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SIM卡行业研究报告:超级SIM卡“超级”预期差

(报告出品方/作者:太平洋证券,李宏涛、李仁波)
一、智能卡应用场景丰富,行业壁垒逐步形成
(一)智能卡为信息社会重要载体
智能 SIM 卡(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又称集成电路卡,将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 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能实现数据的存储、传递、处理等功能。其具备更好的 保密性与更大的储存容量,能实现更多的功能。按所内置芯片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 类存储卡、逻辑加密卡、智能卡。其中,智能卡由于安全性更好,代表 IC 卡应用的最 高安全等级,且智能卡拥有独立的 CPU 处理器和芯片操作系统,可以灵活支持不同的 应用需求。
图片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作为信息社会重要载体之一的智能 SIM 卡,在社 会生活应用场景日益广泛,终端使用客户遍布全球。在 2019 年,智能卡行业市场全球 规模为 11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 8.7%,亚太地区约占全球 50%的市场销售 额。我国智能卡行业虽然起步晚,但随着我国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加之具有 较大的市场容量,2014-2018 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3.65%,增速高于全球水平。
从产业链角度,智能卡行业可以分为:上游芯片/模块制造商,中游卡体制造商以及下 游系统软件开发商。在芯片和模块领域,全球知名公司有紫光国微、三星、华大半导体 等。另外还包括读卡设备制造、其他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面板贴片业、塑膜业以及涉及 到智能 SIM 卡制卡、封装及个人化的电子设备制造业等。
图片
(二)电信、金融、证件等为智能卡主要应用场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金卡工程”建设不断推进,智能卡行业逐渐步入发展成熟期, 且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智能卡应用不断深入金融支付、移动通信、公 告交通、安全证书等多个领域。其中,银行卡、电信卡成为最广泛的智能卡产品。
(1)电信领域:电信发卡量占智能卡总发卡量的比例超过 50%,全球 LTE 网络迁移, 手机用户的平稳增长和技术变革不断引起新的市场需求,推动市场发展。LTE 网络迁移 指移动通信设备由 2G 向 3G/4G 的转换。因为 LTE 能够带来更快的网络速度,更佳的用 户体验以及更强的用户黏性,电信运营商积极部署和推广 LTE。近年来 4G 用户数大幅 增张,4G 渗透率也大大提升,2014 年全球 4G 渗透率仅 6.2%,而 2019 年增加到 26.1%。 而 5G 技术较于 4G 又有了较大提升,是未来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 5G 的加速落地, 将为通信智能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 SIMalliance 预计,至 2025 年全球将有 13.6 亿消费者接入 5G 网络,这将派生出大量电信卡置换需求,智能卡业务将大幅增长。
图片
具体区分电信智能卡如下:
普通 sim 卡(用户身份识别卡):存储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网络参数信息、身份鉴权 密钥、用户的电话薄、短消息等内容,供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提供用户通话时的通信信 息加密密钥。普遍使用 PVC、ABS 等材质进行封装。主要为插入式 MP 卡。
物联网卡:包含普通 sim 卡的功能,在安全性方面对算法进行了升级,支持卡和网络 的双向认证,具有更大的容量和处理能力,针对物联网行业需求进行了硬件支持,以及 相关支撑平台管理。应用对象主要为物体,通过将通信卡装置或卡数据写入在各类物体 上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连接,实现物与物或物与人之间的连接。卡片形态在插入式的基 础上增加嵌入式 MS 卡,抗震指标好,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稳定。
a) MFF2UICC(芯片 SIM 卡):真空密封,可以在制造过程中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使 芯片 SIM 成为位于室外(可以密封并防止腐蚀),持续运动(冲击)或仅需要更长 生命周期的设备的完美选择。
b) eUICC(eSIM):没有可插拔的物理实体,以集成的方式直接嵌入在手机设备当中, 比起 SIM 卡更能耐高温、抗震、防尘。eSIM 可编程,支持通过 OTA(空中写卡)对 SIM 卡进行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配置文件的下载、安装、激活、去激活及删除。
c) SoftSIM:依托操作系统软件实现 SIM 功能,没有实际的物理芯片存在,对基带进 行修改后,基带重定向直接通过其他接口和操作系统曾交互,不需访问 SIM 硬件
d) 超级 Sim 卡:以紫光集团推出的 5G 超级 SIM 卡为例,该 SIM 卡结合存储卡与 SIM 卡的功能,存储容量高达 128G。除此之外,该超级 SIM 卡还具有金融级安全能力, 通过此卡,用户可以将个人数据储存在卡中,在匹配移动应用实现实时安全备份和 卡交换。
图片
(2)金融领域:全球银行卡市场规模庞大, 至 2019 年,全球六大国际卡公司通用卡流通量为 134.9 亿张,同比增长 6.1%。我国银 行卡市场体量巨大且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发卡量每年稳步提升,年近 5 年年增长率稳 定在 10%-15%。受EMV 迁移因素(银行卡按 EMV 标准由磁条卡向智能 IC 卡转移)的推进,银行卡安全性、防伪性获得极大的提高,非接触卡在越来越多地区的采用与普及。
与此同时,金融 IC 卡一卡通模式发展迅速,一卡多用,相互融合,基层渗透。银行芯 片卡可以用于搭乘地铁,使乘客“一卡出行”,大大提升民众出行的便捷性,也一定程 度了带动了金融领域智能卡的需求。
(3)政府及居民生活领域:得益于芯片智能卡技术的持续发展,芯片卡产品为民生工 程、公共事业、百姓消费、绿色环保等诸多领域提供了安全便民的服务,有力促进了社 会民生事业发展和居民消费优化升级。
A. 电子证件
随着互联网和多元化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个人信息数据呈现几何级增长。在政府相 关领域,以电子护照/电子身份证为代表的个人电子证件产品将迎来巨大变革。以智能 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电子证件产品正在全球范围推行,电子证件产品能安全存储大量个 人信息,也能提供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B. 交通
交通智能卡最初应用于公共交通的自动收费系统,如公共汽车、地铁和停车场。在为民 众提供便利的同时,各大城市智能卡系统的完善收集了大量详细的交易数据,这些数据 可以帮助公交系统的日常运营,也能用于网络的长期战略规划。“综合运输与智能交通” 是国家科技部的“十三五”交通科技领域规划布局的重点专项之一。ETC 和公共交通智 能卡是占比最高的两大业务。
C. 社保
2013 年全面推广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的总体方案,为参保人提供持卡缴费、待遇领取、费用结算支付、异地资金划拨、现金提取消费等支付手段,实现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 目标。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社会保障卡,第三代社保卡将带动国产智能安全芯片迎来新 发展阶段。第三代社保卡较于第二代社保卡在技术和安全方面都有所升级。譬如,三代 社保卡采用双界面通讯方式,由单一接触式升级为接触式+非接触式,提升应用便捷性; 新增储存生物特征功能以及支持非接触快速支付。
(4)其他
环保:上海已开始使用结合电子芯片卡的垃圾智能回收箱,用于负责上海普陀区的环 卫、养护、区纸、塑料瓶、旧衣物等,使用电子芯片卡可以快速内养护和市政维护。
教育:校园智能卡是基于智能卡物联网技术和计算器网络的数字化理念融合与校园管 理进行的统一身份认证、人事、学工等 MIS 应用系统的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共同的身份 认证机制,实现数据管理的基成与共享,融合校园管理、金融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校 园信息化建设。
(三)技术、资质、市场成为智能卡行业三大壁垒
我们认为,智能卡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下三点壁垒:
A.技术壁垒:智能卡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同时行业内技术和产品 更迭速度快,企业需要长期技术积累。
B.资质壁垒:智能卡行业较为成熟,境内外标准与法规较为完善。若需取得上述资质需 要较高的技术能力要求和较长的申请时间。
C.市场进入壁垒:我国智能卡行业集中于国家重点行业(通信、政府等关系到民生的重 要领域),因此对智能卡产品及安全和技术要求较高。只有技术能力雄厚、应用经验丰 富的企业才能进入市场。
二、四大因素驱动智能卡行业变革
(一)SIM 卡不断演进,第五代出现质变飞跃
世界上第一张 SIM 卡于 1991 年在德国诞生,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SIM 卡也在不断 进化演进:(1)早期的 1GSIM 卡(第一代)只有 3KB 用户容量,仅支持语音通话。(2) 2GSIM 卡用户容量是 8KB-16KB,主要用于 2G 网络阶段,支持通讯录和短信存储。(3) 3GSIM 卡的用户容量达到 32KB-128KB,适用于 3G/4G 网络,可实现平台对卡片的远程 管理。(4)4GSIM 卡,用户容量 500KB,典型代表是中国移动的 NFC 卡,能支持部分交 通、金融等扩展应用。
发展到第五代 5GSIM,SIM 卡出现了两大并行的趋势:
第一种是适用手机终端的带大存储容量的实体卡,以紫光国微 5G 超级SIM 卡为代表, 容量 32GB-128GB。手机可以直接读取 SIM 卡的内容,SIM 卡也可以存储照片、视频等 各类手机文件。SIM 卡突破功能瓶颈,具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种是适用于物联网连接设备的 eSIM 虚拟卡,其重点不在于功能的延展,而在于形 态的变化。eSIM 直接内嵌至手机电路板,支持通过 OTA(空中写卡)对 SIM 卡进行远程 配置,可灵活的选择运营商网络,实现了无卡化。
纵观整体 SIM 卡行业的发展,自一代到四代,SIM 卡的尺寸在改变,容量、功能都在逐 渐提升,到第五代迎来了质变,在功能和形式上表现出了两个方向上的飞跃。
(二)三大运营商获得 eSIM 许可,推动物联网快速增长
eSIM 起源较早,但发展一直局限于可穿戴设备等领域。2011 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 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 SIM 卡专利。2014 年,苹果发布了自己的 SIM 卡——AppleSIM, 嵌入美国和英国发售的 iPadAir2 和 iPadMini3 平板电脑中,允许用户设备动态选择运 营商网络。2015 年 8 月,三星 GearS2 成为首款支持 eSIM 的智能手表。2017 年 9 月, 苹果发布的 AppleWatch3 也采用了 eSIM 方案。2017 年 10 月,Google 最新发布的两款 手机 Pixel2 与 Pixel2XL 成为首款兼容 eSIM 的智能手机。
然而至今却机会没有采用 eSIM 卡技术的手机终端,大部分的 eSIM 卡技术应用仍集中 于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以及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eSIM 对推动蜂窝物联网的规模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eSIM 将 SIM 卡嵌入到设备,并 通过无线远程下载方式对其配置进行更新。与传统的可插拔式的 SIM 卡相比,有以下 优势:
(1)eSIM 大大减少了设备上的卡片占用空间,体积缩小至传统 SIM 卡 10%,而且在形 式上是直接嵌入设备内部,实现真正设备无卡化,从而增加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其抗震 性、耐高温、可靠性更强,更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2)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以及远程配置支持灵活切换运营商数据,从而保证快速稳定 的连接。虽然是传统 SIM 卡演化的结果,但 eSIM 与插拔式 SIM 卡并不是完全竞争关系, 而更多是应用场景的互补。eSIM 更加适合多终端连接、物联网以及对稳定性、可靠性 要求较高的场景。
发展物联网发令枪已经打响,政策放开将加快部署节奏。2019 年 10 月 19 日,工信部 网站发布文件,同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 esim 技术应 用服务。2020 年 12 月,中国联通已经获批开展该服务。至此,我国三大运营商均已获 得在物联网领域开展 eSIM 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准。三大运营商在 eSIM 领域均早有布局, 政策放开将加快部署节奏。中国联通是目前三大运营商中进展最快的一家,其 eSIM 业 务主要两种,分别是“eSIM 一号双端”和独立号码业务,并在今年将 eSIM 可穿戴独立 号码业务拓展至全国。中国移动在今年 10 月进行 7000 万颗的 eSIM 晶圆大规模采购。 我们预计后续三家运营商会加快 eSIM 卡业务部署节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超级 SIM 卡解决三大痛点,将伴随 5G 换机潮呈现爆发
5G 换机潮来临,超级 SIM 卡爆发在即。早在 2019 年底,紫光国微就开发出超级 SIM 卡,可支持通信和大容量存储,并且能够兼容各种网络包括最新的 5G 网络。2021 年 2 月 19 日据 C114 消息,5G 超级 SIM 卡的存储容量现已更新到 256GB(此前是 32-128GB), 预计不久后就可以发展到 512GB 甚至 1TB。 超级 SIM 卡,是一款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高安全数据处理功能的新一代 SIM 卡产品。 该产品支持“单 Nano+存储”形态的手机,为用户同时提供超大容量、安全存储、一键 换机以及 SIM 卡所支持的通话、短信和数据流量功能。5G 超级 SIM 卡有以下作用:
图片
(1)解决个人终端存储永远不足的痛点
过去我们在购买新手机时,包装盒中往往都会随机赠送一张 TF 存储卡,用来扩充手机 内部容量,方便大家存储更多的资料。但是,随着近几年手机的快速发展,这一功能陆 续被厂商取消。取消存储卡原因如下:(1)为了保证手机本身性能的稳定性、用户资 料的安全性,尽量减少了内存扩展卡。(2)智能手机在兼顾外观的基础上需要纳入更 多繁杂的功能,取消内存扩展卡的位置有利于其他功能的增添;(3)手机厂商的利益 可通过取消内存扩展卡最大化,以苹果为例,当初 16GB 的 iPhone 和 32GB 的 iPhone 仅仅差价 800 元,利用巧妙的营销手段促使用户不得已选择更高的存储版本。存储卡 的消失,导致个人终端存储空间局限,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内存不足的 问题;即使换机,存储空间仍有限,且数据信息分散在多个手机,增加冗余感。
5G 时代下,由于速率和带宽的提高,AR/VR、4K/8K 大视频等应用的普及,用户大量下 载游戏、高清视频等大数据量的 APP,消费者面临手机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图片
(2)超级 SIM 卡让一键换机成为可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5G 时代的来临、手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可用内存的逐渐减少, 为让手机跟上时代的潮流,会普遍存在较高的周期性换机需求。而顾客因为对手机不精 通,换机过程中会有各种担忧。换机如同搬家,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旧手机的资料备份 和新手机的资料恢复。大数据量的传输和备份问题在现有 NAND 的读写速度下凸显。除 基本应用、照片之外,聊天记录,网银绑定,手机令牌等信息转移安全性问题也凸显。 各式第三方协助换机信息数据转移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些 APP 质量良莠 不齐,人们将考虑速度、全面度、安全性等方面去选择其中一款,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 力。
5G 超级 SIM 卡是可以同时支持通信功能和大容量储存功能的新型 SIM 卡,可以全面兼 容 5G/4G/3G/2G 网络,同时,该产品又具备有超大容量、安全储存等强大功能,在存储 方面容量高达 128G,与智能手机闪存容量相当,使用超级 SIM 卡,用户可以将个人数 据储存在卡中,实现数据与个人 SIM 信息的绑定,一卡换机,无需备份。手机用户可通 过配套超级 SIM 卡 APP 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也就是说,当用户换手机时,通讯录、 通话记录、短信、日历等核心数据以及应用 APP,一键备份,一键恢复,一卡轻松换手 机,使得用户以后换手机易如反掌,解决了“换手机核心数据和应用导出来很麻烦”这 一痛点。
图片
(3)超级 SIM 卡解决运营商对入口的渴望
2021 年中移动的工作规划指出,坚持聚焦“通信+互联网”,以号、卡、消息三大入口 为基础,对通信基础设施、能力应用和生活服务进行数字化创新,加强 5G 网络的建设 推广,其中卡指代“超级 SIM 卡”。目前,中移动主要产品月均活跃用户数超 3.7 亿, 较 2016 年增长 1.7 倍主要产品日均活跃用户数超 6300 万,较 2016 年增长 2.8 倍。在 此次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移互联网公司将重点展示三大入口产品+一大特色应用: 移动认证、超级 SIM、5G 消息、和彩云。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联通去年 5G 开支为 340 亿,电信则达到 392 亿, 而中国移动比联通和电信加起来都多,高达 1025 亿。相比于年初时计划,只有移动超 额完成,联通和电信分别少投入 10 亿和 61 亿。相较于其他两个运营商,中移动对于 5G 市场相当看好,竭力想占据市场先导地位。随着资本开支增多,5G 适应窗口也在不 断开拓更新,智联化转型同比加速。
图片
去年 11 月底,中电董事长在世界 5G 大会上表示“Hello5G 赋能未来”是目前中国电信 5G 业务最响亮品牌标识,它象征着“5G 赋能共享共赢”。肉眼可见,5G 商用一年多来, 中国电信及合作伙伴一起在 5G 建设、5G 创新、5G 应用、5G 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 探索和实践。5G 时代来临,中国三大运营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广电的加入使 得竞争更加呈现白热化状态。通常情况下,运营商通过差异化竞争和价格竞争吸引客户 入围,构建起自己的入口规模优势。
由于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传统业务每况愈下,内卷与焦虑快速在运营商之间传播。短 信业务,已经被微信等社交软件取代;通话服务,则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微信等不仅 可以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也易如反掌。所以包括移动在内的所有运营商目前只能剩 下一个网络接入服务;而网络接入服务也面临挑战,原来有预装话费送手机,运营商可以预装自己应用,现在被应用市场替代,运营商急需找到新入口。
5G 超级 SIM 卡给了 运营商一个新的思路,他们或将利用这种新型宣传手段一举摆脱网络渠道商的身份。 5G 超级 SIM 卡与运营商深度绑定,运营商利用 5G 超级 SIM 卡的购套餐免费赠送的方式 吸引抢夺优质客户,通过一次签约,长期有效,提高客户粘性。运营商对于入口的渴望, 使得 5G 超级 SIM 卡的普及迎来春天。
图片
(四)eSIM 出货量稳增,超级 SIM 或成市场主流
2018 年全球 eSIM 设备出货量已达 3.64 亿台,随着智能手机和企业物联网设备的发展, 物联网渗透率将会不断提升,我们预测近五年 eSIM 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长,eSIM 设备 大约 2 元/片为基准价格,其年均销量增长率约为 45%,预计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6 亿。
与此同时,终端设备将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使得 5G 超级 SIM 卡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 泛。我们预测近五年超级 SIM 卡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未来或成为 5G 板块的主流。 根据当前市场价,超级 SIM 普遍内存处于 32G-128G 区间,相应价格也处于 99-299 元, 以均价 100 元/片作为基准价格估算,预计到 2024 年超级 SIM 卡市场将接近百亿规模。
图片
三、三大运营商积极参与,助力超级SIM卡推广
运营商将是超级 SIM 卡推广途中的重要角色。手机 SIM 卡从来不是单独购买的,5G 超 级 SIM 卡通常是通过 5G 换机或换套餐的营销方式赠送给客户,这也提供给运营商重要 的话语权,由于 5G 超级 SIM 卡的性能提升与运营商自身的战略需求契合程度极高,运 营商在 5G 超级 SIM 卡的推广上积极性很高,运营商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把超级 SIM 卡 变成所有通信用户认知到的概念。
(一)中国联通 5G 超级 SIM 卡首落地
2019 年12 月,超级 5G在广东联通首销落地,兼具存储与 SIM电信功能,有 32G/64G/128G 三种容量。5G 超级 SIM 卡全面兼容 5G/4G/3G/2G 网络。短短数月又推广到北京、山西、 湖南、四川等市场。由于和运营商的深度绑定,随着运营商 5G 套餐客户数量的逐渐增 多,超级 SIM 卡的投放速度逐渐加快,超级 SIM 卡在 5G 换机潮下有望取得爆发式增长。 受益于紫光的存储技术和金融级安全芯片的护航,用户可以放心的将个人资料、身份数 据、应用存储在 5G 超级 SIM 卡中。而在为这些新老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体验的同 时,运营商可以通过这种强联结生态,拓展新型行业应用以及与 5G 网络相关的增值服 务。
(二)中国移动发布 5G 超级 SIM 卡,实现一卡走天下
在 2020 年 11 月 19 日举办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移动携手 紫光国微发布了超级 SIM 卡,内含加密芯片以及 NFC 功能,线下可充当饭卡、门禁卡、 交通卡、车钥匙;线上可以进行金融安全认证、5G 电子签名,大额转账等。该卡不仅 使用户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高安全数字资产仓库,还能契合 5G 时代各行各业的数字应用 场景,已于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安全等领域形成落地应用。 中国移动的超级 SIM 卡增强了安全能力,实现了机卡接口升级,并通过空间开放、多应 用安全隔离,提供多业务承载的、大容量高安全等级的优质容器,为 5G 用户网络身份 认证和应用敏感数据提供安全存储空间,是 SIM 卡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 目前,中国移动 5G 超级 SIM 卡已经在北京、四川、山西、吉林等多个地区上线。
(三)中国电信 5G 超级 SIM 卡四川首销
2020 年 5 月 14 日,四川电信携手紫光国微共同启动超级 SIM 卡四川首销。中国电信和 紫光国微联合推出的超级 SIM 卡为 5G 时代提供了一个解决当前问题的良好方案,除了 能够有效扩展手机容量,它具备安全存储、一键换机等特性,还可加载赋能丰富的行业 应用,让用户自由畅享 5G 时代,同时促进 5G 高质量快速发展。
在 2020HCS 合肥网络安全大会上,中国电信、国盾量子以及紫光国微三家展示了量子 安全超级 SIM 卡。此外,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与紫光国微等 22 家安全企业举行联盟签约 仪式,未来将在网络安全、国密安全、量子安全等领域打造八大安全实验室,提供创新 型安全产品解决方案。从展出的量子安全超级 SIM 卡来看,它带来了量子安全功能,高 性能国产 SIM 卡芯片支持了量子加密,拥有大于 4GB 的海量量子存储空间,支持一次 一密量子密钥分发协商。
图片
四、区块链赋能安全芯片,央行数字货币促芯片产业发展
(一)未来物联网安全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芯片实现
区块链的数据防伪、可追溯的特点与物联网结合,将催生更多的智能应用场景,充分 挖掘数据价值。物联网作为线下应用场景数据前沿抓手,其核心痛点在于数据的真实 性和安全可信的执行环境,而区块链正是为数据(包括设备信息)提供确权和安全保障 的数据库技术。 要想解决数据源头造假问题,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
目前,还需要完成以下三项工 作:
(1) 数据源终端的身份确认:即确保数据源采集终端具有独立的、可管理的身份
(2) 数据确权:确保产生的数据不被篡改、防止数据污染和数据安全;
(3) 数据资产化:实现数据价值资产化、可交易。
图片
传统的云中心平台控制终端的模式,物联网终端只能说被平台控制的终端,不具备独立 决策与智能化,而与区块链结合,使得物联网终端可以获得独立可验证的节点身份,这 为其智能化带来的可能。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结合,将使得物联网终端在身份验证、数 据确权的情况下挖掘智能应用,激活物联网终端的“智慧”。将在溯源、存证、供应链 等诸多产业环节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打造可信数据网络,催 生出诸如分布式智能等新的应用场景,推动数据市场化进程。
区块链赋能物联网离不开芯片级的安全能力,尤其是在终端设备芯片底层部署可信数 据上链能力,从根源杜绝被篡改风险。国内厂商广和通已研制出区块链模组 L610,这 是全球首款基于紫光展锐物联网芯片平台春藤 8910DM 以及摩联科技 BoAT 区块链应用框架的 LTECat1 区块链模块,能够确保数据上传到云的同时将数据特征值上链,实现 “链上-云上”数据可信对应,全面支持 L610 的可信数据上链。
图片
(二)NFC+SIM 卡打造 DCEP 安全支付环境
央行数字货币(DCEP)加速试点,NFC+SIM 卡打造 DCEP 安全支付环境。我国于 2014 年 开始推进 DCEP 研究,2017 年成立数字人民币研究所,2020 年 2 月确立币种形态。2020 年 10 月,央行开展 DCEP 首轮试点;2021 年 2 月,开始探索 DCEP 跨境应用,DCEP 正 按照央行计划有序推进。
DCEP 实现离线支付可以依靠数字货币芯片卡,“DCEP 芯片卡”潜力巨大。在中国人民 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专利“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的交易及方法”中可以看到,DCEP 实现离线支付可以依靠数字货币芯片卡,其具体流程是:受理终端 (POS机)把交易金额通过蓝牙、红外线、NFC 等近距离无线连接的方式发送到支付方 用户终端设备,POS机接收交易信息并与商业银行建立网络连接后,将交易信息发送至 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之后央行收到相应的变更属主的请求,完成离线支付。
这一模式实现了“用户—POS 机”链条的离线,而暂时无法实现“POS 机—银行”链条的离线。 NFC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便捷、成熟且安全的方案,有望在 DCEP 离线支付中发挥作用。 硬件钱包即“DCEP 芯片卡”,包括可视蓝牙 IC 卡、IC 卡、手机 eSE 卡、手机 SD 卡、 手机 SIM 卡等 5 种形态,可辅助进行数字法币兑回、圈存、交易、查询等功能,是满足 DCEP 双离线支付技术不可或缺的一环。
DCEP 将在 28 个省市深化试点,2020 年以来进入密集试点期。2020 年 8 月,商务部发 文表示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 28 个试点地区开展 DCEP 试点。目前,DCEP 已在深圳、苏州、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开展多轮红包试点, 覆盖生活缴费、餐饮购物、交通出行、智慧养老、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等领域,未来有 望全面渗透生活全场景。六大行 DCEP 钱包全面上线,已开始面向公众开展测试。
DCEP 钱包具备收付款、转账、还款等基本功能,可以使用二维码扫一扫、靠近对方手机或收 款机器“碰一碰”付款。六大行 DCEP 子钱包推送范围不断扩大,农行、建行的子钱包 支持 4 个应用,其余大行支持 5 个应用。目前,六大行 APP 内 DCEP 个人钱包已开始面向公众开展广泛测试,子钱包使用范围不断扩张,已接入滴滴出行、哔哩哔哩、京东 App、善融商务等多个 APP。(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图片
(三)紫光国微为数字货币提供安全保障解决方案
紫光国微推出的 5G 超级 SIM 卡,可以解决数字货币应用中安全性与便捷性不可兼得 的问题。超级 SIM 卡内置具有 CC EAL6+等级的安全芯片,可以实现私钥保险柜等离线 硬件的全部功能。其次,由于超级 SIM 卡安装于用户手机中,与手机构成一个整体, 所以不存在供电问题。并且,利用 SWP/HCI 协议可以完美地和手机 APP 进行通信及协 作,不需要用户进行额外的操作,方便简单。再次,在用户更换新手机的场景下,数 字货币的私钥可伴随超级 SIM 卡安全地迁移至新设备,由此就能有效避免因私钥迁移 产生的安全风险。
5G 超级 SIM 卡可与数字货币支付应用相融合,形成 5G 超级 SIM 卡数字货币钱包,突 破目前仅以应用软件形式存在的“钱包”,从芯片层加密存储,同时实现“数字资产 安全存储”和“身份安全认证”,一卡多能,更安全更便捷。自 2019 年推出了市面 上第一张 5G 超级 SIM 卡,紫光国微今年已经通过和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合作,开 始在北京、广东、湖南和山西等地开售产品,未来假如将“数字货币”搭载在超级 SIM 卡里,不失为保护数据安全的一种好的解决方案。有了超级 SIM 卡,对数字货币 的保护更为严密,可有效防止数据信息被黑客窃取,大为提升对用户财产安全的保 障。事实上,5G 超级 SIM 卡诞生之初,紫光国微就将其定义为“高安全私人数据中 心”,致力以安全存储空间守护个人数字资产。
5G 超级 SIM 卡数字货币钱包只是数字货币产品解决方案的其中一种,紫光国微还在布 局将银行卡与读卡器合二为一的数字货币钱包,这种方式可满足 DCEP 双离线支付, 改造成本低,不失为快速布局推广数字货币的一种思路。拉开更广大的视角,我们发 现,基于紫光国微所擅长的芯片加密算法技术,实际可以衍生出的数字货币产品解决 方案具有更大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五、数字货币载体和5G新入口,“超级”SIM卡超级预期差
(一)央行“双离线”要求,推动支付便捷化
央行数字货币(DC/EP)“双离线”支付要求,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主权,推动人民币 国际化。双离线支付,即在收支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仍能进行支付,无需网络或手机信 号,只要手机有电并安装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就能通过“碰一碰”实现转账。 4 年前,央行就对数字货币“双离线”特征提出了要求,主要包括:安全性、不可重复 花费性、可控匿名性、不可伪造性、公平性、兼容性。该支付方式降低了交易环节对账 户的依赖程度,丝毫不逊色于 Facebook 的 Libra。
图片
(二)以央行信用背书,具备稳定性与可靠性
央行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相较于其他数字货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具体而言, 比特币以计算力作为背书、Libra 以联盟公司实力作为背书,其可靠性均低于 DC/EP。 央行的数字货币与纸钞一样,属于法币,具有无限法偿性;Libra 则并非由美联储发行, 也暂时没有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的许可,其信用基础为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国债的储 蓄资产,不具有无限法偿性;比特币不由任何央行或机构发行,由算法按照特定挖矿规 则产生,价格波动剧烈,不具备稳定性和法偿性。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使用场景更广泛,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具有强制力。只 要国内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场景,都不能拒绝接收央行数字货币,就如同任何场所都不能 拒绝接收人民币纸钞一样。
(三)数字人民币试点“多地开花”
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已初步形成“10+1”的格局。自 2019 年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 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 4 地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试点测试,2020 年 10 月份增加 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 6 个测试地区。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主要集中 在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等线上、线下小额支付领域,使用形式以条码支付、 刷脸支付和碰一碰形式为主。
图片
(四)运营商积极发展 SIM 卡支付与验证
运营商对 SIM 卡的支付和 SIM 卡的验证有非常高的积极性,甚至曾致力于推广自己的 支付体系。举例而言,中国电信于 2011 年组建了天翼电子上午有限公司(翼支付), 其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基金支付结算机构,致 力于打造安全、便捷、时尚的支付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早在 2010 年试水“手机支付” 业务,后衍生为中国移动和包,作为中国移动自主开发的唯一支付品牌,面向个人和企 业用户提供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
运营商原始支付体系的设立主要做法都是基于 SIM 卡的在 SIM 卡上叠加。其主要方法 为:给客户一个虚拟化的钱包,进行资费和小额交通支付。与银行体系合作,在 SIM 卡上叠加 NFC 功能(近场通信功能),直接无接触支付。近年来,运营商持续尝试手机 支付模式的探索,中国电信翼支付依托自由账户,在各省推广“手机加油减三毛”活动, 有效发展了电信手机用户,中国移动采用“和包电子券”方式消化营销成本,回馈消费 者。
六、重点公司分析
(一)紫光国微
紫光国微长期聚焦芯片领域,是国内少有在 FPGA、物联网芯片、智能卡 SIM 卡、存储 芯片等领域布局完整并都具有自主架构、系统和工具的公司,是少有的能够缓解华为 “卡脖子”并与华为进行侧翼协同的公司。产品的顶层性和必需性使其成为 5G 发展中 最受益的公司之一。
图片
延续传统 SIM 卡及卡领域的优势,紫光国微 5G 超级 SIM 卡已正式上市,当前已支持主 流 200 多款终端。紫光国微在国内 SIM 卡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了 60%,作为 eSIM 卡的 推动者,紫光国微在中移物联网 2000 万颗安全芯片、4000 万颗消费级 eSIM 晶圆和 1000 万工业级 eSIM 晶圆的招标中拔得头筹,成为该大单集采第一名、eSIM 晶圆集采唯一候 选人。同时,紫光国微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中国联通 eSIM 发卡能力测试的公司,与中国 联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紫光国微又全球首发 5G 超级 SIM 卡, 实现了 SIM 卡品类的又一大创新。
近年来,公司智能芯片业务规模化经营能力逐步提高。2015 年度,公司的智能芯片业 务实现营业收入 7.07 亿元,芯片产品的系列化开发、工艺技术升级等研发工作持续推 进。2016 年,公司的智能芯片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产品销量及利润贡献均有 明显下滑,实现营业收入 5.48 亿元,2017 年度,公司的智能卡与智能终端安全芯片产 品市场表现强劲,产品销量及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并创历史新高。2018 年度,公司的 智能安全芯片产品市场表现强劲,产品销量及销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营业收入达到 10.36 亿元,规模化经营能力不断提高。2019 年实现营收 13.21 亿元。
图片
(二)恒宝股份
公司致力于为银行、通信、防务公共服务部门、交通等提供数据安全及身份认证整套解 决方案和物联网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在卡类市场上,公司竞争主要 包括密码卡、磁条卡和低容量的 IC 卡等成熟产品以及满足 EMV 迁移计划的银行 IC 卡、 大容量的移动通信卡、3G 标准的通信卡、税控卡及 PKI 卡、USB-KEY 等更高端智能卡 产品。
智能卡业务的收入从 2015 年开始下滑较大,但是 2019 年收入有所回升。由于竞争加 剧,整体毛利率也呈现下降趋势。
图片
(三)东信和平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发展以智能卡为基础的信息安全产业,是全球五大智能卡公 司,通信卡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主要产品分为通信 SIM 卡、金融 IC 卡、政府公共 事业卡(社保卡、市民卡、城市一卡通、身份证等)。通信领域:国内市场继续加大营 销力度,积极参与各大运营商集采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国内运营商通信物联 网卡和消费级电子物联网卡集中采购项目;金融领域:公司紧贴客户需求,挖掘金融卡 附加价值,有效提升了公司产品毛利及市场占有率;政府公共事业领域:第三代社保卡 市场品牌凸显,公司市场地位得到有效巩固。
就公司智能卡业务而言,智能卡业务收入从 2016 年开始下滑,2019 虽然有所回升,但 是同比增长较少,2020 年中毛利率有所上升但是整体毛利率也呈下降趋势。
图片
(四)天喻信息
公司成立初期聚焦智能卡市场,产品包括通信智能卡、金融 IC 卡、城市交通卡、移动 广播电视有条件接收卡、加油卡等,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但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 司开发多款基于国内外新工艺芯片的金融 IC 卡产品,完成三大电信运营商基于低成本 芯片的普通通信智能卡和 M2M 产品、eSIM 和国密卡等新产品的开发、备案工作。公司 推出多款新型金融终端产品以顺应市场需求。智能 POS 产品首批通过银联最佳实践测 试,并通过 PCISSC、EMVCo、VISA、MasterCard 等国际组织认证,产品在国内、国际市 场更具竞争优势。
公司目前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数据安全相关业务,终端和智能卡产品,应用于金融、通 信、交通、税务、政府等领域。智能卡业务收入从 2015 年开始,也呈现较大的下滑趋 势,毛利率有一定波动。
图片
(五)澄天伟业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信卡生产解决方案供应商。2013 年,公司纵向扩大上下游应用场 景布局,将智能卡产品应用领域延申至金融、交通、政府应用等,横向发展金融 IC 卡 业务,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卡生产企业。2018 年,公司向智能卡产业链的终端应用系统 等软件领域延伸发展,转型为涵盖卡芯片研发设计制造、整卡生产销售及终端应用系统 领域的智能卡方案服务商。
公司智能卡业务收入从 2015 开始,逐年上升。虽然 2019 年有所下滑,整体收入还是 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毛利率从 2017 年开始有所下滑。
图片
(六)天源迪科
公司金融行业板块业务以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凭借在行业领 先的软件解决方案、专业背景及领先的技术实力,在金融领域内形成了较多长期稳定合 作关系的客户。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数十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港澳台地区银行提供相关 IT 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数十家保险机构提供了多样化的产 品和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品牌声誉。随着数字货币试点稳步推进,行业发展 迎来新蓝海,数字货币试点与未来跨境支付稳步推进,商业银行具有更新现有 IT 系统 以满足数字货币支付的旺盛需求。DC/EP 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预计未来 DC/EP 的交 易笔数会远高于移动支付的笔数,传统银行柜台系统将进行升级,推动银行未来数字化 发展趋势。
(七)数码视讯
公司是全球一流的视频技术服务平台。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CA 系统)、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等。公司致力于视频技术、加密技术、量子技术、AI 技术等领域。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数码视讯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于 2012 年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颁 发的互联网支付牌照、电视支付牌照,同年开始支付系统建设,并与支付清算机构合作, 形成了覆盖国内银行及业务场景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大力开拓电子商务、直播、社交、 新媒体、广电端购物消费、游戏、公共事业代缴费、广电运营商等行业市场。
同时,北 京数码视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并已获得跨境人民币支付展业资质,支付 业务从国内延伸到海外,业务场景更为丰富。全资子公司提供网关、快捷、认证、M+等 丰富的支付产品,满足商户全场景化的支付需求,并在业内首倡“1+5 战略发展模式”, 即丰付金融、大数据、影视众筹、创业孵化六大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中国支付行业的 创新领军者。未来公司可能在数字货币出台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拓展业务,迎来更广阔的 发展空间。
图片
(八) 楚天龙
公司是一家多领域高端智能卡及配套软件、智能终端设备、数字档案、应用平台系统及 安全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主要从事智能卡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 为以金融社保卡、标准银行 IC 卡等为代表的金融 IC 卡,以通信卡、交通卡等为代表 的非金融 IC 卡,以及相关卡品的个人化等数据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智能卡业务 为核心,以智能终端、软件及服务等创新业务为延伸的业务架构。公司智能卡、智能终 端和软件及服务产品均面向社保、金融、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客户。在金融 领域,公司客户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 政储蓄银行等;在社保领域,为包括广东、河南、山东、湖北在内的 30 个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的社保机构提供社保卡的制卡及(或)个人化服务;在通信领域,已覆盖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
图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