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艺评|从《杜甫》《只此青绿》,看舞坛“双子星”的变与不变

韩真、周莉亚,中国舞坛炙手可热的“双子星”。
2014年《沙湾往事》、2015年《杜甫》、2017年《花木兰》、2018年《永不消逝的电波》、2021年《只此青绿》,两个导演一步一响,荷花奖、文华奖、全国“五个一工程”,排一部红一部,拿奖到手软。
再加上春晚舞台和B站的推波助澜,《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渔光曲”,《花木兰》的“铜镜舞”,《杜甫》的“丽人行”,无不是在过去几年引发过全民热追的舞段。新近排出来的作品始终保持演出状态,受市场欢迎,常演不衰,通观国内舞蹈乃至整个舞台剧市场,能做到这一点的导演是不多的。
图片
《杜甫》剧照,彭定湘摄影 重庆歌舞团供图
“双子星”的成功,偶然中有必然。对中国文化元素高度浓缩、提炼、抓取的审美能力,将意象、符号转化为舞蹈语汇的编导能力,高度契合、互相弥补、成就的协作能力,让她们携手并肩牢牢占据着中国青年舞台编导阵营第一梯队的宝座。
因为有票房的认可、支持,韩真、周莉亚的作品连年巡演。借巡演之便,这两年里,《花木兰》《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杜甫》相继在宁波演出,再加上赴上海看的《只此青绿》,也算“攒齐”了两位导演的代表作。从中不难看出导演风格,一脉相承的国风审美,以及她们为每台戏量身定制的不同坐轴。在两位导演的“变与不变”中,能看出她们坚持自我的情感浓度,也有对待创作的赤诚之心。
11月17日、18日,舞剧《杜甫》在宁波演出。这些年,以中国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舞剧很多,舞剧《孔子》《李白》等皆有可取之处。《杜甫》特殊在它打破了时间叙事,用杜甫的诗作本身来串联整个剧作的结构。上半场是“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下半场是“春夜喜雨”以及“秋兴八首”的片段,将整个盛唐的喜与悲、官与民,生的欢乐与死的忧惧铺陈在舞台上。
在B站爆红的“丽人行”是盛唐,领舞的“丽人”是杨贵妃、是虢国夫人,是皇宫贵族女眷的嫣然回笑仪态万千;“兵车行”是盛唐,沉重的赋税、兵役制度,把壮年劳动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三吏三别”是盛唐,高悬的贫富差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杜甫以诗眼观天下,一颗高尚的悲悯之心让他和他的作品克服时代,成为后人永远只能靠近而无法超越的高峰。
图片
舞剧《杜甫》海报 重庆歌舞团供图
个人相对喜欢上半场的杜甫,因为他洋溢着青春的明媚,有一种打破杜甫刻板印象的少年气。这个形象告诉观众,杜甫不是生来就沉郁顿挫的,他也曾经热血阳光,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为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反复干谒,只为求得显贵的认可。这种少年气让我想到《只此青绿》中的希孟,几乎是一个色系的服装,同样的少年,跳着对未来的希望,对艺术的渴求。杜甫的一心想要报国,希孟对艺术真理的探求,有着很相似的勃发。《只此青绿》中,希孟在“唱丝”结束后的一段古典舞,是那台戏的精华所在,演员的功底、青春飞扬的气息在那段舞蹈中展露无疑。
《杜甫》着眼于唐,从《千里江山图》中汲取灵感的《只此青绿》着眼于宋。如果说两位导演从诗歌中提取意象转化为舞蹈语汇的能力,萌芽于《杜甫》,那么这种“诗化”“意象化”的创作,高潮于《只此青绿》。
图片
《只此青绿》海报
相比杜甫,18岁少年、《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希孟留下来的生平资料少得可怜,创作者几乎没有办法提取关于他人生的任何情节,只知道他曾入北宋画院,受徽宗指点,此外别无情感线。在此情况下,《只此青绿》进一步抛弃了叙事,而从绘画本身入手,分“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几个章节,按照一卷画作完成所需要的阶段性步骤,对这“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的绘画进行舞台表达。看完《只此青绿》,观众最多的表达是一个“美”字,何谓舞蹈的“中国气派”,何谓“宋韵”在其中表露无遗。
《只此青绿》宣传片
当然《只此青绿》作为舞剧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从造型看,《只此青绿》更有“凝固感”,一个个演员好像真是从画上走下来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拗造型”,少了属于舞蹈动态的流畅身形和肢体语汇上的突破,而多侧重视觉上的单一美感。故而“美则美矣”,给看舞剧舞蹈的观众的享受是有所欠缺的。
其实这一点在舞剧《杜甫》中已有“基因”。无论是情感逻辑还是叙事逻辑,包括《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很多时候都在走情节线。为了能让观众看懂,为了人物情感更顺畅,编导搭配了不少大场景上的表现。这一点相对结合较好的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几乎没有废章,每一个动线都在推动剧情往前走,相比之下,《只此青绿》的“凝滞感”就比较重,可能是为了“致敬经典”反而有所束缚。
但总体来看,“双子星”的舞剧依旧洋溢着才气、灵气和可贵的审美,“入股”不亏。
两个剧目的谢幕视频 拍摄制作 记者 顾嘉懿
导演介绍
图片
导演周莉亚、韩真(右)合影
韩真简历
中国东方歌舞团青年编导,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 舞剧作品连续获得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第十四届舞剧“文华编导奖”,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第十届荷花杯舞剧奖,舞蹈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届及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金奖。
主要作品: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花木兰》《杜甫》《沙湾往事》总导演,《粉墨春秋》执行导演。
舞蹈作品:《丽人行》《晨光曲》《我等你》 《八女投江》《中国妈妈》《海的追寻》《城市变奏曲》等。
歌舞史诗: 《复兴之路》《英雄核潜艇》《胜利与和平》《人民海军向前进》。
杂技:《梦碟》《冰与火》《塑》《直挂云帆》等。
周莉亚简历
中国东方歌舞团青年舞蹈编导,国家“万人计划”青年人才,文化部2016年青年拔尖人才。
曾连续获第十三届、十四届舞剧“文华导演奖”,参与创作舞剧作品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文华大奖”,第十届、十一届“荷花杯舞剧奖”,第十三、十四届、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
主要作品: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总导演,《粉墨春秋》执行导演,《骑楼晚风》《马可·波罗》《周璇》《兰花花》编导。
舞蹈剧场:《yào》等。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顾嘉懿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赵鹏 终审 王籍