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航海学院允恭楼发生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图片
作为嘉庚故里和闽西南革命的摇篮
集美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辖内拥有17处革命旧址遗迹
可谓是一座开放的“红色教育博物馆”
处处是学习党史的活课堂
图片
(图/颜铭毅)
BULIDING
位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允恭楼的
中共(闽中)集美学校工委高水支部旧址
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让我们与红色守护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集美分局建设管理科科长尤舒蓉
一起走进这里~
【建筑简介】
图片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的允恭楼群是嘉庚建筑的典型代表,共有五幢楼,“一”字形排列,学校以贯穿儒家道德修养的“温良恭俭让”依次命名为:即温楼、明良楼、允恭楼、崇俭楼、克让楼。其中,允恭楼建于1923年,目前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允恭楼,因整座建筑外墙面施以白色,故有‘白楼’之称。” 尤舒蓉说,它是嘉庚建筑中少见的以蓝、白为主色调的楼房。作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的地标,允恭楼寄托着陈嘉庚先生对航海教育的殷切期望,是集美航海人心中的圣地。而在七十多年前,这里也曾发生过一段红色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内迁的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简称集美高水)和福建省立水产学校,1945年8月迁回集美。为贯彻中共中央整顿组织发展党员的指示,1946年2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决定成立中共(闽中)集美学校工委,下设高水、中学、女生3个支部。
图片
高水支部就设在允恭楼内,它成立后,注重培养建党对象,审慎吸收党员,加强健全组织,不断壮大队伍。至1949年5月,共发展党员30余名,其中教师党员两名,即刘双恩、刘崇基
两位教师党员发挥了很大作用。刘双恩在允恭楼二楼最左边的教室办起读书研究会,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每周开一次结合时事的座谈会,从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物色发展对象。刘崇基则在允恭楼三楼最左边设一房间,以找同学谈话为名,向高水支部负责人传达上级党的重要指示。香港寄来的进步报刊也是经他转交。
图片
1948年10月,刘双恩被调往中共中央在香港的地方经济机构香港华润公司,参与筹建子公司华夏企业有限公司和船队。之后,刘崇基等16名集美航校毕业的闽中地下党员相继调入该公司船队。他们将大批在港著名人士送到解放区,保证了全国政协会议的顺利召开。他们把大批紧缺物资运到解放区,策动香港轮船船员起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特殊贡献。
图片
西洋巴洛克式建筑结构,搭配着大面积的白色浮雕,充满着浓郁的上世纪欧洲风情——时光洗礼并没有抹去允恭楼的风采,反而让其蕴含岁月的沉淀。
“早在十多年前,允恭楼就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舒蓉说,以其为代表的嘉庚建筑,不仅寄托着嘉庚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科教兴国的伟大理想,也具有无可比拟的科学与艺术研究价值。
图片
为了让这些承载家国情怀的红色记忆,以及集美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得以延续,结合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市资源规划局大力推动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高品质、高质量的传承发展,加强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延续闽南侨乡的空间格局和建筑风格特征。
图片
近日,由市资源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的《厦门市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正式获批,从物质文化遗存及非物质文化遗存两方面确定了各项保护要素与具体内容,对于包括允恭楼在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环境要素、整体空间格局、街区空间肌理、街区界面、街区历史街巷等,均提出针对性的具体保护要求。
图片
尤舒蓉说,在依法保护文化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将保持和延续集美学村教育主导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街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化体验、旅游服务和特色展示功能,打造有故事的街区,促进学区、社区、景区有机融合持续发展。
END
如果我在集大遇见你,
那么,我一定要带你去航海学院看允恭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