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防守到主动出击,华为五大军团到底是做什么的?

2021年的11月初,华为五大军团正式出征,任正非为军团出征发表了一篇震撼的发言,他说: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打出一个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历史会记住你们的,等我们同饮庆功酒那一天,于无声处听惊雷!”。
图片
华为五大军团出征备受质疑
先不管华为能否共饮庆功酒,但是单单这句出征词,就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震撼。
在历史上,我们的先辈在朝鲜战争中,为我们打出了和平环境,让我们后代能在70年的时间里享受到百年难得的和平。
现在我们同样站在科技战争的十字路口,我们面临的抉择是和先辈们一样,不畏惧困难,为中国科技打出一个未来,还是得过且过,躺平求生?
图片
来做个调查,面对这样的抉择,请问你们会怎么选?
是全力拼搏,还是直接躺平?在评论区说出来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血性的,是愿意全力拼搏的,不说直接去贡献一份力量,但心里还是愿意支持华为的。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并不这么想,这些人会责怪华为不该反击,觉得太高调,会适得其反,还有些人干脆埋怨华为挤压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导致很多人失业。
图片
说实话有这些疑问的人真的不在少数,但是在熊猫看来,这种人的格局真的小了,就和当初援助朝鲜前的某些人一样,他们不相信中国能赢,所以就怕战,怯战,甚至还没打战就责怪起敢于反抗的人。
其实归根到底,这些人是不懂华为军团到底在干嘛,所以对华为没有信心。
图片
正好我10月份出了一篇华为煤矿军团的视频,我就判断出华为军团能为中国工业探索一条百年道路,当时我并没有深入聊如何为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所以很多人不太理解,这次恰好任正非也说打出未来30年的和平。
所以就借此机会,一并讲清楚华为军团到底是干嘛的,又是如何去探索出一条出路,真的能为中国谋取30年甚至百年的科技未来吗?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华为用科技拼出30年的未来是有先例的,而且主角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
华为五大军团为何能打出30年和平?美国就是先例
当时,美国在国际上的声望严重退化,面临日本和德国两个新兴国家的冲击,国内经济也因为产业链转移,导致民众失业率大幅度提升,可以说是内焦外困的局面。
美国民众为了改善困境,就将希望寄托在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上,希望美国领导人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图片
当时,比尔·克林顿就看准美国的困境,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发表著名的演讲《复兴美国的设想》
图片
在演讲中,他提到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第一、他大赞美国大规模建造的高速公路网,它不仅振兴了国内经济,还把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相互连接在一起,让美国取得了20年高速发展机遇。
第二、他允诺将在互联网上再建一条类似的“道路”,规模和效应将与50年代的高速公路一样,可以让美国实现复兴,并且领先世界科技。
1993年,克林顿凭借该计划击败了如日中天的老布什,成功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在他当选总统第一年,就兑现承诺,颁布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信息基建计划,用来发展卫星、通信、计算机等先进信息产业,并将电信光缆铺设到美国的各家各户。
因为互联网与公路相似,都是基础建设,也同样将整个美国连接在一起,所以这个计划就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图片
信息高速公路
美国工业有了高速信息基础后,生产效率提升40%左右,并且给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经济开始迅速恢复。
但这还不是这项信息基础建设的伟大之处,更重要的是它的战略延伸到各个科技。
1994年,克林顿在美国的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将该计划升级成全球信息互联网计划,准备通过卫星和光缆将全球的网络连接在一起,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欧洲、日本、乃至中国都开始制定自己的信息高速网。
全球产业链也因此而诞生!
图片
信息高速公路
而美国作为信息产业的主导者,必然是领先欧洲和日本的,而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经济还未稳定,也不具备与美国竞争的资本,美国凭借信息产业的先发优势,重新夺回科技上的绝对领先的位置,为美国企业和未来战略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美国政府主导信息基础建设是铺路,那么美国科技企业就是这条路上的行者,他们凭借道路的优势,可以轻松碾压其他企业。
图片
微软、Google、英特尔、IBM、苹果,以及一大堆隐形的世界独角兽公司,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他们中的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卡住其他国家的脖子,可以说美国就是凭借这个计划实现科技灯塔国的称号。
图片
这就是信息基础建设的战略延伸意义,不仅为美国赢得30年的领先地位,在未来百年,美国也将因此而受益。。
而华为军团要做的,也是同样打出30年的未来,上次我在煤矿就说过为华为军团将为中国探索百年工业未来,很多人还不信。
图片
其实我们正处于这样的风口,基建是由国家带头建设的这没有错,但是国家铺完了路,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能不能让中国企业在道路上跑的比其他国家快,就需要我们的科技企业去亲自走一遍,为自己也为中国去探索更快的走路方法。
风口吹对了就能飞起来,要是吹错了,那就从高空重重摔下来。
现在大家知道任正非为什么说:要为华为打下30年和平未来吧?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铺路,美国科技企业走出了康庄大道,现在我们同样面临这样的机遇,2020年,中国大规模建设5G基站、人工智能、云计算等7大新基建内容,就是在为我们未来30年甚至百年科技发展铺好的道路。
中国正在复制美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而且这条道路,中国铺得比其他国家都要快,我们的5G基站占全球的70%以上,我们从空白到落后,再到世界领先,经历了数百年的磨难,才为我们科技企业铺好了道路。
图片
可道路是铺好了,如何行走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新基建和高速公路,信息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公路可以带来交通上的方便,缩短人们的出行的时间,所以大家都支持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甚至还诞生“要致富先修路”的名言;而互联网同样可以带来沟通上的方便,延长人们的沟通的距离,所以每家每户都要拉上一根网线,表示支持。
但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它才刚刚开始,人们没办法体会到这种便利性,它最大的应用是在工业上,普通人更没办法第一时间体验到它的魅力。
图片
没有人在乎30年之后,这些科技可能会产生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更在乎的是当下的感受,所以就产生一种畸形的现象,人们不愿意去探索这条道路,甚至埋怨那些正在道路上苦苦探索的中国科技企业:什么5G就是骗钱的玩意,人工智能又是唬人的东西,云计算还不如电脑方便等等,这种吐槽在网上比比皆是。
这些都是中国科技企业需要承受的一些磨难,先行者并不是总是领先的,倒在路上的先行者多如牛毛,但任何一条新道路总得有人去尝试,他们愿意为我们负重前行。
华为为了发展5G技术,承受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压力,积累了世界最多的5G标准专利,依旧还在努力为6G做准备。
阿里为了发展云计算,全力支持王坚院士,10年花了10亿巨额资金,还要被骂冤大头,结果打破微软与亚马逊的垄断,拿下一个中国院士和自主研发的云技术。
连我们一直在责怪的百度,其实也在人工智能上夺下AI十项全能的桂冠,帮助中国死死咬住美国科技巨头。
图片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企业,这些都是我们的先行者,它们面对强大的对
手,走得很苦也很艰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做的是为我们下一辈打下30年乃至百年的和平环境。
所以就需要走得更快,甚至走到其他国家前面去,这样才不会再次落后,当然难度也就会无限增加了。
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最大的应用场景是在工业领域,然后才是量变达到质变,慢慢延伸到消费者领域,我们的先行者,不仅要自己打磨好内容,还要带领我们的其他制造业一起探索出一条道路。
图片
任正非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对华为煤矿军团期望是:一定要为5G探索出一条能改变社会的道路。
其实不止华为的煤矿军团,华为的五大军团、阿里的智慧农业都是在干同一件事,给传统产业赋能,探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这条道路有些人称为工业互联网,有些人称为智能制造,不管如何称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做。
华为五大军团为未来科技铺路?
我们就以大家熟知的工业互联网来定义吧,老实说,对这个我也是懵懵懂懂,因为它太特殊了,面对消费者,只需要解决消费者的需求问题就好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比如手机、电脑、家电的主要功能都大同小异,顶多就体验和品牌上的区别。
但是面对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则不同,制造业范围非常的广,有钢铁煤矿等传统制造业,也有汽车飞机等高科技行业,天上的、地下的都有,环境也都不同。
图片
所以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虽然一样,都是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融合,打造一个智能化的制造业,但是实际变成企业应用的时候,就需要特殊定制,专门为不同行业,乃至不同企业进行量身定制。
那么到底该如何把5G等新基建内容应用进去呢?
上期我在做煤矿时,有个煤矿行业的粉丝就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他认为华为煤矿军团注定是失败,因为煤矿行业比较特殊,不同的煤矿有不同的情况,需要企业到煤矿下面去研究,才能定制出适合企业的路线,而华为属于高科技企业,放不下身段去实地考察,注定将失败。
图片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列出了很多很多的原因,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一条,华为能否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工业互联网。
而华为军团要做的就是这个:为企业量身定制,它将如何量身定制,能不能成功,其实答案就藏在这个问题里面。
以往华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一般采用的是:饱和式攻击的营销方法。
饱和式攻击原本是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提出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术非常暴力,就是用潜艇、飞机等武器,从海里、水面和天空中进行连续性的狂轰乱炸,在一瞬间拿下对手,而华为的这种营销手法虽然没有这么疯狂,但是也有点类似,就是集中华为公司所有资源,高强度解决客户的问题,就像一场大会战,一下子投入所有的兵力,直到战役胜利。
图片
戈尔什科夫
其中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11年时,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当时其他通信企业都撤退了,但是华为却不一样,他们不仅没有撤离,而且还冒着地震和核泄漏的风险,逆行抢救基站,从而确保灾区通信顺利,这也为华为赢得了业内逆行者的声誉。
还有2020年中国大力建设5G基站时,华为工程师将5G基站直接建设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6500米高的营地上,成功帮中国完成了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的建设。
图片
像上面的粉丝说华为放不下身段,那是真不了解华为,华为能去核泄漏的福岛,难道去不了危险性更小的煤矿?能上的去6000米高的珠穆朗玛峰,难道还下不了500米深的煤矿?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华为煤矿军团在成立的第一时间就搞出了煤矿夜校,所有的成员都要学习煤矿知识,还要去山西山东等煤矿井下实地考察和研究。
图片
以往华为就是靠着这种集团式的大会战,拿下一个个订单,才坐稳通信企业龙头的位置。
但是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华为放弃了这种大会战,选择新成立的军团模式去探索5G的道路。
如果说饱和攻击是大会战,适合在成熟的领域进行大决战,那么军团就是特种兵,适合在大决战之前进行特种作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华为五大军团战略:用美企的方式打败美企美企?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饱和式攻击并不适合用来探索5G道路,前面说过把5G等技术应用在传统制造业上,需要定制化,比常规的大会战更难,它更像一场特种作战,大规模的投入资源,反而没有用武之地。
华为军团模式也是有先例的,而且灵感来源于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图片
在谷歌的公司里,有一个非常神秘的部门,这个部门由一群最顶尖的博士组成的,他们的个人能力十分突出,不仅要会研究前沿的科技,还要会做具体的事物,相当于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人才。
这些博士组成的军团就像特种兵,他们作战能力是十分强悍,当时微软有3万员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开发效率甚至比不上谷歌的2000人,两者相差十倍。
华为的军团就是根据这个灵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演变而来。
它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工程专家、销售专家、服务专家全都集中到一个部门,那么这个部门就和谷歌的博士军团一样,同时具备了搞研究、搞产品的能力,而且还能将产品应用在不同的行业里,业内人士将这种过程称为赋能。
图片
我举个煤矿军团的例子,这样大家会更有印象。
煤矿要做到智能化,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将煤矿下各种设备全部都连接起来,再给它们配上一个统一的大脑和控制系统来操作这些设备,就可以做到智能化。
其中很多技术都是现成的,控制设备的大脑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连接设备的是5G技术,系统则可以是鸿蒙操作系统。
这些都不难,难的是设备,煤矿里的设备一般都是七国八制,什么接口都有,5G技术没办法将这些设备链接在一起,而且一个设备就有一个控制系统,也没办法让鸿蒙系统来统一控制。
所以华为军团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需要和煤矿企业沟通,了解他们需要什么,需要和生产煤矿设备的厂家沟通,了解设备是否能安装统一接口,能否与鸿蒙系统连接等等问题。
图片
这就是华为军团要做的事情,他们就是做一把尖刀,没有路,也要一路披荆斩棘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能做到吗?
华为为中国未来而战,能成吗?
我想大部分人关心的还是这个,其实华为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华为的五个军团本身就是从华为自身衡量之后做出的决定,但是从军团的任务也可以看出,想要成功不是华为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这个行业里的产业链伙伴的事情。
就像很多人说:华为是去抢其他行业伙伴的饭碗那样,这样会让很多人失业一样,总有些人是有顾虑。
但是这种顾虑就和汽车刚刚诞生时一样,人们担心马夫和铁蹄匠失去工作,结果汽车诞生之后反而在钢铁等制造业上等产生了更多的岗位。
图片
工业互联网也是一样,它提高了制造业效率,的确会对劳动力减少需求,但是也会在信息技术方面诞生新的岗位。
而且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是今天说转型,明天就转型成功的,而是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过程,那时候大家差不多也退休了。
工业互联网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减少制造业被卡脖子,中国的产业链反而更有市场。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工业软件和一些核心制造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以前国外企业将设备和软件捆绑在一起售卖,想要购买设备,就使用设备搭配的系统,一旦使用这项系统,这条制造业上其他设备要只能选择与这个系统匹配的设备和零部件,导致国内一些企业明明可以制造出设备,但还是没有市场,只能破产倒闭。
但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后,国产工业软件和设备市场份额反而增加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决心,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不能解决的。
如果中国产业链能形成一条心,不管是华为还是其他企业,完全可以解决中国制造业卡脖子的领域,甚至为我们后代再谋出未来30年,乃至未来百年的未来。
图片
到那时,或者正如任正非说的那样:同饮庆功酒那一天,于无声处听惊雷!
好了我是熊猫,都看到这边了,麻烦给个赞呗,接下来我会详解华为五大军团,大家想看哪个可以留言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