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2025年,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

图片
10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北京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
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大灾害,持续提升城市整体韧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意见》从总体要求、统筹拓展城市空间韧性、有效强化城市工程韧性、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明确了相关要求。
《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把握首都城市和超大城市运行规律,把韧性城市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之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提升城市韧性,实现城市发展有空间、有余量、有弹性、有储备,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意见》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安全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综合施策;坚持战略思维,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社会参与。《意见》明确,从统筹拓展城市空间韧性、有效强化城市工程韧性、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韧性、积极培育城市社会韧性4个方面开展增强城市空间布局安全、完善城市防灾空间格局、提高建筑防灾安全性能、建立韧性制度体系、培育城市韧性素养等17项具体工作,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韧性城市建设的领导,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韧性城市建设,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要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韧性评价或韧性压力测试;要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开展韧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则要研究制定韧性城市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引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