士学位。
图片
Marta Koch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主编
Marta Koch的研究生涯始于葡萄牙波尔图的肿瘤研究所。她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Peter Carmeliet实验室攻读生物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后在鲁汶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州Scripps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自2015加入《细胞》(Cell)以来,Marta一直担任专业学术期刊编辑,她在Cell处理了各种有关基础科学和转化研究的论文。Marta于2018年加入柳叶刀,担任柳叶刀旗下EClinicalMedicine的创刊主编,并于2019年起担任《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主编。
第六部分 人口政策改革和妇幼健康的发展
演讲十二
携手共筑人类健康防线
图片
王培安 副主任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王培安,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王培安先生有丰富的党政领导经历,历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副专员、副市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州委书记。2007年1月至2018年3月先后担任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先生长期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略研究、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工作,组织落实中央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负责老年健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健康扶贫、财务审计等相关工作,在人口发展、人口与健康、健康老龄化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演讲十三
中国妇幼健康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方向
图片
乔杰 院士
北京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现任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等。乔杰院士长期致力于从事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临床、基础研究与转化工作,在女性生殖生殖障碍疾病病因及诊疗策略、生育力保护保存、人类配子及胚胎发育机制、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守护妇儿全生命周期健康。作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创新争先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奖励。
演讲十四
世界儿童的未来与将儿童融入所有政策2030
图片
Anthony Costello 教授
伦敦大学学院
曾担任世卫组织日内瓦办事处孕产妇、儿童和青少年卫生司司长。他于2018年6月返回伦敦大学学院,为全球卫生和可持续发展学教授。此前,他是伦敦大学学院全球健康研究所的主任。他是《柳叶刀气候变化与健康倒计时》项目联合主席,并担任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柳叶刀》共同发起的“2030年将儿童融入所有政策”规划的高级顾问(www.cap-2030.org)。他主要以社区动员的整群随机试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和马拉维的孕产妇、新生儿和代谢健康。他的著作《社会的边界:共情对健康、财富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The Social Edge: The Power of Sympathy Groups for our Health, Wealth and Sustainable Future)描述了这项工作,并提出了解决21世纪欧洲地区问题的设想。他与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顾问Sir David King一起,共同创立了独立SAGE,该组织旨在提高英国新冠防疫工作的公开度、公众参与度和公共卫生关注度。
联席主持人
图片
郑晓瑛 教授
北京大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人口健康流行病学研究。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教授/APEC健康科学研究院(HeSAY)院长/人口研究所教授,兼任联合国残疾统计华盛顿小组中国代表、APEC生命科学创新论坛执委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残疾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起草专家、《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等职务,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UN-TWAS)院士。
图片
刘倩婷
《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副主编
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生物化学)。2017年加入《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担任高级编辑,现为该刊副主编。她负责同行评议-快速通道(peer review - fast track)的审稿,还担任《柳叶刀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关于儿童疼痛学变革性行动的重大报告》的主编之一。她还是《柳叶刀》小组威克利-伍连德奖等的遴选小组成员。她鼓励青少年参与科学研究,最近帮助该刊成立了首届青年顾问小组。她还致力于种族平等、职场性别多样性。
关于柳叶刀
《柳叶刀》(The Lancet)创刊于1823年,是致力于用医学研究改善生活的世界一流期刊之一。柳叶刀旗下共23本期刊,包括《柳叶刀》周刊及多本专业学术月刊,其中新创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柳叶刀-区域健康(美洲)》。柳叶刀坚持独特的标准,即对科学严谨性的要求决不妥协,为研究人群服务的承诺坚定不移;秉持核心理念,即医学必须服务社会,知识必定改变社会,用最好的科学创造更好的生活。
关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1956年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57年起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院校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引领我国医学科技教育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院校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3个研究所(院、基地)、6家医院、8所学院、80个院外研发机构,集医教研防产为一体的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院校制定了“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新机制,拓展资源”的工作方略。在国内率先实施“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开创卓越护理人才“4+2”本硕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实施医学院校准聘长聘(Tenure-Track)教职聘任改革;启动全球杰出人才招聘;深化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以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单元为主体的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深化与国内外重点机构的协同合作。将院校打造成为国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特别是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先进思想源和强劲动力源,为我国人民健康、医学科学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
往届会议回顾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