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奖学金选拔,颜宁感慨,幸亏我早生了几十年啊

作者:nyouyou 颜宁
颜宁在微博中(ID:nyouyou)评论道:
一年一度的罗德学者@罗德奖学金 选拔;每次都感慨,幸亏我早生了几十年啊,现在的年轻人太优秀了,每次都能跟ta(每次她都比他多)们学到很多
图片
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创立于190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国际奖学金项目之一,有“全球青年诺贝尔奖”的美誉,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其评定标准包括学术表现、个人特质、领导能力、仁爱理念、勇敢精神和体能运动等多方面。 [1-3] [18]
罗德奖学金由英国政治家、商人塞西尔·罗兹(Cecil John Rhodes)创设,旨在资助“卓越、勇敢、仁爱以及拥有领袖气质”的世界青年精英赴牛津大学深造 [3-4] 。罗德奖学金百余年的历史中,已培养出8000多名罗德学者,扩展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巴基斯坦、牙买加、印度、中国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罗德奖学金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学习,致力于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 [1]
2015年起,罗德奖学金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开放申请,每年从中国大陆选拔四位罗德学者,任何专业方向均可申请。 [18]
中文名
罗德奖学金
外文名
Rhodes Scholarship
别 名
罗德兹奖学金、罗氏奖学金
创办时间
1903年
性 质
世界级的奖学金
奖金额
每年近7万英镑 [18]
发起人
塞西尔·罗兹
中国罗德奖学金
图片
香港特区
原只颁授予英联邦、美国及德国学生,其后把香港纳入奖学金计划之内,于1986年首度颁发香港区奖学金,每年由多位本港教授及社会贤达组成香港罗德奖学金遴选委员会,在香港挑选一名学业成绩优异、品格良好、体魄强健、热心社会服务及具领导才能的大学毕业生成为奖学金得主,前赴牛津大学深造。 [6]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应届毕业生骆敏贤同学,获选为2002年度香港区罗德奖学金得主。骆同学当时是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文及文学的三年级学生,她于六月完成文学学士的课程,并在秋季负笈英国牛津大学修读法律。 [7]
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晓彤同学获选为港区罗德学人,赴英国牛津继续升学。晓彤为中文大学过去八年来,第六位获此崇高奖学金之中大学生。 [8]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应届毕业生张天羽同学,勇夺香港区罗德奖学金,成为中大过去十年来第七位,以及自该奖学金于1986年首度在港颁发以来第十一位荣获此殊荣的中大学生,亦是首位内地同学取得这项奖学金。 [9]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应届毕业生吴绍伦同学获选为港区罗德学人,获约一百万元奖学金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他是全港首位透过中六生优先录取计划入读大学的尖子取得这项奖学金,亦是过去十届以来第八位荣获此殊荣的中大学生。 [10]
2009年4月,四位香港中文大学罗德学人回到母校,出席中大45周年校庆讲座— “下一站 牛津:罗德学人在中大”,分别为大律师王鸣峰先生(1994年)、巴克莱亚洲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常务董事王泽基先生(1996年)、银行界李佩珊博士(1998年),以及智经研究中心经理(研究)黎颖瑜小姐(2000年)。 [11]
“罗德学人在中大”
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毕业生郑华哲获选为港区罗德学人,获约港币一百万元奖学金前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成为全港首位取得这项奖学金的医科生。 [12]
2014年12月,香港大学学生阳嘉伟获选为2015年香港区入选的罗德学者。阳嘉伟以一级荣誉获得工商管理系和法律系的双学士学位,正在就读法律深造证书课程。 [13]
2015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戴漪晨同学,获选为2016年度港区罗德学人,获逾港币一百万元奖学金前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6]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应届医科毕业生梁雅媛获选为该年度港区罗德学人,获全额资助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研究院课程。中大三十多年来孕育出十五位罗德学人,数目为全港大学院校之冠。
中国大陆
2015年3月30日,牛津大学罗德奖学金基金会在京宣布,正式将中国纳入罗德奖学金拓展计划,建立并资助罗德中国奖学金。中国内地公民将首次有机会获得罗德中国奖学金前往牛津大学深造。 [15]
罗德中国奖学金主要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国内顶尖大学开放。但在中国其他大学或海外深造的中国学生只要达到评定标准,委员会也会接受其申请。 [15]
图片
罗德奖学金中国启动仪式
2015年度
2015年度罗德中国奖学金面向19到25周岁的中国国籍学生。在评选上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于申请人的学校和背景没有任何限制,希望招收到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专业。 [1]
图片
2015年度中国罗德奖学金得主
2015年,罗德奖学金首次登陆中国大陆,首批四位中国罗德奖学金得主: [16]
巩辰卓: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时被授予荣誉毕业生,这一称号只授予每年十个最优秀的毕业生。他参加过的学习交换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巴西,英国,美国,芬兰。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团队的培训生,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工作。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坦桑尼亚,之前他曾在暑期义务于当地的一所小学担任英语(精品课)老师。除此之外,他还曾连续三年寒假前往中国的同一个偏远乡村进行支教。辰卓是一名活跃的足球运动员,完成过“垂直马拉松”——攀登101层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他意欲在牛津大学学习有关互联网、教育以及商业管理的课程。他的目标是创立一个非营利组织来帮助农村学生和中国其他弱势群体。 [16]
任娜瑛:现在清华大学就读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娜瑛是中国青年同伴网络(China LGBT+ Youth Network)的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专注于性别教育和学术研究。她同时在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 LGBT Center)担任志愿者,并在英国曼彻斯特交流学习的一个学期期间,在当地的同志中心进行志愿服务。课余娜瑛还给北京农民工子女补习英语,并长期在清华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任职,与来自法国和亚洲的交换学生互动。她热爱电影、音乐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并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中幽默的不同体现。娜瑛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女性学,并立志帮助发展中国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张淳映: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办公室,以及位于浙江新媒体中心的新华社实习,研究劳动争议和反腐等话题。她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辩论队的队长,也是晨兴文化中国年度论坛的秘书长,成功组织了2012、2013年的长达三天的年会,开展有关于社会创新和青年领导力等话题的讨论。淳映希望在牛津攻读循证社会干预和政策评估专业的博士学位,培养更严谨的分析能力。淳映的梦想是成立一个中国的媒体平台,追踪报道并评估公共政策。 [16]
张婉愉: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第一名。婉愉来自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她连续拿到了获取率为0.2%的全国大学生奖学金。她曾在斯坦福法学院交流,还获得过Jessup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中国总冠军。婉愉在北大和四川省积极地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帮助在工厂作业中受伤的工人寻求法律保护,尤其是那些饱受硅肺病折磨的工人们。她最喜欢的一句法律引言是著名的法理学家Oliver W. Holmes说的:“如果你有一颗理想主义者的心灵,你将使(不是觉得)世界变得更理想”。婉愉想在牛津同时攻读一个政治、哲学、经济三修(PPE)的第二学位,希望学习更多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支柱,使法律能为边缘化人群提供更多帮助。 [16]
2016年度
1. 陈昱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黑土麦田公益2016届乡村创客。陈昱璇对社会创新与公共服务有着浓厚兴趣和丰富实践,她曾在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孟加拉等国家有学习交流经历,并曾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在卡塔尔和利比里亚开展教育创新项目,并在联合国实习项目中努力倡导青年赋权。
陈昱璇计划从牛津学成后继续通过黑土麦田等公益平台,为中国乡村引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
2.黄钦:目前在牛津大学全奖攻读政治哲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他在本科期间曾担任清华经管学生会副主席、“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授课助教,赴牛津大学进行政治理论暑期科研,并在“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暑期实习。
黄钦计划在牛津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希望深入地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发展问题。
3.徐铌: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医学生特等奖学金。曾赴牛津大学从事基因组编辑和RNA生物学的研究,并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实习。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经生物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发出新型镇痛药物。
徐铌计划在牛津攻读精神病学博士,目标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利用医疗科技帮助中国的精神疾病患者。
4.江熹霖:目前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四本科生。两获国家奖学金,获得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致力于钻研生物学与统计学的结合领域,希望能够研发出高效率的诊断统计学工具。本科期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并在ECE专业Thomas Yeo课题组实习;获得美国纽约大学的全额资助,前往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Heeger的实验室研究,在计算生物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1]
2017年度
2017年12月2日至3日,14名在网申和线上面试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候选人齐聚上海,参加了两天紧张的最终面试,决出了四名佼佼者。 [17]
曹起曈:在斯坦福大学求学,同时攻读政治学学士学位和专注计算社会科学的硕士学位。他计划前往牛津攻读互联网社会科学理学硕士。 [17]
侯逸凡:在北京大学攻读国际问题学士学位,曾两次获得学科综评第一。她希望能致力于中国残障和困难儿童的教育,同时帮助中国学校发展更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她计划前往牛津攻读教育硕士,主攻儿童发展。 [17]
李雨晗:拥有北京大学政治、经济与哲学学士学位。她代表学院学生作了毕业演讲,也曾代表全校学生在北大建校纪念庆典上发言。雨晗计划深造学习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和管理的硕士学位,为自然保护领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17]
毛晓: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法律学士学位和伦敦大学学院专注国际法的硕士学位,目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进行国际犯罪理学硕士的学习。毛晓希望能为国际刑事法庭,或者关注国际司法的非政府组织工作。因为这个领域里中国人很少,她相信她的参与会提高这些机构的正当性。她计划前往牛津攻读法律硕士。 [17]
12月22日,2020年度“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获奖名单公布,雷琦、万嘉、王梓漪、吴天伊这四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女生成为新一届“罗德学者”
这也是继2019年后,罗德奖学金第二次出现中国大陆获奖者均为女性的情况,而今年,也是罗德中国奖学金申请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年份。
获奖的四人将于2021年10月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并获得每年价值高达70000英镑的奖学金,覆盖留英期间学习及生活费用。
因为新冠疫情,今年的罗德中国奖学金面试首次改为线上进行。经过网申和线上面试的激烈竞争,有十四名候选人进入最终面试,但只有四人成功赢得“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
成语接龙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