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进来!五华区进入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候选名单!

五华区
进入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县候选名单
候选名单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华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创建工作主要做法与经验
图片
五华区是昆明市主城区之一,现有12个民族聚居社区和35个民族居民小组。居住有汉族、白族、彝族、回族、苗族等47个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5.42%,其他各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4.58%。辖区内各民族流动人口数占流动人口总数22.65%。主要来自青海、宁夏、河南、四川、贵州以及全省各地市州,主要从事餐饮、服务、经商、建筑等行业,辖区各街道均有居住,流动性较大,他们已经成为五华重要成员,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论述,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我国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历史阶段,五华区提出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明确了行动主线,并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进入新阶段。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既是推进五华区城市民族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对五华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五华区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科教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三大战略的迫切要求。在创建中坚持“党建引领、铸牢意识、社会协同、共享共融”的主题,坚持站位政治高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把握创建主线;坚持持续创建热度,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紧紧依靠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拓展工作广度,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时时动员全民参与;坚持体现创建深度,扎实推进创建“十进”工作,稳稳夯实创建基础。推动创建向示范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民族团结进步嵌入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上、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上、民族团结典型培育上等五个方面作出了新示范。
01
“三教多平台”格局
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青少年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的“三教多平台”格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
图片
“共同体意识”属于社会意识之一,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了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对此,五华区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针对青少年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构建了“三教多平台”格局。在开展平台构建上,依托翠湖历史文化核心区、西南联大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华山东路片区三拓展区的区域,对翠湖片区博物馆群落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建成开放的博物馆有16个,在建博物馆3个,拟建博物馆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1个,形成了以博物馆群落为载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平台。依托街道办事处和示范单位,着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形成社会宣传教育平台,引导全区人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忠实崇尚者、自觉维护者、坚定捍卫者。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始终,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平台。
在针对三个群体教育上:抓牢青少年教育,以沙朗民族实验学校、长春小学、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学、明德幼儿园、先锋小学、昆明市第十四中学等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点为抓手,系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好党员干部教育,从街道办事处抓起,由各部门分别制订宣传教育计划,采取各种形式不间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工作。抓牢群众教育,以社区和创建点为主,推动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明德民族中学舞台剧、民族文艺汇演、西翥街道民族文化展示展演、民族文化传习培训等作为重要载体,扶持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创作精良、特色突出的民族文化精品项目,从而在展示各民族共同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中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02
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围绕中华民族认同,推动各民族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践,在民族团结进步嵌入上作出示范。
图片
促进广泛交往,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社会文化大舞台”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增进各民族间广泛交往。推动全面交流,形成了金牛街社区“少数民族文明公民学校”、菱角塘社区“长街宴”、王家桥社区“守望相助一勺米”和各具特色的龙翔民族团结进步广场、春晖、茭菱片区少数民族形象特色窗口等各种交流形式和交流载体,促进了各民族间全面交流。实现深度交融,春晖社区依托辖区滇西地州驻昆办集中的特点,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把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打造地州扶贫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造了春晖民族团结进步特色街区,促使各族群众逐步由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
03
带动、联动、互动
围绕社会治理共同体,实施党建联盟带动、“五方联动”、社区互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上作出示范。
图片
党建联盟带动,按照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求,五华区积极推动社区党建与辖区单位共建党建联盟,以此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带动力,已形成了翠湖社区“1+5+N”党建联盟、春晖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智创共建联盟”、威远街社区“楼宇党群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党建联盟带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品牌。“五方联动”,五华区注重推动建立开展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以社区为平台,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实施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辖区单位、企业“五方联动”,营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治理氛围。社区互动,围绕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针对社区各民族工作生活需求,在五华率先建立了“一家亲服务站”,统一悬挂标牌,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的民主协商;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04
推动民族事务五大治理体系建设
围绕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着力推动民族事务五大治理体系建设,在创新社会治理上作出示范。
图片
以推进融入为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搭建了“五位一体”服务平台,创新推进建立了城市民族事务数据化、信息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信息库;初步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围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就业创业,子女入学,困难救助,法律援助,房屋租住,卫生计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管理体系。以及时化解纠纷和矛盾为主的基层源头依法治理体系,针对社区民族事务中的纠纷和矛盾化解,在各社区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委(议事委员会)、一室(法律调解室)、一站(一家亲服务站)、一窗口(社区服务窗口)、一平台(五位一体平台)等基层源头依法治理体系。以“报、网、端、微、屏”等为载体的宣传教育体系,各社区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等宣传,初步形成了党委宣传部门负责的机关企事业宣传体系、统战民宗部门负责的民族宗教宣传体系和街道负责的社区基层群众宣传体系。以“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服务基层为主的组织领导体系,市、区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工作部门和职责,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建立了聚焦街道、聚焦社区,聚焦基层的组织领导体系。
05
培育民族团结典型
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带动,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协同、融荣与共、铸牢意识主题,在民族团结典型培育上作出示范。
图片
五华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科教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的战略定位,高位统筹、建立健全组织机制,从目标任务、举措、保障、项目方面统筹谋划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总体布局,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发现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创建活动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全力推进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十大工程”和“九进”示范点的打造。着力打造了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8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在云南惠农时邦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筹备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机构,在翠湖周边博物馆群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推动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
来源 | 云南民族宗教网 区民宗局
编辑 | 胡韦弦
编审 | 王继红 崔志超
终审 | 洪瑞滨 姜媛
转载请联系我们或注明出处!
昆明五华发布(KMwuhua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