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边太子湾公园,太子背后也有故事

杭州西湖边有个太子湾公园,一到春天,一会儿樱花一会儿郁金香,天天人声鼎沸的。
既然是太子湾,肯定跟太子有点来去。不过,此地跟太子倒是没有眉来眼去过,而是跟一个历史上打酱油一般的太子有关。这个知名度几乎为零的太子,叫赵愭,宋孝宗儿子。
太子原本如果风调雨顺地长大,等父皇一驾崩,就可以上班做皇帝。可是,这个赵愭太子,在1167年,二十四岁,生了点小病,医生开错了药,结果,还没打卡皇帝,就先走一步了,赵愭太子就下葬在今天樱花郁金香盛开的地方,所以地名叫太子湾。
图片
此时他老爸宋孝宗周岁才四十岁,年富力强,而且自己才做了五年皇帝。爷爷宋高宗虽然要死要活的提前退休了,不过,也才六十周岁,还不慌不忙地活了二十年。
打酱油太子这一挂,原本也是无风无浪的,宋孝宗还有三个儿子呢,随手再挑一个做太子,分分钟的事。不过,皇宫里一项基建,还没打桩,却让他一挂挂黄了。
当年,宋高宗虽然早就对杭州心痒痒的,但是正儿八经对外宣布把行在,也就是皇帝办公室定在杭州,是在1138年。大家默认杭州是首都了,皇帝后宫一大堆人,上班住宿,总得造房子啊。
可是,打仗打得财政很穷,于是宋高宗赵构号召大家一起,把裤腰带勒起来过苦日子。并且,赵构自己先带个头做模范,下旨,别七殿八殿的,多整点多功能厅。
比方说,平时皇帝跟大臣开会,门上挂“文德殿”,一年一次皇帝过生日,换一块匾,挂“紫宸殿”,过年过节狂欢就挂“大庆殿”,祭祀祖先就挂“明堂殿”,三年才考一次殿试,考试期间就挂“集英殿”。找个大点的仓库,平时把无事可干的匾额认真收起来。
图片
平时官员上下班也是苦啊,因为皇宫里一色的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后来,跟金国和好了,金国答应把宋高宗老妈放回来了。自古以来,以孝行天下,所以,此时,才放开手脚,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慈宁宫。
到了1162年,宋高宗五十多了,看来自己再怎么使劲,也生不了儿子了。当年,可怜的宋高宗还年轻时,正在床上寻欢作乐,突然有人大叫“金兵来了”,这一吓,从此把性功能吓丢失了,而唯一的儿子在一次兵变时也吓死了。所以,宋高宗此时已经不贪恋皇帝工作了,于是把宋孝宗立为太子。
有太子了,那得给太子分配房子,太子家的房子叫东宫。可是,北宋被万恶的金兵灭了,图书馆的书也是烧的烧,抢的抢,东宫的规格书也没了。正当大家四处找资料时,宋高宗迫不及待宣布退休了,搬家去德寿宫养老去了。结果,中年人宋孝宗做了没几天太子,就工作调动,做皇帝去了。
图片
宋孝宗做了两年多皇帝,1165年,把长子就是酱油赵愭立为太子。手下又开始四处找资料,动手给太子建东宫。好不容易从一个老臣口里,打听了零零碎碎一点东宫的营建规格,可是工程队还没进场,赵愭挂了,东宫又黄了。
1171年,宋孝宗皇帝做的熟门熟路了,又把第三子赵惇立为太子。有太子就得有东宫,这次终于成功了,在皇宫东南角,建了一座小规模的东宫,赵惇一家欢天喜地地搬家住进去了。
1187年,宋高宗走了。1189年,宋孝宗也学宋高宗,死活退休了,把皇帝椅子给了赵惇。
赵惇精神有点问题,怕老婆怕的要命,家事国事都是老婆李氏一人说了算。
图片
1194年,宋孝宗走了,赵惇竟然看都不来看一眼。这下把一班大臣搞的火大了,于是联手宋孝宗老婆,直接废了赵惇,叫赵惇儿子赵扩登基做皇帝。
赵扩看着怕老婆的老爸,苦哒哒的过日子,心有不忍,就把此时贴了封条的赵惇原先住的东宫,翻修一新,改名“福宁殿”,还是给了老爸。
住在西湖边太子湾里的那位,坟墓早就无处可寻了,东宫也是,砖头都找不到了。要不辛弃疾怎么会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