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星又把一款新游推进了日本畅销前五,但没想到它竟然是《坎公》

若要选出一款今年国内上线、在玩法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游戏,我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是那款名字很长的——《坎特伯雷公主与骑士唤醒冠军之剑的奇幻冒险》。
虽说还有不少玩家现在都记不住它的国服全名,但巧妙结合2D塞尔达式玩法的关卡设计,我想应该还是能让大家在谈到这款游戏的时候,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这款游戏还蛮有趣的”诸如此类的评价。
就在最近,这款游戏经悠星之手来到了日本市场,沿用了《守望传说(ガーディアンテイルズ Guardian Tales)》这一名称。令人意外的是,日服版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本地化,让原本的韩式游戏瞬间充满浓烈的二次元赛璐璐气息,这套精致的包装令《守望传说》一下子就蜕变成了一款「二次元游戏」。
图片
然后我们发现,日本玩家对此是非常买账的。由悠星代理发行的《守望传说》日服尽管不是那种开局即巅峰的存在,但凭借着本身优质的游戏品质和接地气的本地化,在上线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逐渐爬升、稳定于畅销榜前列,最高来到畅销榜Top5。
图片
随着中国厂商不断在日本市场刷新成绩,游戏的营销与包装都已经近乎成熟,如今再讨论这方面的本地化,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么如果是在此之上,本地化的整体表现甚至能超越原版的游戏内容呢?这便是日服《守望传说》值得去探讨的地方。
一、不是二次元游戏,胜似二次元游戏
如果你玩过《守望传说》,一定不会将其归类到二次元游戏的范畴,因为仅从画风上基本可以Pass掉了。可回过头来看日服,就完全不一样了——这画风可太二了。
图片
日服主要画师イコモチ为游戏献上的贺图,图角色为日服的男女骑士
贴近日本用户的审美,是日服《守望传说》最直观的感受,如果我们从游戏中的内容维度来看,可以简单概括为「颠覆原本风格的二次元画风」和「增强剧情演出效果的全语音补充」。
美术层面的变化是最容易感受到的,悠星专门聘请了日本本土画师,一改游戏经典的韩式厚涂美术,整体采用了更能凸显角色萌点的日式赛璐璐风格,意在用类似「日式奇幻冒险」的美术风格来迎合日本市场的用户。
图片
图片
左日服日版人物,右国际服原版人物
还有个让笔者颇感意外的地方,游戏加载时插入的漫画小剧场,其画风酷似查尔斯·舒尔茨(史努比系列漫画作者)的漫画。我看过许多二次元手游的小剧场,有精细的、潦草的、狂放的……但像这类独特的艺术风格,实属没见过,不过它的确贴合了游戏幻想风的背景。
图片
日服《守望传说》中的一些加载漫画
上面提到的美术自然是《守望传说》日服中值得关注的部分,但悠星的内容补充不仅如此,就连配音上也花了不小的功夫。尽管原版游戏就已经囊括了日、韩配音,可语音量很少,游戏剧情中的大部分对话都仅用“嘟嘟嘟……”的字体音效来替代。
相比之下,日服游戏剧情的大部分对话都是有语音的,提高了剧情故事的代入感,尤其是小公主那口熟悉到刻入DNA的钉宫音(知名CV钉宫理惠源远流长的萝莉音),在日服的剧情演出中可谓锦上添花。日服语音的补全对喜欢CV、热衷于看故事的玩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原画与配音的重做与补充,造就了《守望传说》日服与原本不一样的游戏风格,成为了一款在内容和表现上都足够“日式”的精品游戏。当然游戏原本致敬《塞尔达传说》《jojo的奇妙冒险》等诸多日本玩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名梗,这些冒险中的小醍醐,也足够讨日本玩家欢心。因此这款游戏能在日本市场初步立足,是可以理解的。
图片
图源自国服,熟悉的Game Boy掌机
不过在长线运营来看,日服《守望传说》上线近一个月后成绩依旧稳定,这自然说明悠星在保持特色内容打法的同时,同样不忘动用自己最擅长的本地宣发手段。
二、悠星本地宣发的“三板斧”
一家优秀的出海厂商,总有属于自己的“绝活”。对于擅长日本市场本地化发行的悠星来说,则是这三板斧:独一档的动画广告、多渠道广告宣发以及同人扩张。
首先是动画广告,如果你是悠星的游戏玩家,想必一定不会陌生。去年,悠星就开始组建起了动画公司Yostar Pictures,为满足悠星旗下多款产品的配信展开,并同时以实现动画影像创作为目标。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碧蓝航线》《明日方舟》《雀魂》等游戏的活动、剧情相关动画皆是悠星自给自足的产物。
TV动画广告在日本市场有着独特的品牌宣传效应,能够戳中核心受众的痛点,通过简短的剧情叙述与人物过场形式来初步铺垫游戏的内容、增强角色塑造。比起许多国内厂商来到日本市场,用外包动画的形式来象征性地妆点游戏门面的方式不同,悠星持续推进TV动画广告的更新与播放,意在持续打造游戏品牌印象,并提高用户的归属感。
为了配合新作《守望传说》的上线,他们同样也非常用心地准备了一部精美的TV动画广告:
除了动画广告外,悠星同时也在电视上投放了玩法相关的广告,这点与网络上投放的买量视频保持了一致,特别强调《守望传说》的特色玩法,像素风格和2D塞尔达式解谜对日本用户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这种直击用户痛点的宣发形式,能很好地吸引起受众用户的注意。
图片
当然还少不了攻占日本的线下广告——布满公共周边的宣传图,这也算是中国二次元厂商在日本市场的老艺能了,这不,《守望传说》上线时也同样铺开了线下宣传的渠道。
图片
而随着游戏上线、话题性的提高,玩家独立创作的游戏同人作品也开始推动起来。《守望传说》并不像过去悠星的核心二次元游戏那样,请知名画师太太们入场做宣传。更多的还是玩家通过体验来自发创作,可能是被角色剧情感动后的突发奇想,也可能单纯就是因为角色可爱……但总归来讲,这是逐渐培养起来的,玩家对这款游戏的爱。
图片
品牌打造、玩法推广、内容推动同人创作宣传,悠星产品上线期间最擅长的本地宣发打法,造就了《守望传说》在日本地区稳定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上线后的这款游戏依然保持在畅销榜Top30以内,并时常冲进Top10。
图片
近一个月游戏的畅销榜表现情况
三、内卷的日本市场,与独领风潮的悠星
伴随着游戏出海热度不断加强,作为T1市场的日本自然也是厂商们攻克的重点。近两年来,国产游戏也不断刷新着在日本市场的表现力。
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1年Q2,共有29款中国手游入围日本畅销榜Top100
国内研发的游戏在日本市场喜报频传的同时,厂商们也逐渐积累起来了一些经验与方法论,特别是针对产品进行包装与营销的打法,其实已经是屡见不鲜。比如三七的三消+SLG游戏《Puzzles&Survival》、沐瞳的放置RPG《Mobile Legend:Adventure》等等,这些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发行中都有着相当成熟的本地化包装逻辑,并都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
图片
沐瞳的《Mobile Legend:Adventure》
日服《守望传说》则更为特别,它实际由游戏研发商Kong Studios发行,悠星则协助其本地化的研发与发行,属于定制发行的形式。
通过协力《守望传说》的研发和发行,悠星发挥了他们一贯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本土引进人才完成美术风格的全面替换、寻找本土CV补全游戏日配语音、专门为产品附上了制作精良的宣传动画……这些围绕本土玩家需求进行游戏内容的补充与再创造,能明显感受到这款产品的本地化思路不是为了本土市场做妥协,而是使其完全蜕变成一款本土产品。
不断突破之前的模式,开荒其它发行厂商没有涉足的领域是悠星代理游戏的特征,现在看来,他们的发行方式更加丰富了。从《碧蓝航线》《明日方舟》《雀魂》这几款原生二次元产品的发行,到后来《蔚蓝档案(ブルーアーカイブ)》采用定制研发、独家代理的战略,以及现在《守望传说》这种定制发行的形式……悠星特色本地化发行这条路,可谓越走越宽。
图片
《蔚蓝档案》本月与初音未来展开联动
实际成绩也尤为可观,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10月悠星网络在日本发行的多款游戏均迎来重大更新,包括《碧蓝航线》限时促销、《明日方舟》“潮汐の下”,《碧蓝档案》“屋内戦”等活动。由于多款二次元手游在日本市场的出色运营表现,悠星网络10月收入环比增长80%。
另一方面,悠星旗下的动画公司Yostar Pictures也正在计划进军日本动画行业。
今年10月,Yostar Pictures一口气公布了两款TV动画作品:一部是《明日方舟》主线剧情动画第一季《黎明前奏》,另一部是主打「女高中生x高尔夫」题材的原创动画《空色ユーティリティ(空色Utility)》。
持续加注动画市场,意味着悠星将致力于深耕日本市场的文化创作领域,这也对后续新作的开发可能提供一定的帮助,毕竟Cygames以动画先行造势打造IP影响力的《赛马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片
Yostar Pictures原创动画处女作
丰富发行策略、拓展本土文化赛道的长远计划,悠星在日本市场做的棋局可谓是越来越大了。
结语
看着悠星在日本市场布局的逐渐深入,我们或许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日本二次元市场,真的被他们摸透了——或者说,他们比大部分日本本土厂商更懂日本市场。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些事情的?我觉得这事,可没那么复杂。
就像去年手游那点事采访中悠星CEO姚蒙提到的:“悠星是一家会把自己喜欢的游戏分享给玩家的游戏公司。”
他们也许只是打心底喜欢着二次元这个亚文化,想将那些他们喜欢的、绚烂多彩的内容分享给他们的用户。二次元赛道,是一个只有热爱其本质才能做好的赛道,毕竟二次元游戏的成功法则是难以捉摸的,最终可以依靠的,想来也正是那些捉摸不清的“爱”和数不清的“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