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复读12年,只为考上好大学,如今怎样了?

图片
01
有人称唐尚珺是“现代版范进”
近日,一篇《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报道引发关注。今年高考结束后,这位主人公唐尚珺还上过热搜。
图片
图片
纪录片《高十》截图
导演何汉立是唐尚珺初中时期的好友,历时3年跟踪拍摄唐尚珺及其家人,创作纪录片《高十》,见证了唐尚珺高考成绩从不够本科线到一本线,再到名校的过程。
于是,引发关注的文章,又将纪录片《高十》的主角唐尚珺拉回公众视野。
有人称唐尚珺是“现代版范进”,也有人调侃,“我开始读小学你开始读高三,我读高三了,你还在读高三”。
02
复读12年,只为上清华
2021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这时,这位来自广西的学霸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不是因为他的分数,而是他的经历。
图片
唐尚珺是一位出生广西农村的80后。算上今年,33岁的唐尚珺已经参加了12次高考。
2009年,是20岁的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总分372分,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本科线,首战失利,父亲送他去了南宁市的一所技工学校学手艺。希望他能有个一技之长,好养活自己。
唐尚珺是家中幼子,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已成家立业。父母已经年过花甲,靠卖甘蔗为生,家境称不上宽裕。为了供他读书,父母一直抽不出时间和钱来给家中老房子做排水沟。每逢下雨,屋子前后便一片泥泞,十分不便。
图片
从现实角度来说,父亲为他规划的也算是一条出路。贫困山村,家中还有五个子女,高考落榜后没有让他立即打工,而是选择送他去技校,已经很难得了。
他去学校感受了半天。因为没感觉,就偷偷瞒着家里人,拿着父亲给他上大学的费用,退学回到了母校钦州市二中复读。
事实上,这些年来,家人一直以为他在南宁读完技校,已经毕业挣钱了。而他为了瞒住这件事,也的确下了功夫。
图片
同在南宁的表哥多次联系他,他一个电话也没接过,被问起的时候说是以为骚扰电话。复读第四年,他甚至过年的时候还特意置办了南宁的本地特产当做“年货”带回家,来营造自己已经毕业工作的假象。
他告诉母亲,自己在南宁一个月有1600的收入,还给母亲塞了500块。拿到儿子给的钱,母亲自然很开心,顺便催促他赶紧结婚,26岁了,该成家生子了。
如果唐尚珺听从父母的安排,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事实上,他并不甘心。因为,这距离他的梦想太过遥远。
从此他过上了年复一年复读的日子,这一复读,就是十二年。
图片
当同龄人陆续步入大学生活,继而毕业求职、结婚生子时,他的人生还在高考这个环节“打转”。复读十二年的岁月,既是艰苦的,也是不被外人理解的。
2017年,550分;2018年,619分;2019年,645分;2020年,619分,直到今年的591分。每次折戟后,他都想再冲最后一次,到第二年,又想再冲一次,如此循环,停不下来。“压力很大”,他说,“争取明年(考)最后一次”。
图片
在这十二年里,他曾多次被211、985大学录取,却一再放弃,继续复读。
也正因如此,围绕着他的争论更加激烈。
有人敬佩他的毅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有人指责他浪费招生名额,也浪费了自己的人生。
03
不少人也为他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消息刷屏后,有网友不认同这种“执着”:
有人却认为,应当尊重他的选择,这就是他的“梦想”:
不少人也为他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图片
04
复读十二年值吗?
早期,他纯粹为了实现清华梦。后来,他还意识到复读可以成为赚钱的“机会”。他曾听说,“有个640多分的复读生向校董提出要20多万奖励,学校应允了,两年后,那人考上清华,奖了60万”。对此,他表示十分羡慕:“能上想去的学校,又能挣到钱,那肯定划算啦。”
随着复读时间的拉长,唐尚珺的高考成绩确实在提升,曾经也考上过广西大学。从2009年开始,他瞒着家人复读了七年,直到2016年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这是第七次高考,中国政法大学虽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还是不太满意。在老师的劝说下,他选择了“去读”。
图片
在知道儿子瞒着全家人复读了这么多年并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后,父母脸上还是难掩开心。
图片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他做好准备入读大学时,父亲被查出肺癌,是晚期。这时,唐尚珺突然醒悟,这世上没有什么比亲情更可贵,趁着还能孝顺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孝顺父母。
图片
已经69岁的母亲表示,瞒着我不怪你,我还是开开心心的,父母也期望儿子有出息,你不要操心,专心读书。
纪录片里,他听完这些话,一个人默默地流着眼泪,谁也不知道此刻的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图片
图片
于是,和家人坦白了这几年的事情后,唐尚珺带着父母去了北京,之后入学“报到”。所有人都以为,他终于上岸了——可真正的现实是,他又回去复读了,直到今年,33岁的他,第13次参加高考。
但是,即便复读时间超过十年,对高考的“领悟”能力变强,他还是未能如愿考上清华大学。
图片
“去年(高考)很难,没想到今年更难。”忆起不久前的第13次高考,他说自己依然措手不及:数学,觉得挺难的;等到物理,直接“写不下去了”。591分——距离清华录取分数线隔着90来分。
而当时他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时,三姐劝他去读,哥哥想帮他填志愿,说再不去读就不管他了。73岁的母亲已经不关心他上什么学校了,只希望他早点结婚生子,“跟正常人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报考广西大学,其实只是权宜之计,他想着,要是家里逼太紧,就边上边备考。
图片
当他的成绩达到名校录取水准后,就发现理想实现更高的突破会变得更加困难。至此,他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可以的”。但时至今日,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已经流逝大半,他陷入了给自己设立的执念与思维圈套中。
放到今年实施“双减”的政策语境之下,这个故事更显得意味深长。
图片
05
不是只有进名校,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在正常的认知中,把美好的12年青春用在复读中,其实是浪费人生。就是考上清华又如何呢?很大概率还是成为普通人,而非“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的唐尚珺们想象的“功成名就”。
进入普通院校,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不论对家庭,还是唐尚珺自己来说,其实都是更符合现实的人生发展规划。
图片
但有的学校和机构,给学生灌输的却是“考进名校一劳永逸”的成功观。他们不管学生实力如何,都会激励学生,“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只要有梦想,就会成功”,并无限夸大考进清华、北大,对人生的意义。
这里首先存在对升学意义的错误判断,把“考上名校”与“人生成功”画上了等号。然而,升学完成学业获得学历,从人生发展看,并不等于人生成功。
退一步说,就是考上名校,获得名校学历,有更大的成功概率,也不是说,只有进名校一条路,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图片
考进名校才有未来的价值观教育,让一些学生把考上名校作为“终极追求”。这也造成基础教育阶段的“打鸡血式”奋斗,以及进入大学之后的迷茫与困惑。
为此还造就了“考霸”现象。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反复退学参加高考,除了通过考出高分可以获得奖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有考试才能体现其价值。
可以说,这些所谓的“考霸”,在考试之外,不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人生价值是什么。
图片
图片
唐尚珺微博截图
2021年7月,唐尚珺在其微博留言,似是对自己今年的高考结果仍心存遗憾。对于考清华的态度,他其实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06
别让负面案例成为励志材料
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唐尚珺的复读故事,是要唤醒那些痴迷“名校梦”复读者,还是成为复读机构用来劝说高分学生反复复读的励志故事?
我们当然要尊重有梦想的青年,尤其是像唐尚珺这样出身寒门的有志青年,更应该得到外界的关注与鼓舞。但是,人生的时间与机遇都是有限的,有毅力虽然是好事,但执念太深也可能会伤害自己。对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唐尚珺对待清华梦过于“执着”的态度,并不可取,也不值得模仿。
图片
对生活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缺乏合理指导的寒门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在人生初期获得科学的人生规划指导。因此,他们对大学尤其是名校的认识是往往模糊的,也容易产生极端化的结果:要么过早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放弃学业;要么像唐尚珺一样极度渴望考进顶级名校,但一旦不能实现,又会陷入精神迷茫与困境中。
像唐尚珺这样出身寒门的有志青年,应该得到外界的关注与鼓舞。但是,人生有限,执念太深也可能会伤害自己。
图片
人在面对挫折时,容易生成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自己始终不离开自尊心与思维方式的“舒适区”,成为一些人的选择。虽然大多数人不会像唐尚珺一样真的复读多年,但面对曾经的挫折还是会有心结。如果不能合理面对这些心结,使其长期堆积在心里,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所危害。
未来,希望唐尚珺能尽快回归
正常的人生轨迹。
人生十分漫长,
在任何领域取得成绩都是有价值的,
都会赢得喝彩。
对于自己的执念与心结,
不妨学会自我反思和省察,
从昔日的挫败阴影中挣脱出来。
如此,才能拥有更加健康与精彩的人生。
对此,你怎么看?
END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