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创业故事(六)|汇兴智造:整厂自动化产线行业的领先者

图片
编者按
2021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自建园以来,松山湖始终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从一片荔枝林到国家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三级跳”,吸引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及一批大企业汇聚与此,成为新时期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
目前,松山湖已吸引各类人才近10万名,包括国家级人才68名、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2名、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5名、市特色人才299名,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为探寻这片创新高地的创新创业创富密码,近期,松山湖科教局联合南方日报展开为期数月的深度走访调研,在松山湖科学城及周边功能区各镇范围内对话各领域创业者,以他们的精彩经历,解码松山湖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支撑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即日起,南方+陆续发布《松山湖创业故事(六)》系列报道,展示调研成果。后续,该系列调研成果还将结集成书,作为《松山湖创业故事(第六集)》公开出版,敬请垂注!
图片
人物简介
钟辉,中共党员,东莞市江西商会党支部书记,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0年开始自主创业,从最初的贸易起家。2006年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公司从长安搬迁到大岭山,公司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资本市场上首家以“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名称挂牌的企业。
图片
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兴智造”)董事长钟辉。
“本月所接到的订单接近5000万,企业发展态势非常的良好。”7月27日,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兴智造”)董事长钟辉谈起企业发展现状,颇为兴奋,“一旦公司新能源板块开始发力,汇兴的发展将再上一个台阶。”
从2000年起,钟辉带领团队创立汇兴智造,二十多年来,企业从一个位于长安的一家小作坊起步,逐渐成长为大岭山镇创新代表性企业之整厂自动化产线行业的领先者,公司产值近两亿元。雄厚的科创实力也让汇兴智造成为整厂自动化产线行业的领先者。
图片
汇兴智造厂区。
引入院士“借智”创新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让梦想更精彩。取势、明道、优术,在未来科研的路上,我和汇兴智造将志存高远、全面发展、重视基础、创新未来。”钟辉说,在汇兴智能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关键点,科技创新都是支撑企业做大做强的强力依靠。
其中,借助院士工作站这一高端平台,让汇兴智造成功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让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效能得到充分彰显。
2016年,汇兴智造与中国工程院孙玉院士签订合作协议,聘请孙玉院士为首席顾问。“院士力量的引入,不仅带来了技术层面的创新,也为企业招引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钟辉说,院士进工厂的做法带动更多研发人员关注企业,企业发展有了人才支撑。
2017年,汇兴智造与孙玉院士团队共建东莞市院士工作站,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间关键技术”课题进行共同研发。
钟辉坦言,孙玉院士团队在东莞的这几年时间,让汇兴智造不少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双方在共同努力下,开发出数字化车间系统、分拣软件系统等技术成果,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传统车间的智慧升级,数字化工厂为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指明了方向。
图片
汇兴智造厂区。
同时,院士工作站采用物联网+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模式,成功应用到卫浴马桶、家用电器、电子电器、物流分拣领域的生产管理、物料分拣、仓储环节。汇兴智造也将这项技术应用在现实场景中,为美的集团、ABB集团等多家公司提供物联网软件系统产品,直接或间接产生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其中,汇兴智造参与《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第1部分:物理工厂智能化系统》《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认准科研道路坚持跑下去
一堆泥土进入机器,经过浆料调配、釉料配置、注浆成型、修坯、检坯、施釉、装窑等20多道工序后,一个雏形初现的马桶便从机器中成形。若生产线上某一零部件出现老化或损坏的迹象,自带的系统会自动警报并及时智能更换。
这条智能化马桶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方案设计、设备提供、信息化建设、售后服务均源自汇兴智造,这条智能产线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也为企业发展打开了新市场。
企业家的工作就两件事:第一,应对不确定性;第二,推动社会的整厂自动化产线行业的领先者创新。“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需求也在随时变化,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企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钟辉说,正是这种认识,汇兴智造先后完成了5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成果转化。
图片
汇兴智造厂区。
汇兴智造有一面荣誉墙,墙上的各项数据显示其创新力量,企业研投入占比7%,获得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东莞市院士工作站、东莞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工作站等荣誉,参与7项国家标准制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3项、软件著作权15项、商标16项。
实际上,创新的基因已深深地植根于汇兴智造发展战略中。早在2016年12月30日,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的汇兴智造工业4.0体验馆建成开馆。这是东莞市首个集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于一体的系统展示智能装备智造成果的大型体验馆,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展馆成为展示东莞智能制造的窗口,让更多的东莞企业看到了智能制造的潜力。
“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钟辉在入选高层次人才项目后感慨地说:“做实业的人,都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科研道路就像是创业的过程,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做企业,都很苦,但熬过这份苦,就只剩下甜。”
丰厚的技术储备为汇兴智造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在其获得的整厂自动化产线的订单中,最大的单项订单已超过4000万元,持续不断增加的大单让汇兴智造发展底气更足。“一旦找到合适的用地,企业将增资扩产,打造汇兴智造产业园,增强企业发展动能。”钟辉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地表示,企业或可很快实现倍增。
图片
汇兴智造。
建立核心人才战略,深入新能源蓝海
创新动力方面,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人才资源方面,补短板,扩智引智招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制造业总量连续十一年稳居世界第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经济的主战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利用新能源、新基建、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数字制造转型升级;向管理要效益,增强制造业的组织能力建设。
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业进化的关键路径,是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及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更是一个创新战略、组织、流程、业务模式,以适应技术变革的管理机制问题,需要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打破科层制,激发个体活力,构建面向未来的人才队伍。
汇兴智造深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握“智能创新”“科技增效”“节能减排”等政策措施。为此,汇兴智造将重拳出击新能源行业,抓住“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体系重构已势在必行,可见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非常大。
“目前,汇兴智造新能源板块合作客户主要有比亚迪、利元亨、大族激光、海目星等数十家企业,加之今年新能源项目占比较高,公司营收将有望实现倍增。”钟辉表示,汇兴智造以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孪生、智能化、轻量化及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入,将持续推动产业智能化、软件信息化、系统集成化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机械制造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点,为中国新能源的崛起增添新动能,贡献新力量。
【记者】何明强
【摄影】黄政正
【作者】 何明强 黄政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