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1月7日18时51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20时2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两名出舱航天员将在机械臂支持下,配合开展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和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作业。其间,在舱内的航天员叶光富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据新华社
王亚平成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
意味着什么?
自北京时间10月1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超过20天,先后开展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空间站组合体管理、新上行舱外服启封和测试、在轨医学检查、失重防护锻炼、空间试(实)验等日常工作,进行了在轨紧急撤离、机械臂操作、医疗救护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
>>女航天员们在太空作业时 与男航天员有什么不一样?
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表示,空间生命科学是研究宇宙空间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在空间站的科学实验中,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到底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男性和女性的身体构造不一样,从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来讲,假如只有男航天员,那验证空间生命科学就是不全面的。
从国内航天队伍中的人员来看,女航天员的人数是比较少的。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曾经有两位女航天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太空作业当中,强度和难度比较大的,比如太空行走等,这些还是由男航天员来进行操作的多一些,像太空行走一小时,航天员们往往要在模拟任务的水池里行走好几个小时。而女航天员们的作业任务可能就更精细一些。这主要还是跟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有关。
>>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是科研需要 这些“第一”你都知道吗?
据此前报道,此次航天任务的亮点在于,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个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这有助于对太空探索,尤其是人类未来可能在太空生活,获得更全面、更可靠和更实用的科学证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已经有50多位女性航天员参与太空探索,分别是美国、苏联、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航天员,她们共同创造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在她们当中,有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前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还有首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前苏联的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也有在太空飞行和空间站停留时间最长的女宇航员、美国的香农·卢西德,为188天4小时14秒;也有世界上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美国的梅·杰米森;还有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伊朗裔美国女企业家阿努谢赫·安萨里。
中国也有两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一位是刘洋,2012年随神舟九号进入太空,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第二位是王亚平,2013年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此次神舟十三号上天,王亚平再度披挂出征。
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重要性不只是她们不可替代,也在于能让科学研究更具全面性和兼顾特殊性。如同地面上的生活和工作一样,太空中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也需要男女合作,而且女性的性格特点更有利于协同工作。同时,女性在太空也具有某些优势。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环境,女性体内有较高的雌激素,一些微量元素,如镁的代谢也比男性好,而铁的含量较低,因此不易出现铁中毒、血栓、血管痉挛、心律紊乱等,适合较长时间的太空生活。
>>科学证实 太空生活不会影响女性生理功能
当然,女性到太空也有特殊性,但这也正是探索太空以应对和检验太空探索特殊性的机会和实践。女性的独特生理机制极为重要的一个是,在经历了太空辐射和失重等种种与地面不同的环境和经历后,会不会影响女性的特定生理功能,如生育。
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得到科学证实,太空生活和经历并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前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于1963年6月16日乘坐东方六号飞船进入太空,执行了三天任务,返回地球后在当年11月3日与另一名男宇航员安德烈·尼古拉耶夫结婚,此时距离其进入太空4个多月时间,也距离安德烈上次进入太空(1962年8月11日到15日)仅一年多时间。
1964年6月8日,捷列什科娃产下一女,是目前为止从太空归来后最快生育的女航天员。他们的女儿美丽大方,品学兼优,现在已经是一名医生。
前苏联另一名女航天员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是首位进入空间站生活和首次在太空行走的女性,在太空站生活了12天,返回地球一年半后也顺利生育孩子。
中国的两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时,刘洋是已婚未育,王亚平是已婚已育。刘洋在飞天归来后,于2014年生下了一名可爱的男孩,孩子身体非常健康,刘洋自己也恢复得很好。
这些情况表明,在太空只要防护条件好,完全可以减少辐射影响,而且比很多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还要低。
当然,太空生活和研究不只是要检验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还有其他研究来观察男女性在太空是否有相同或相异的生理影响或机制,为以后长期载人航天做准备。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和工作。 综合中国载人航天、央视、新京报
镜头聚焦
看你们出舱 感觉良好
此次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也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翟志刚成功出舱后,还在太空中向地面上的我们挥了挥手。
从视频中可以听到翟志刚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随后王亚平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最后叶光富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宇航员们声音平稳,地面控制中心传来阵阵笑声。看到航天员顺利出舱、网友队形一致地回复:看你们出舱,感觉良好!
太空趣事
在中国空间站如何理发?
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化身太空“托尼老师”
官方媒体11月7日公布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理发的视频,视频中,航天员叶光富手拿镜子,航天员王亚平用剪刀、推发器为其理发,航天员翟志刚在一旁收集碎发,并细心地为叶光富修剪了刘海,三人配合默契,引发热议。
这是10月31日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一段画面。画面中,翟志刚负责组装残渣收集器。为防止剪下来的头发四处飘散,太空理发需要使用特殊装置,把推发器通过软管与残渣收集器相连,这样就能及时将剪下来的头发吸入残渣收集器里。
中国网友常将“理发师”亲切地称为“托尼老师”。此次,王亚平也化身“托尼老师”,为叶光富理发。在用剪刀修剪后,王亚平又使用理发推帮叶光富修剪鬓角部位的头发。发型基本修剪完毕后,王亚平细心地为叶光富清理脖子上的头发,翟志刚则为残渣收集器更换了吸头,为叶光富清理额头处的头发,他还拿起剪刀,帮叶光富修剪刘海。即使在太空不方便固定身体的条件下,两位“理发师”的手法仍十分稳健。网友说,“太空‘托尼’技术相当娴熟”。
王亚平9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因为我们在太空不管3个月还是6个月,头发肯定会长长,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理发师的技能。去年隔离的时候我们练了好多,所以我也剪了好多,现在就拿他们来练手,现在已经老开玩笑叫我‘托尼王’,技术已经很娴熟了。”
此外,为保障航天员的“太空”工作生活,在饮食起居方面,航天员每天晚上10时左右熄灯休息,中午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此次“太空餐”品类也更加丰富,不仅有米饭、糯米糕、红糖糍粑,还有马蹄滑虾球、酸辣笋、土豆牛肉、玉米肠、雪菜兔肉、西红柿鸡蛋汤,再辅以甜辣酱、蒜蓉辣酱。
在吃好、休息好的同时,航天员也出色完成了多项在轨工作,包括货运飞船物资转移、新上行舱外服启封和测试、在轨紧急撤离、机械臂操作、两项航天医学领域的细胞学实验项目等。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