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对心血管健康有用吗?《柳叶刀》子刊50万人研究,取决于体内含量!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维生素D是阳光对我们的馈赠,它可以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也可以从膳食和补充剂中获得。维生素D的作用广泛,如促进骨骼健康,预防佝偻病、癌症、中风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但是补充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不确定。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先前主要集中在原本体内维生素D含量充足的人群,往往没有观察到积极影响。那么,如果体内的含量明显不足,补充维生素D会有益处吗?
截图来源: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近期,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当我们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较低时(维生素D浓度补充维生素D后,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越高,患冠心病和中风,及全因死亡率就越低。
维生素D是一类复合物的总称,目前已知的至少有10种,对人体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该论文中的维生素D指的是25-二羟基维生素D3,为维生素D3的代谢物,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能起到调节钙和磷酸盐代谢的作用。
研究者纳入了31项前瞻性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这些研究来自英国生物银行、欧洲癌症和营养心血管疾病前瞻性研究(EPIC-CVD)以及维生素D研究合作组织(VitDSC)等。研究中共包括500962名开始没有患冠心病或中风的参与者。主要结局是冠心病(致命性缺血性心脏病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中风(任何脑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
此外,研究者还基于四项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了遗传分析(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共包括386406名中年欧洲人,其中33546名患冠心病、18166人患中风、27885人死亡。
观察性分析表明,在原本体内维生素D浓度低的情况下,补充维生素D后,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与冠心病、中风和全因死亡率结果呈负相关
接下来,研究团队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进一步分析了维生素D的影响。孟德尔随机化有助于更好确认因果关系,考虑了遗传因素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后发现,在全人群中(覆盖广泛维生素D水平范围),维生素D浓度与心病、中风或全因死亡率无关
图片
考虑了遗传因素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后,维生素D浓度与全因死亡率、中风和冠心病的关系。预防获益的维生素D水平,最高阈值约为40 nmol/L。(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然而,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参与者,遗传分析提供了有力证据。具体来说,维生素D浓度每增加10 nmol/L:
全因死亡率将减少31%(OR=0.69,p
中风的发生率减少15%(0.85,p=0.09)、
冠心病的发生率减少11%(0.89,p=0.14)。
研究者分析维生素D保护心血管健康的潜在机制:
维生素D的浓度,受到甲状旁腺激素、钙质和磷酸盐的影响。
维生素D还与内皮细胞功能有关,尤其是调节血管张力、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钙化。
《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随附的评论中指出:虽然研究者使用了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大大减少了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关系的潜在偏差,但也应考虑到其它限制
首先,孟德尔随机化反映了终生遗传易感性对维生素D水平降低的影响。因此,该研究的效应量可能大于传统随机对照试验中看到的效应量。
其次,全因死亡率的具体原因通常需要长时间随访大量人群才能确定,研究如能提供相关信息将有助于更好了解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再者,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应该接受其它骨骼的保护,避免参与者受骨骼健康的影响。
研究者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在孟德尔分析中,尽管遗传评分都与维生素D高度相关,但部分基因也可能会影响血钙水平,难以完全排除混杂影响。
此外,该研究是在中年欧洲人中进行的分析,因此该发现也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因为肤色可能与较低的维生素D浓度有关。需要进一步分析来评估补充维生素D对深色皮肤人群的潜在影响。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论文中总结道:研究发现,在原本体内维生素D含量低的个体中,补充维生素D后,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加与全因死亡率下降存在关联。该研究结果对维生素D补充试验的设计和潜在的疾病预防策略有影响。
评论文章中也指出:研究证实了,对于原本体内维生素D缺乏的人来说,补充维生素D,对大多数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有益。这些结果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后果。由于维生素D缺乏症相对普遍,并且补充维生素D通常是安全的,因此有理由在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中进一步检测补充维生素D对维生素D缺乏症人群的影响。并建议临床医生更好地权衡补充剂的潜在益处和风险,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