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我国团队拿下EDA全球冠军;基于液态导电复合材料的超拉伸多重传感摩擦纳米发电机;国巡机器人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等

1.我国团队拿下EDA全球冠军
图片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官微发布消息,在刚刚结束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国际会议ICCAD 2021上,该校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了CAD Contest布局布线算法竞赛的第一名,夺得了全球冠军。
2.基于液态导电复合材料的超拉伸多重传感摩擦纳米发电机
图片
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和流动性的碳纳米管-硅橡胶液体复合材料,从而实现具有900%拉伸变形能力的超级可拉伸摩擦纳米发电机(SS-TENG)。新研制的SS-TENG成功实现了生物机械能收集与多功能传感的集成。对其电输出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最大功率密度为21.7 W/m2,足以为普通低功耗电子器件供电。对于被动传感,SS-TENG可作为一种灵敏度较好的应变片。在主动传感方面,通过手势与相应电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了人体关节动态运动的检测。最后,基于SS-TENG阵列的自供电可穿戴键盘在曲面上展示了出色的一致性,这揭示了提出的液体导电复合材料和开发的SS-TENG在自驱动可穿戴电子应用方面的潜力。
3.国巡机器人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图片
近日,杭州国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由道生资本领投,中科优势战略入股。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打磨核心产品——国巡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系列,以及快速布局和拓宽市场及优化团队建设。
4.国内首个单孔手术机器人临床项目在江苏启动
图片
单孔手术机器人的机器人手臂具有7个自由度,可540度旋转,使得原本在腹腔镜系统下因长筷效应难以完成的某些动作可较为容易完成。其10倍放大的三维高清视野,即使是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医大二附院院长顾民表示,现阶段用于临床的手术机器人多是从国外进口的多孔机器人,此次启用临床应用的术锐国产单孔机器人,可以说是国产手术机器人行业破解了“卡脖子”瓶颈,让手术微创技术又上了一个平台。
5.精测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落户武汉
图片
为进一步提升新产品的产业化能力,精测集团宣布,将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该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显示运营中心、显示研发中心等,总工期三年。
6.达摩院发布全球最大AI预训练模型
图片
11月8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多模态大模型M6最新进展,其参数已从万亿跃迁至10万亿,规模远超谷歌、微软此前发布的万亿级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同时,M6做到了业内极致的低碳高效,使用512 GPU在10天内即训练出具有可用水平的10万亿模型。相比去年发布的大模型GPT-3,M6实现同等参数规模,能耗仅为其1%。
7.Eva系统登上Nature AI对抗新冠疫情的最成功案例
图片
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 Kimon Drakopoulos 和 Vishal Gupta,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 Hamsa Bastani,AgentRisk 的创始人 Jon Vlachogiannis,以及希腊政府官员合作开发一款名家Eva 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实时检测数据与访客在抵达前 24 小时填写的简单表格中的信息相结合,为每位访客建立风险状况评估,建议哪些游客在抵达时应接受 COVID-19 检测,哪些游客可以不经检测就安全入境。借助 Eva,希腊每天对抵达或途经该国的估计 41,830 户家庭中的约 17% 进行检测。通过将 Eva 的性能与模拟情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Eva 发现的感染的旅行者比原先严格按照其国籍检测的方式(即只利用流行病学指标的检测政策)多 1.25-1.45 倍。与随机检测相比,Eva 在旅游旺季(8 月和 9 月)发现感染的旅行者是前者的 4 倍,非旅游旺季的结果是随机检测的 1.85 倍。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想了解更多文章细节,或咨询投稿事宜,欢迎您联系:
我们会及时与您取得联系,谢谢!
图片
图片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