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您如何防治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
据有关医疗部门调查统计:
秋冬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等的
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
特别是在一些气温骤然变化的日子里,
出现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情况更多。
图片
为什么气温变化会导致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增加呢?
如何预防呢?
为什么气温变化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增加呢?
1、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秋冬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秋冬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3、秋冬季节室内室外温差较大,血管就会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如何降低发病风险呢?
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可改变的致病因素和不可改变的致病因素两大类。
我们了解这些致病因素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可改变的致病原因,如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肥胖、吸烟、饮酒、糖尿病、缺乏运动、精神心理因素等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些致病原因,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指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从饮食调节合理,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精神情志调养等方面确定了养生保健的原则。
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健康生活方式,及我国的健康四基石,适合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下:
1、合理饮食。简单来说就是要均衡营养、少精多粗、少量多种、少陈多鲜、少烫多温、少盐多淡等。
2、适量运动。中老年人坚持步行是很好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不可过度。还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太极拳、做操、练剑等,但不宜选择剧烈的竞技运动。
3、生活有常。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4、戒烟限酒。
5、精神、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不良情绪刺激和心理压力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要保持良好的精神 ,乐观的情绪。
6、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病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积极治疗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小心呢?
一直以来,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知之甚少,尤其是那些自认为年轻的人。一提到心脑血管疾病,他们就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事实上,这种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人群。近几年来,年轻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且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整体来说呈年轻化倾向。很多人也许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脂、高盐饮食有关,其实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三餐不定、多坐少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病发。以下5种人群,需重点防范。
1、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四肢麻木、听力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应引起警惕。
2、肥胖人群
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还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因而肥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过度饮食人群
吃得多,摄入的热量就多,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嗜烟酗酒人群
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压力过大人群
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就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小编向你推荐
国家级名老中医 、湖南省名中医
国家一级主任医师 、 博士生导师
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崇泉教授
他经验丰富,治疗康复患者不计其数。
具体来了解一下吧!
专家简介
图片
张崇泉教授:
国家级名老中医,湖南省名中医,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及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张崇泉传承工作室”导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原业务院长。行医5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奖9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有《张崇泉临床经验集》、《张崇泉医案精华》等多部。
擅长领域
图片
主攻内科疑难病症,善治妇科、儿科疾病。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恶性肿瘤、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慢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肝胆结石、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前列腺炎、皮肤病、甲亢、甲低、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及各种疑难杂症;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癌及宫颈癌术后调治;小儿感冒、咳嗽气喘、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善于调治失眠、眩晕、头痛、抑郁症及多种亚健康病态。
教授医案
危某,男,71岁。患者头晕,心悸,胸痛6年,发作1周,就诊时头晕眼胀,劳累后发作胸闷、胸痛,心悸,上楼气喘,疲乏,睡眠不好,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中心黄腻,脉弦细。血压160/90mmHg,心电图:ST-T改变,频发室性早搏。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心气不足,心脉瘀阻。
处方:天麻10g,杭菊10g(后下),生黄芪30g,夏枯草10g,蒺藜15g,丹参15g,赤芍15g,红花6g,炒枣仁20g,瓜蒌壳15g,生龙齿15g,生地黄20g,草决明15g,首乌藤20g。每天1剂,分2次水煎服。服药7剂后复诊,头晕减轻,胸闷、胸痛好转,由原来每天发作4~5次减至2~3次,仍感心悸,气促,疲乏,原方减夏枯草、红花,加白参6g,麦冬12g,葛根20g。调服1个月左右,血压降至130/80mmHg,心电图改善,诸症缓解。
好消息来了!
张崇泉教授现常驻
北京同仁堂星沙中医馆
有需要的朋友,
赶紧预约看诊吧!
看诊预约请扫码
【专家门诊时间】
星期三上午(每隔周一次)
星期五上午
【地址】
长沙县东一路与特立路十字路口西南角
(蓝山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